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汶 《天中学刊》2015,30(1):77-81
《执竞》是《诗经·周颂》中的一首祭祖诗。从诗歌文本及周初历史史实来看,《执竞》诗当为"三王并祭"之诗。其诗反映的祭礼,参证甲骨卜辞、金文,"禘"祭在周代当是祭祀先祖的礼仪,有独祭、合祭,其中便有"三王合祭"的祭礼,这与《诗经·周颂·执竞》内容相合。因此,综合诗歌文本、周初历史背景及禘祭礼仪考察,《诗经·周颂·执竞》当是反映"禘祭三王"的诗歌。  相似文献   

2.
文学和音乐有着深厚的渊源。从汉语的特点来看,语言有声、有韵、有调,三者交错排列就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古往今来,不论是谣谚、诗歌、词曲,大都能作为歌曲演唱。这可以从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说起。《诗经》时代,所有诗都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的。诗都是可歌的,歌唱都是诗。而接着屈原、宋玉等人所写的"楚辞"就是楚国歌曲的唱辞。汉朝时,前代的曲谱逐渐失传,汉政府便设置了乐府机构来收集民间诗歌,这些诗歌被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也都是可以传唱的。唐朝时,曲谱乐谱大都失传,李白杜甫等人的所谓乐府诗,只保留了题目,其实并不能唱,但唐朝可唱的诗歌也是有的,主要二类,一类是根据西域流传过来的歌曲,制定乐谱,请人写辞,如那些名为"凉州词""营州歌"的诗,都是可以唱的。还有一类是"歌诗",这种可歌唱的诗出现在中唐以后,如李贺的诗集名为《李贺歌诗编》,他的诗和李益的诗在当时都曾  相似文献   

3.
《烈文》为《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关于其诗主旨,有反映成王即政礼之说和非“即政”说之分歧。即政礼是君王即政时所行礼仪。本文通过对即政礼及《诗经·周颂·烈文》诗歌内容的分析对比,认为《烈文》诗确为反映成王即政礼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一种有韵的文学作品,它篇幅短小,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儿童爱读诗歌,在熟读成诵中丰富了语言,陶冶了性情,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我们今天在小学讲授一些诗歌,当然和古人的“诗教”不一样,但古代重视“诗教”的传统还是值得我们继承的。从诗歌的发展史来看,远古时代,诗和歌本来是一个东西。“诗”都是可以歌唱的。“诗”同时也就是“歌”。后来,有的诗不能唱了,人们就把不能唱的叫做诗,可以配乐歌唱的叫做歌。“诗”和“歌”发展到近代又有逐渐融合的趋势。现代的民歌、山歌都是可以歌唱的,诗人写的诗也有配乐歌唱的。因而,现在不论能不能歌唱,统称之为“诗歌”,这个概念已经相对稳定而且比较明确,为大家所接受了。  相似文献   

5.
姜春兰 《海外英语》2012,(22):195-197
该文首先讨论了卞之琳独特的诗歌翻译理论:1)"以诗译诗",即翻译格律诗应力求用相应的汉语白话格律诗进行翻译;2)以"顿"代步,在尊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外国诗歌所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效果。其次,通过比较《西风颂》的三个译本展示卞之琳诗歌翻译理论的实践性及其译本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蔡虹 《学语文》2007,(4):13-1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现存诗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大多学者认为这是从音乐角度进行的分类。其中"风"诗全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劳动生产、战争徭役、爱情婚姻等社会生活的内容,是《诗经》中思想和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而"风"诗中,又以表现爱情婚姻的诗篇居  相似文献   

7.
洛阳与武则天的“颂”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则天的存诗中,"颂"的比重是最大的,共39首。她的《颂》诗,也就是说,她做为一名政治家所做的政治宣言,全是在洛阳发表的;大部分《颂》诗,用四言写成,具有帝王之气,也是在洛阳呈现的;诗境的开阔和气象的宏大即诗歌由初唐走向盛唐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从洛阳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征役诗是《风》、《雅》中具有特色的一类,它的产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征役诗内容丰富,采用赋、比、兴等艺术手法真实、深刻地描绘了征夫的疾苦、思乡及思妇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考点分解(1)准确记住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以及所处的朝代或时期;(2)掌握重要的文化常识;(3)把握重要作品的主要内容或文学形象的主要特征。识记积累(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称《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奉为经典,称之为《诗经》。共305篇,根据曲调分"风、雅、颂"三  相似文献   

10.
正初识经典《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先秦时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是王畿之地的正乐。《颂》  相似文献   

11.
论《尚书》诰体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六体皆与宗教仪式有关。"诰"并非仅仅产生于册命仪式,它实际上是各类宗庙祭仪中主祭者假祖先之名义而发的训诫辞。周初主祭者具有神性身份,诰辞中的"王若曰"就是其具有神性特征的标志;而"小子"是宗庙祭仪中特有的称谓,也能说明主祭者处于祖神代言人的地位。周公是西周初期的宗教领袖,他凭借神性身份摄政称王,并利用宗教的形式进行政治文化变革,即神道设教。"诰"即周公在宗庙仪式中以祖先之名阐发礼乐政治思想而保存下来的文本。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诗经.周颂》反映了周人对祖先歌功颂德和祈神降福的思想。但从《诗经.周颂》的《闵予小子》、《访落》、《小毖》三诗所反映的历史内容看,它还表达了成王“未堪家多难”的感慨。这说明周人的宗祖观念较之殷人更加丰富,不仅把祖先看作有神异特征的鬼神来崇拜敬畏,而且融入更多情感内容。周人的宗祖感情更人性化。  相似文献   

13.
御礼作为儒家“六艺”之一,是周代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代的御礼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礼记》、《周礼》、《左传》等书对御礼的主要仪节作了详细介绍,包括为国君驾车的主要事项、驾驭兵车的主要事项、“五驭”技巧等.御礼所包含的“善治其马”的思想也被引申到了如何善待百姓、治理国家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老子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老子针对孔子的“克己复礼”的主张而提出的反对意见。随着对老子研究的深入以及出土文献的开掘,人们发现传世文献中的一些记载也有可商榷之处。合理地界定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三者各自的所指范畴,不难得出结论:老子的思想是针对周公之“礼”提出的。老子和孔子对“礼”范畴的界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相似文献   

15.
在梅山地区,求子的良好愿望贯穿于整个婚礼的始终,体现在婚礼的方方面面,在婚礼的系列活动中,人们更是用婚俗歌谣直接表达对子嗣的热切祈求。一、在带巫术色彩的迎新诀术歌中,祈求神灵祖宗保佑新人多子多福是其最终目的;二、在热闹的婚庆活动中,祝愿新人早生贵子是客人对新人表达良好祝愿的赞语歌里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定州秧歌戏,又称"稻秧歌"、"苏秧歌"、"大锣腔"、"干板秧歌戏"等,是发祥于定州黑龙泉一带,并流传于河北省及周边县市的乡土戏曲形式。它那独特的唱腔风格、诙谐的唱词、风趣的化妆无不渗透着当地人的审美情趣及民间文化,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固定传播方式。文章从定州秧歌戏的音乐本体入手进行分析和讨论,为进一步探讨、研究这种独特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赋诗言志是周代贵族交往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它经常发生在宴飨之礼中,是宴飨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宴飨之礼中,赋诗言志在典礼“正歌备”到仪式结束这一过程内的“合语”之礼中进行,或在旅酬时,或在仪式的最后。赋诗之礼有着严格的仪节和威仪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围绕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传于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华人社区中的长篇方言说唱诗《过番歌》的不同版本,讨论其产生的背景、传播的情况及异本之间的关系,对《过番歌》劝业主题的化意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社会管理不仅依靠政治、法律,也注重发挥德礼教化的功能。乡饮酒礼作为对民众进行教化的重要方式,源于西周,此后世代相传、生生不息。清朝虽是少数民族政权,却继承发展了乡饮酒礼,并对其程序、作用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清朝统治者极为重视官员在乡饮酒礼中发挥的作用,明确规定官员在此活动中的职责。乡饮酒礼不仅是一种礼仪活动,也是清政府对民众进行德礼教化、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方式,具有显著的政治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东门恋歌与周代礼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中以“东门”为题的5首恋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青年男女恋爱交往的情形和“东门”聚会的社会习尚,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周民族作为古老农业民族而产生的朝日典礼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周代春季“会男女”之礼与民间习俗相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