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阐释认知语言学范畴观的基础上,探索认知语言学范畴观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理论指导作用,并指出应该重视基本范畴词汇以及词汇的原型意义,遵循认知规律,科学有效地习得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2.
情境学习观点对数字化学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认知本身具有情境性。情境学习观点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突出了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提出数字化学习发展从认知转向了情境。本文在分析情境学习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指出了情境学习对数字化学习的实践意义,重点论述情境学习对数字化学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学习者模型是自适应学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学习者模型往往是封闭的,学习者无法知晓模型的具体内容。文章从学习者模型内容开放的视角,设计了能够表征学习者认知状态和知识结构并推送学习路径与学习同伴的开放学习者模型——学习认知地图。基于学习元平台,文章从认知状态评测、知识结构计算和可视化呈现三个方面对学习认知地图的构建过程进行了阐述。之后,文章将构建的学习认知地图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实践结果表明:学习认知地图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对具有学习认知地图支持的在线学习方式满意度更高。文章设计并检验了作为一种开放学习者模型实践样态的学习认知地图的效果,以期为开放学习者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9,(10):34-40
传统数学学习的理论思辨往往停留在知识、认知及文化等"意识"层次,呈现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混沌"状态,而脑科学从"物质"角度揭示了数学学习的本质是神经元的联结和神经网络的连接。文章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维度对数学深度学习进行了诠释,剖析了数学深度学习的脑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设计了基于脑科学的数学深度学习框架,阐述了基于脑科学的深度教学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线学习的蓬勃发展遭遇了关于其学习深度的质疑,如何有效评价在线深度学习成为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研究主题.文章通过对关于深度学习内涵界定的三类观点的深入分析,得出深度学习具体表现在"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认知领域和非认知领域"两个基本方向.基于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文章提出了包含学习动机、外显在线学习行为、内在认知过程、概念转变等7个要素的在线深度学习评价模型,并对每个要素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艳霞 《新疆教育》2012,(12):39-39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抛弃陈旧落后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而倡导“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研究性阅读教学法”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阅读信息处理,从写作的角度来解读文章,使学生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作为语文教育主渠道的课堂学习,将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材学习相结合,创建一个适宜语文课堂学习的情境,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关联主义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学习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三大理论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建构主义。每一种理论的出现必然有其时代特征,描述学习原理与过程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理论应该能反映基本的社会环境。而在技术已经重组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与学习方式的今天,关联主义应运而生。本文通过梳理传统学习观,解读关联主义主要观点,提出其对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麦小敏 《高教论坛》2007,(4):114-116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人类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认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本文分析了元认知的结构以及它对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文章指出,元认知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起内部协调控制的心理机制,要促进学生外语学习,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再创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学生进行小课题的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患、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袁振国先生谈到:“研究性教学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试论认知弹性理论的学习环境设计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思想研究的角度,对认知弹性理论的相关思想进行初步分析。文章分析和讨论了认知弹性理论的基本性质;并对该理论特别注重的多媒体计算机学习系统(学习环境)的设计思想,从目的、原则、设计思路和亮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另外,对知识的获得、媒体环境等相关问题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17,(1):68-73
计算思维兼具计算和思维的特质,使得它成为信息社会中人们所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文章基于思维的视角,围绕计算思维的概念、本质、基础、工具、特性等五个方面对计算思维进行了综合解读,并探讨了培养计算思维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综合解读基于思维视角的计算思维,文章厘清了计算思维的基本内涵,可为计算思维的深入研究和计算思维教育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2016,(5):24-29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教育蕴藏着技术支持的认知发展与德性追求双重含义,旨在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学习空间为学习者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物理空间并创造特定文化对其进行善意干预。基于实践场域在实践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文章梳理、反思了我国当前信息化学习空间的建设现状,提出智慧教育视野中未来学习空间重构的愿景并指出应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以期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成果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Edcamp作为当前欧美国家比较流行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之一,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参与度,给参与教师带来良好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文章基于对Edcamp的来源、现状、具体案例等方面的解读,从学习体验的视角集合相关学习理论,分析讨论教师的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同时,文章从"自下而上"提升教师主体地位、满足认知和情感需求促进学习投入及民主协商迸发群体智慧等方面,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对Edcamp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什么足探究性阅读呢?探究性阅读是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理论为指导,以同绕阅读同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近年来,笔者在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  相似文献   

16.
样例学习是当前研究学习迁移的热点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现有样例学习研究的主要方面 ,包括样例学习加工机制的研究、样例设计的研究和影响样例学习迁移效果因素的研究。此外 ,文章还对样例学习研究的意义 ,以及现有研究对学习产生的影响做了简单的评论 ,并指出了样例学习研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能动关联:“云”时代的设计学习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以"云"计算为标志的、网络荷载和CPU数字计算能力空前成熟、新一代高速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学习方法在应用高科技的实践中不断变革创新,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由此应运而生,成为数字时代的基本学习理念与认知方法。有必要通过以关联主义思想为理论框架,对设计学科能动适应时代发展而实现泛在学习的关联学习理念与个人知识管理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是以传授现成的历史知识为主的,对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较为忽略。高中历史新课程强调,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获取历史信息,掌握基本的史实,不应仅限于学习教材中对史实的解读,还应通过运用各种史料,通过师生共同的解读,来完成对基本史实由表  相似文献   

19.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以及在此基础上揭示的"具身模仿理论"、心理选择现象,打开了研究人的认知、学习发生机制的一扇新窗口,初步揭示人的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模仿与理解、分布式认知的产生机制。同时,镜像神经元也对当代网络学习者的认知/学习、学习资源/环境、人际交互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主学习理念下学习环教学模式的认知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方兴未艾,自主学习无疑是契合社会发展与要求的教育理念.为了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具体教学模式的认知特点必须符合先进教育理念的要求.文章从自主学习教育理念的角度分析了学习环模式的认知特点,指出学习环模式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