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论教育知识的实在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根本价值上讲,知识不是为自身而是为人的实践而存在的。教育知识的实在化,就是把教育知识变为新的教育实践。客观真实性使得教育知识取得了实在化的资格,但要真正地实在化,还需要求助于教育,他们是教育知识实在化的实际承担。教育知识的实在化,在操作意义上,是教育知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思想形态走向行动形态的基本运动。具体表现为:1、教育知识以传播或认识的方式被教育理解、掌握、这是教育知识的类机械运动;2、教育知识在教育的头脑中转化为观念,这是教育知识的心理运动;3、教育把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这是教育知识的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2.
教育知识实在化环境因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知识实在化的环境是指对教育知识实在化变异起作用的周围事物,用系统和环境的关系理论考察教育知识实在化的环境,由近及远分别为:①学校环境;②学校之外与实在化联系紧密的发展环境;③教育系统环境;④国家教育政策、民族文化氛围、国际教育环境;⑤社会大系统环境。影响教育知识实在化的内在环境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学校的物质条件、班容量以及与家长的关系等。教育系统环境对教育知识实在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教育者的素质是教育知识实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者在实在化过程中应具备“心”与“力”两方面的素质.“心”的素质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信念和信心.“力”的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处理和转化教育知识的能力、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及一些特殊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主课题研究思路的框架下,通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即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影响教育知识实在化的环境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整理出一些对教育知识实在化的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对影响机制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知识教育价值观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知识教育价值观的探讨王坤庆关键词教育价值,知识教育价值观所谓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可理解为是借助知识的传授,将人类所积累起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内化为新生一代的文化心理素质,并通过操作和训练,去养成受教育者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可以说,离开了知...  相似文献   

6.
教育经典的形成是教育知识借助"时间"和"意义"不断经典化的过程."经典化"包括表现上的"阅读"和实质上的"诠释",其实际操作方式为有别于"言说"的"述说".当前教育知识生产陷入了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言说"方式的流行使知识生产忽略了教育经典.  相似文献   

7.
李丽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48-149
在教育知识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教育知识批判。它的批判作用主要表现为这样几方面:第一,帮助人们对教育知识批判有更好的辩证的认识;第二,丰富整个人类教育知识的内容;第三,推动整体教育知识内容体系化。  相似文献   

8.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知识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知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核心。知识教育,必须在思想观念和实践行为上有所转变,才能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领域引进知识管理的方法,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知识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本文在知识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介绍了教育知识管理的相关因素,并探讨了教育知识管理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0.
张玉海 《新课程研究》2009,(10):178-179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从学生与家庭方面对学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家庭教育是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不可或缺。因此,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处处做个有心人。在和孩子共同的生活中,要多学教育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疏导、教育孩子,使他们实现健康成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要保持理性,既要掌握教育方法,又要时时留心孩子的成长;既要注重言传,又要注重身教;在培养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提高自身素质,用科学、公正、理性的理念教育孩子,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解读教师个人教育知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个人教育知识是一个与公共教育知识相对的概念。教师个人教育知识可以从不同的维度理解为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等。这种知识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缄默性、整合性、双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知识发展的实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知识是人类对教育进行认识的结果,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最高形式就是体系化的教育学。教育知识发展,概括地讲,就是教育知识类型的不断丰富、教育知识体系的不断成熟和教育知识反思的不断自觉过程。这既是教育知识历史的实际进程,也是教育知识发展的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13.
知识建构是教育的基础性目标。尽管教育管理要运用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但其根基却是教育,教育管理只有奠基于知识,才能确保其教育品性。教育管理理应是依靠知识的管理、围绕知识的管理和创生知识的管理。但是,教育管理由于其中管理与教育分离、管理形式对内容的脱离以及管理技术对价值的剥离等原因,却常常总是背弃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知识建构的钳制力量。重新认识和建构教育管理的知识维度,有利于回归教育管理本位、增进教育管理合理性和形成教育管理良好作风。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常识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常识是主体在日常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点、素养的总和。具有主体多元性、内涵丰富性、展现的直觉性和性质的两分性等特点。研究教育常识有助于教育实践,这表现在教育常识是对教育实践的现实鲜活反映和能够向教育理论转化,同时还有助于教育常识自身,这主要表现在扩展教育常识范畴和影响教育常识表征的速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教育知识转化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计量追踪法对当前教育知识转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前教育知识转化在渠道、内容和接受者方面存在着问题。教育科研知识朝向实践的转化与学校的资金、校长对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做法、教师对改善自己工作现状的渴望、最近教育主管机构强烈推行的教改做法与具体教学实践的要求,以及教育知识创造者对知识开发和传递的态度等因素直接相关。知识转化不仅是一个传播问题,更是一个国家对教育发展所依赖的知识背景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育知识的分类并不以分类自身为目的,而是要为教育认识成果的组织提供参照。从教育知识出发会探究四个问题,即产出教育知识的教育认识是以什么为对象的?隐藏在教育认识背后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经过教育认识所创生的教育知识究竟是什么性质的认知产品?不同性质的具体教育知识是否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推演出了教育知识分类的四个基本维度,它们分别是整体与部分维度、求知与求用维度、抽象与具体维度和中心与边缘维度,现实存在的教育知识能够在每一个维度上显现出其性质和在教育知识整体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核心教育知识是滋养教师专业成长的高营养品。从教育知识群落中析取出核心教育知识,使之成为教师学习的课程与对象,是当代教师教育减耗增效、直击靶心的现实选择。核心教育知识析取的基本思路有三个,即自下而上的搜索式、自上而下的优选式与双线路同趋的对话式。核心教育知识析取的最终目标是把兼具高理论品性与高实践品性的教育知识精选出来,使之成为提升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有力依托。  相似文献   

18.
论知识观的演变与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与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是构成教育价值取向的前提.随着知识转型以及传统知识观到现代知识观的演变,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从古代理性主义、近代传统教育价值观到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发展.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知识观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革主动调整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实现知识在教育中的双重价值,更好地促进教育、社会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是指教师将获得的公共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外化为个体行为能力、指导实际的过程。一个实现了知识转化的教师,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形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固定的、整体的教育信念,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观念、公共教育知识本身的可转化性及将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的教育承担都会影响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论述知识经济及其特点,知识经济对教育创新的要求,教育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