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优化数控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推动实践教学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通过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数控课程建设,使教学与企业接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数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杨亚琴  龚肖新  顾涛 《内江科技》2010,31(12):185-185,204
随着现代制造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数控设备应用及维护高技能人才的缺口日益增大。本文从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的改革等几方面,探讨了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面临企业合作意愿不强及合作难以长久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高职院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企业档案,制定校企合作近期与远期规划;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等三个方面来推进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校外实培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践中主要有各专业联系企业建立的专业实培训基地、学校或者学院自建实培训基地和分散式实培训基地;当前校外实培训基地在建设中存在实培训基地难寻、经费投入缺乏、实培训质量不高和实培训基地单位与地方高校合作不足等问题;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校外实培训基地的建设需要采用构建评价标准、加大投入、建立联系机制、拓展合作模式等策略,并依据地方高校各自特点,进行模式创新,建设高效的校外实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5.
现代高职教育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校提前体验到了企业(工厂)里工作、生活气氛,为学生今后真正走向工作岗位作好铺垫。数控专业尤其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对于数控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合适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数控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教育中数控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及教育教学的要求愈来愈高,促使了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院校的数控专业要想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跟上现代社会前进的步伐,适应好激烈变化的市场需求,则可以应用校企合作人才的培养模式,将企业文化逐渐融入到数控车间中,能够有效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主要对数控专业教学如何应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作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后,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重视高技能人才、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培养体系的一次创新,而用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建设高技能人才基地成为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人才合作中展开“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但是由于校企双方的目标和价值观不同,因此,要实现双方的合作必须兼顾校企双方利益,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高质量订单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举足轻重.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成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只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方能兼顾校企双方利益;高职院校要努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订单合作的企业要为学院提供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企业顶岗实习是培养高技能复合型数控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校企合作的主要体现。本文围绕数控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现状,从学校、企业和学生等方面进行情况分析,结合我院顶岗实习的一些做法,提出了一些促进顶岗实习工作开展的应对措施,为其它高职院校的企业顶岗实习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校企研发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以研发活动为主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在中国校企研发合作的潜力仍未被开发出来,校企合作仍然困难.运用双边市场理论,以某著名研究型高校教师及其邻近的创业园区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和调研,发现校企研发合作最主要的障碍是合作者搜寻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合作者.从企业、高校和社会3个角度剖析找不到合适的校企研发合作者的原因,提出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企业在校企研发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高校、政府、各种平台和中介机构协同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对于提升学校的建设和人才的发展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现阶段校企的交流合作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校企合作无法完全充分体现其作用。本文将分析现今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加入学校管理和学校反馈企业教学两方面出发,探索校企合作的改革措施,寻求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永  陈刚 《科教文汇》2014,(32):3-4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困难以及校企合作开展的思路。以本校光电子技术专业为例,深入阐述了校企双方共建具备“学历教育+企业培训”双重功能的校内企业大学,校企双方深层次开展混编师资团队建设、“量体裁衣”订单培养、实战式顶岗实习以及培训教育服务等合作,逐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力、推力、拉力、压力作用下,建立具有联动特征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当前校企合作的迫切需求.论文在分析校企合作动因的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阶段及新的合作需求等环节的校企合作过程模型,提出7个校企合作联动机制形成条件,并把"增强校企合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校企合作机制的自组织运行、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作为校企合作联动机制形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数控编程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外各大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想教好数控编程类的课程,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好的教学模式是最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总结国家骨干高职示范院校的建设经验,结合模具、数控、机电等制造类专业为地方企业服务的课题研究,从教学案例设计、制作微课件、竞赛组学生的引导、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浅析了四种教学改革模式,以期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惠洪  钱菁 《科教文汇》2012,(29):176-178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本文以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围绕“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有”的校企合作建设思路,通过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技术服务、基地建设等手段,促进校企之间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林立 《今日科苑》2010,(9):123-123
为推动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之间校企合作可持续良性发展,提出了建立互利互惠、双向互动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基于高职专业建设建立高职校企合作“双赢”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基本途径。研究结果为从企业、高职院校以及政府三方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积极作用,推动校企合作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杰  邓利民  赵颖 《科教文汇》2012,(28):180-181
针对当前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学生“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制度。提出了基于企业需求的“N+I”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导.以企业产品为载体.使学生的实践与企业生产无缝化对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李一民 《大众科技》2012,(7):240-242
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是推动我国高职院校联姻企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简要阐述合作成果转化对促进高职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继而梳理当前校企合作成果转化中所遇困境.从高职院校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针对如何实现合作成果赢利最大化,构建新形势下校企合作成果合理转化机制.对确保高职院校圆满履行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