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尹红梅 《语文天地》2013,(12):10-12
苏轼是至情至性的人,他有很多诗词叙写人伦之情。比如,用词写兄弟情,既有离别又有怀念,更兼寄托政治抱负与理想,实属苏轼首创。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评曰:"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一、同甘苦共患难,诗中有真情  相似文献   

2.
论苏轼的俳谐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生性风趣幽默 ,其“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的创作作风开辟了俳谐词新的审美境界 ,带来了北宋词坛俳谐词的繁盛期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词的革新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打破了“花间”以来“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抒情韵文的体式。把为歌妓创作的“代言体”变为士大夫抒写自我心灵世界的言志体。像写诗那样,向现实生活撷取广泛的题材和多种表现对象,大力开拓了词的意境。他用词的形式表现诗的传统题材,咏史怀古、政治时事、山水田园、赠答伤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相似文献   

4.
敦煌词作为词体的源头 ,充分说明词体原本是一种“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既可“缘情”亦可“言志”的新诗体。宋人在当时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 ,误以《花间集》为词体的源头 ,致使深婉美艳成为宋代词体创作的“正格” ,影响深远。在李煜、范仲淹、柳永、王安石等人 ,特别是苏轼的努力下 ,词体创作终于重又上承敦煌词 ,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选入高中语文第六册教材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京》)这两首词都堪称宋朝豪放派词创始人和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它们既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各有千秋 :1 都表现了重大题材和主题。《赤》叙史事 ,绘江山 ,写英雄 ,谈人生 ;《京》思明君 ,议北伐 ,抒黍离之悲和报国之志。两词均突破了婉约派的狭隘内容 ,而是“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以诗文为词” ,拓宽和加深了词的境界。2 都是写景、怀古、抒情、言志相结合 ,咏史、咏怀相交织的佳作 ,且体现了宋人“以理入诗词”…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词的基本题材内容,正如刘熙载《艺概》卷四所言:“类不出乎绮怨。”所谓“绮怨”,大约指的是儿女恋情、离愁相思之类。《旧唐书》本传亦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最早见于赵崇祚辑《花间集》的温词《梦江南二首》,亦是如此,《草堂诗余别集》王其词调之下,就标有“闺怨”的词题。但是其艺术风格,则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所指出的:“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两首则空灵疏荡,别具丰神。”  相似文献   

7.
千姿百态总关情——试论欧阳修的恋情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的词流传至今的,据黄畲先生统计还有“二百四十首零半阕”。词虽仅有二百多首,但他词中的世界却相当丰富多采。有抒发身世的概叹词;有描写风光景物的词,有写节令的词;有写都市生活的词;有咏物词;此外还有咏史词、描写音乐的词等等。这些只有在晚唐以前词中出现的题材,如今又在作为宋初文坛领袖的欧阳修的笔下露面,无疑,它不仅给宋词开拓了新的题材领域,增强了词的表现、再现功能,对宋词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而且直接对苏轼“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以爵为词,取词的躯壳而赋以诗的神气”起了启发作用。但从整体上看,欧阳修词中数量最多,写得也比较好的却是沿袭晚唐五代题材,  相似文献   

8.
清人刘熙载的《艺概》,虽然因以中国古代文论常用的诗话词话体裁来谈文论艺而显得似乎零散,但在另一方面,又须看到,此书“对于文学艺术(包括书法)的特点和规律,作了很有益的探索,书中精辟之论,所在多有。”也正由于《艺概》在谈文论艺时存在着既零散又精辟的特点,所以,本文不拟全面论述《艺概》,而仅对主要由《艺概》一书中《诗概》部分体现出来的刘熙载的诗歌思想略作探讨。本文认为:刘熙载在这部分中,围绕着诗歌是情感表现的艺术这一核心,论述了有关诗歌创作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规律,颇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诗、词两种韵文学共存的国度。但是人们往往不把二者等同看待。总认为诗是“庄”“厚”正统的文学样式,把诗当作抒怀言志的境地,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教化之功。而认为词是“轻佻”“浅薄”,“不登大雅之堂”的“遣兴娱宾”的工具。至今仍有许多人把词看成“艳科”“小道”“诗余”,没有大的用项。对宋词评价的贬  相似文献   

10.
《贺新郎》一调在宋代颇为流行,共430多首,辛弃疾有词23首,且名作较多。其章法、句法和用韵等皆体现出该调的基本特征和情感基调;用语用典,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化用前人诗文熔铸经史子集入词等反映出辛词创作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1.
东坡“以诗为词”,原因很多,但其直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通过分析婉约词的乐歌性质和“浅斟低唱”“佐清欢”的创作环境与生存状态,考察苏轼各时期词作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苏轼在密、徐、黄时期迅速形成特色的“以诗为词”,其直接原因在于苏轼填词的环境氛围迥异于婉约词长期一贯的生存条件,词已不是为合乐娱宾遣兴而填制,仅为抒情言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晚清刘熙载所著《艺概》,多角度地探讨了文艺内部的规律性,是一部近乎纯艺术的“艺论”专著。它“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论述问题多中肯綮,是晚清艺术理论的高峰。《艺概》由《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组  相似文献   

13.
以批评柳永词为“柳七郎风味”而著称的苏轼,其实也创作了大量的“艳科词”。以对女性的描写为视点,苏轼的“艳科词”大致可分为“侍儿词”、“妻妾词”、“歌妓词”等诸种类型,且在艺术上不乏与“花间词”相类者。导致苏轼创作“艳科词”的主客观原因,既与豪放词在北宋不受欢迎、“柳七郎风味”大畅其行的社会背景相关,又与苏轼对其词学审美认识的调整与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词体遣兴娱宾的娱乐消费功能在晚唐五代得以定型,至北宋已形成一种稳定的创作传统。随着宋夏战争的爆发,北宋的政治格局与文学格局都发生了重要改变,词人的生存状态与创作心理也受到这场持久战争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北宋词突破艳科藩篱,并开始承担更为广泛的社会内容,词学审美风貌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宋夏战争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技巧方法,古代诗歌同样如此。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称:“词之章法,不外相摩相荡,如奇正、空实、抑扬、开合、工易、宽紧之类而已。”鉴赏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16.
北宋大家周邦彦的词作,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常为人们所诟病的,主要是其风月相思部分。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词概》中就说:“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余谓论词莫先于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宇,是以士大夫不肯学之;学之,则不知终日意萦何处矣。”当今一些最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周邦彦“只能写些‘玉艳珠鲜’和‘柳歌花亸’的艳词,以娱乐当时的统治阶级。”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干脆把周邦彦指为“宫庭词人”。这些说法,都有以偏代全之疵。因为,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词最显著的艺术成就是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将他所有的爱国激情投入了他创作的"英雄语"中。他运用了英雄豪杰式的艺术手法和比兴寄托等多种手法,加以特色的语言,突破了词固有的写作形式,在雄奇豪放的同时,表现出曲折含蕴的浪漫婉约之美。此外,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运用了散文叙事议论手法的"以文为词",这样就扩大词描绘的事物和表达意境,并且融会了诗歌、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充分发挥词的抒情、记事、议论、状物等各种功能,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形成辛词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戴光明 《现代语文》2006,(12):14-15
温庭筠是我国晚唐文人中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名家,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花间鼻祖”(《花草蒙拾》王世祯)。但由于唐代文人词是在歌舞享乐的社会环境之下产生起来的,起初它只是作为一种娱宾遣兴、抒发情爱的民间俗曲子流行于世,因此被排除于正统文学之外,不登大雅之堂。加之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配合乐曲传达柔媚香艳的情思,经常与歌妓为伍并成为她们的代言人,因而为时俗所轻。人们普遍认为其词“虽文采绚烂,而雕琢过甚,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其《艺概》中提出:“凡论书之气,以士气为上。”这里的“士气”指的是什么?论者解释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甚至出现一些可笑的观点。从刘熙载的《艺概》原文入手,对此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论述,站在书法欣赏的角度去理解,将“士气”解释为军事术语的“士气”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20.
刘熙载《艺概》研究史以时间维度为经,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而以学界研究的不同视角为纬,又可见出各时期研究的侧重点、主导价值观和成就所在。《艺概》研究史主要成就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20年。综合《艺概》研究不同时期的特点,不仅为《艺概》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历史借鉴,也将引导接下来的刘熙载《艺概》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