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邢昞是宋代著名的经学家,过去写经学史,还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但从来就很少有人从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角度对他加以论述.解放以来,已有好几部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的专著,除了杨向奎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以外,都没有提到邢昞.杨先生的书,博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质疑“思想史”,梁启超早在二十年代曾用“学术史”或“政治思想史”称之,胡适则谓之“哲学史”;三十年代吕振羽复用“政治思想史”,到了四十年代,侯外庐才在其学术著作中把“思想史”这一名称固定下来。但是,严格说来这一称谓很难十分准确地规定其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质和量的界限。顾名思义,所谓“思想史”,应该包括一切属于思想范畴的历史,比如:政治的、经济的、哲学的、社会的、历史的、军事的、文学的、艺术的、伦理的、宗教的、科学技术的、民俗的、民族的……等等思想,都应包括在内。由此就产生两个颇感困难的问题:一是对象广泛无边,包罗万象,没有具体的规定性,难于研究;二是若在某个方面有所侧重的话(如象有人主张思想史应以“哲学思想为主干”,也有人主张“以政治思想为主要内容”),势必造成与某一专门思想史学科(如哲学史、政治思想史等)研究对象的重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有必要对“思想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做些回顾与总结,以便吸取经验,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同全国其他省相比,我省这项工作起步较早,进展较快,收效也较大。一九八○年初,中国哲学史学会云南省分会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哲学史学会的支持下,开始着手云南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支研究队伍,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为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为丰富中国思想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耿先生您好,您的研究主要涉及中国近代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这次想请您主要就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相关问题谈一谈吧。●:好的。■:第一个问题,您是如何走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我对思想与理论问题一直有浓厚的兴趣。高中时期,我就读过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和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深刻的历史发展的观念,《资本论》所展现的强有力的辩证思维,使我对哲学和理论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潜心阅读许多哲学和理论思想方面的著作。因此,我报考大学时,  相似文献   

5.
中外政治思想研究是人们参与政治思考的重要途径.自中国政治学恢复以来,中外政治思想研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中国政治思想史和西方政治思想史两大根本研究领域内硕果累累,令人瞩目.近30年来,我国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基本呈现出六大基本特征,即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政治学学术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研究体系不断系统,研究的思维过程渐趋科学,研究内容逐步丰富,研究方法日渐多元以及研究的目的性有效提升.当前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时期,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只有继续强化本学科研究的学术性、体系性、独立性、开放性、多元性,不断加强研究队伍的科学建设,才能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有力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当前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政治学的学科特色.与西方不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表现为"唯实政治学"或"治理政治学".本文揭示了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和线索,并由此指出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关注重点自有其特色.这些重点包含重农、重一、重和、重民、重德等.与政治实践的紧密结合则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最主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范式具有多样性.其中历史研究、逻辑研究、意识形态研究和价值研究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四种基本范式.各种研究范式之间彼此交织,相辅相成.为促进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上水平、上层次,从而推动政治学科的发展和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研究者应当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立足评与介、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代、史与论的多重基础上对政治思想史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思路阐释了人与政治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为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快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思维理念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学界目前对思想史的学科定位比较紊乱,思想史与哲学史、学术史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化,思想史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边界等根本性问题正处在探索之中。学界对于思想史学科定位的诸多不确定性,对高校的《中国思想史》课程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涉及《中国思想史》课程性质的界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取舍、教材的编写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思想史》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及教学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10.
20年前,我就觉得,没有"三古"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哲学史或思想史)的中国大学就不能算一所像样的中国当代大学.后来,我为我的大学建设"三古"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在这些努力中,对"三古"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感悟.曾经是一种直觉,如今也可讲出一点道理来了.这里,也分一个一二三来叙说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