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今年高考第19题是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一道好题.该试题难度适中,然而考生失分情况较多.现根据笔者阅卷掌握的情况作一简单分析(原题及参考答案见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第19题及答案).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2009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第19题的阅卷情况,谈谈该题的命题思路、考生的答题情况反馈以及对概率统计题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虽然2009高考已离我们远去,但笔者对2009年高考文科数学(广东卷)第10题的印象依然深刻.文[1]曾多次点评该题,赞赏它的呈现方式和切人角度十分新颖,能够从学科整体高度综合设计,重视探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但是该题的解题策略确令笔者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评阅2006年全国高考Ⅱ卷理综第24题时.发现得分率较高,考生对本题的解题方法多样,思维活跃,可见该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解题兴趣。由此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胡国民 《物理教师》2001,22(3):37-38
2000年高考实验题考查了三道题,计20分.从湖北省阅卷点抽样分析看出:实验题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全省考生实验题的平均分只有5.3分,难度值为0.27.尤其是第16道电学实验题,满分为8分,全省平均分仅0.54分,难度值为0.07,为历届高考试题难度之最.现将考生对该题的正误解法评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蒋铁伟  刘国祥 《数学教学》2011,(11):46-48,4
2011年江苏高考解析几何综合题(18题)以解法灵活为考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导向,以丰富的背景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一道平中见奇、卓尔不群的好题.下面笔者就该题的解法、背景与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评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张东仓 《中学教研》2009,(10):27-29
2009年的高考刚刚降下帷幕,其试题会给考生和教师带来怎样的思考呢?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查阅了(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Ⅱ)试卷》.对于该卷第21题,笔者经过认真思考,终于寻找到一种快速的解法(即解法4).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8.
厉倩 《数学教学》2011,(2):38-41
高考题肩负着选拔人才的使命,高考试题的命题人员一直在努力设计可以考查考生能力的好题.每套试卷都会有引起社会关注的创新题,以前大多数的创新题都是临时定义新背景、新知识,从形式上跳出已学知识的旧框架,但无意之中给考生带来了心理压力.2010年湖北卷理科第21题(见例1)从形式上看平凡、朴素,但创新意识很浓,立意高远,能够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7年广东高考英语科基础写作题的评卷工作。基础写作题的分值是15分,但考生的平均分不到7分,失分较多。笔者对考生在该题中常犯的错误归纳为以下10种,望2008年考生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0.
黄尚波 《物理教师》2014,(12):76-77
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5题在考生所熟悉的“复合场”背景基础上设计出新颖的问题情境,注重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该题解题思维灵活、综合性强,能够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该题的第(2)问很多考生感到无从下手,一些优秀考生仅草草地列出几个相关的方程式,能正确算出结果的寥寥无几。下面笔者介绍针对该问的4种解题方法,供大家参考、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无机框图推断题是高考必考的题型.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有明显的学科特点.它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线,把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环境保护、工业流程、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及计算等知识集于一题,既能检验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在考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考生要想顺利解答好这类题,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下面笔者把高考这类题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涂天明 《广东教育》2013,(11):34-37
一、问题的提出怎样才算是一次成功的考试?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理解.本人比较认同:每次考试能把会做的题都很好地答出来。少留遗憾或不留遗憾就是一次成功的考试.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考试考得如何并不取决于难题,而是基础题.特别是三角题.全国各题高考试题都喜欢把三角题定位为基本题.即三角分是考生谁也丢不起的分.考试下来要是三角题出现差错。考生尤其会郁闷.下面是笔者平时教学过程中整理起来的考生的4种出错,有的甚至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出错,与大家分享.对照一下,你有类似的“粗心大意”吗?你能避免这种“粗心大意”吗?  相似文献   

13.
从解高考实验题的失误谈起李晓林(西安·陕西教育学院,710061)笔者在1996年高考物理评卷中,对考生在解实验题上的失误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整理如下,供参考.一、考生的典型错误统计第15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错例1:第二空ΔEK计算错误,据...  相似文献   

14.
张九铸 《物理教师》2004,25(9):52-53
2004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第25题是一道综合性力学试题.该题与1991、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和1989年广东高考试题中力学综合题有相似之处,都属于两体问题.但因为这次试题增加了能量变化的计算,使题目的知识考查点增多,创新性增强,给考生提供了更多方法上的选择机会,是能够全面检验学生力学知识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好题,以下是该题的4种不同解法。  相似文献   

15.
在理科综合考试中.理科综合题(多学科知识综合)往往是考生失分较多的.究其原因.除了有些题目较难外,主要是考生不能较好地掌握这类题目的构题方式.在此.笔者对理科综合题的构题方式作简单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今年参加我省高考阅卷,发现考生第28题实验题有很多错误,有些错误还是出人意料的.现总结并反思如下,以便对今后的高考备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数学高考评卷感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2008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卷第20题(解析几何综合题,题目和文科的22题相同)的阅卷情况,谈谈该题的命题思路、考生的答题反馈以及对解析几何综合题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04、2005年高考材料题进一步明确和发挥了材料题的功能。其命题的基本思路是: 1.答案只能从材料本身寻找。材料的背景内容教材有可能涉及到,但教材只能够帮助考生理解材料。而不能帮助考生组织答案。这意味着材料题的功能并不是引导考生回忆教材,而是提供新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来鉴别考生各种能力的高低.下面笔者所列的一类题(简称为表格类题目),可以说是考查各种能力的一类好题,这类题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信息量大,对考生的各种能力要求很高,所以越来越被重视.  相似文献   

20.
陆剑红 《数学教学》2010,(12):38-39
2010年上海秋季高考数学试卷继续延续了能力立意的原则,大部分试题依托教材、紧扣课程标准,以常规形式呈现,贴近考生.如理科第23题,尽管是压轴题,相信很多考生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该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