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事业,是以“新”立足的职业,不新,新闻工作者就是没尽到职责。所以,对待新闻报道工作,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善于发现内容的新,并在报道形式上求新创新,这是我们的职责。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编辑记者也存在着“材料靠要来,线索靠等来,文章靠摘来”的现状,安于循规蹈矩,不求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镜头所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拍什么与怎样拍,无时无刻不令我们作出抉择.新闻摄影记者也应像一些文字记者那样,要有丰富的知识、材料积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对新闻题材内容价值的判断来决定取舍,作出选择.众多新闻摄影佳作的产生,无一不是巧妙选择的结果.下面谈谈表现手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处在成长时期的少年儿童喜欢贴近生活、启智益体,融可视性与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电视节目,因此,重教育、轻娱乐的理念已不适应当代少年儿童的需求。另一方面,许多少儿节目编导、主创人员的“成人视角”根深蒂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突出节目的教育功能,喜欢预设一个教化目标,然后千方百计往这方面靠,试图把少儿观众当作自己的学生,把节目办成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情况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把镜头回放。一年前,当我们这个新组建的团队接过《校园风云榜》的接力棒时,雄心勃勃地想大干一番。每周一档30分钟的栏目,所有内容都是自拍,以…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难拍,纪录片中的人物片则更难拍,过去时态的东西让所有的纪录片导演都抓耳挠腮。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习惯于表现“过去”,而对“现在”表现得则不够大胆和深刻。结果,我们便陷入肤浅、空  相似文献   

5.
演得漂亮     
小时候常常心怀嫉妒地听大人说起邻居家的小姑娘:“生得真漂亮,长大以后可以拍电影、当明星!”面对广大舆论的“以貌取人”,我总是反驳道:“长得漂亮就能拍电影么?也要符合剧情需要呀。拍了电影就能当明星么?也要靠媒体炒作呀。”  相似文献   

6.
作为《衢州晚报·你拍我拍》这个图片版面的编辑,笔者每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众多读者发来的图片中,选择好的、合适的图片。之所以说这个工作是在所有流程中最难的,原因很简单,图片版编辑必须在几十张完全不搭界甚至互相冲突的图片中选择,并且力求版面平衡和统一。所以,《你拍我拍》版选择图片“不求最好,但求最对”。  相似文献   

7.
人们总希望借助媒介留存时间、收纳记忆、探究自我,这一愿望在面对自己的肖像照时尤为凸显。自拍作为视觉信息记录工具,似乎是对个体生活的忠实记录,但实质上,自拍实践是一个隐蔽地植入其固有价值偏向的过程。本文基于媒介环境学理论,聚焦日常生活的自拍实践,以技术发展视角探索自拍对场景构建、自我认知的影响。自拍以其媒介偏向与媒介特征,构建静止而割裂的时空环境,重塑“此时”的定义;创建虚实交织的赛博空间,改变“此地”场景;塑造美颜幻像使人高度卷入,重塑“此身”认知。始于人们探索“存在”目的的自拍,终究难以使人照入自我。我们不能落入技术决定论的悲观情绪,但身处自拍构建的“充满魔力”的环境中,人们必须认识其固有的技术偏向性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尤其是社交环境的影响,牢牢把握使用者的主体地位,自觉抵抗“技术反噬”,以避免落入媒介技术的支配之中。  相似文献   

8.
杨军 《新闻爱好者》2010,(12):73-74
有人说,文艺作品的产生靠塑造,摄影作品的产生靠选择。大艺术家罗丹也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足见选择在新闻摄影中的重要地位。选择所包括的内容千姿百态的生活画面,稍纵即逝的典型瞬间,千差万别的摄影位置,  相似文献   

9.
京城一个正在施工的窗帘家居装饰市场发生建筑倒塌事故,这对靠新闻吃饭的记者来说,正是一个“抢新闻”的良机,不料,众记者蜂拥而至之时,却碰到了“拦路虎”——有“保安”出来“舍身”堵镜头。“保安”的对讲机里不时传出“一定不能让这些记者拍到现场照片”、“他们要是再拍就弄他们。记者怎么了,惹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既包含着“新闻”、“短新闻”的共性,又包含着“现场”这一个性。现场短新闻靠现场体现特色,靠现场写活新闻。 现场是客观存在,呈自然状态。现场短新闻中的“现场”则是经过作者选择和剪裁的“物化现场”。作者选准了新闻现场以后,至关重要的是剪裁、再现现场新闻事实。让我们从剪裁角度赏析获得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的作品《铁肩担国防》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最近收到的月赛照片中,有不少选择了吸引人的新闻题材。象本期入选的《触景生情》《老鼠上树》这类,让读者一眼看去,就有新鲜感。有了“为炊之米”,下一步便是如何做“巧妇”了。该怎么拍?摆在各位面前的,是一个表现方法问题。我们常常把新闻事件分成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两种。那些排定日程的可预见性新闻,事先留给摄影者考虑战术的时间要多一些。是什么事?要拍什么?该怎么拍?一系列程序和技术问题都容得诸位仔细斟酌。不过,要拍好这类题材的照片,摄影者必须具备一双“慧眼”,打破常规,寻出动人的细节。象《触景生情》的作者就抛开了对“巴金六十年创作生涯展览会”上一般程序的就事论事式的纪录,而将注意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就我们新闻队伍的整体而言,作风和文风都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应当承认,在新闻队伍作风和文风上,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良现象。“七靠记者”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和文风,就是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最集中体现。所谓“七靠记者”,即:靠剪贴资料、材料写稿的“剪刀记者”,靠吹捧大款得好处的“老板记者”,靠通讯员提供初稿的“挂名记者”,靠跑赞助、拉广告写稿的“还账记者”,靠参加典礼、出席会议过日子的“请帖记者”,靠道听途说拼凑稿子的“马路记者”,靠文凭和报社牌子混日子的“牌子记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七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  相似文献   

13.
赤峰日报社是建社较早的新闻单位。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始终坚持用“正确导向,服务中心,加快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办报工作全局,牢固确立“靠新闻做强报纸,靠经营促进发展,靠创新增添活力”的办报理念。“靠新闻做强报纸”是办报工作的核心;“靠经营促进发展”是一切工作的要义;“靠创新增添活力”是事业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人物本身有看点纪录片有没有看点,与选择被拍人物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一部纪录片是否好看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拍摄环境、画面构图、音乐音响、制作精良等等。如果选拍的人物很有特性,很适合画面表现,或者被摄者很愿意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那么这部纪录片…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过出版就是选择,就是判断,此言不虚。市场竞争中,趋利的选择往往被认为是市场行为,可以理解甚至无可厚非。相对于“利”的直观、可量化,出版伦理作为“义”,要靠出版人的心头之秤来掂量,而一些见利忘义的行为甚至还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交通、能源、水利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经济稳增长的引擎。基建项目建设、运维、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直观的、不可再生的影像档案。但影像文件“为何拍”“为谁拍”“谁来拍”“怎样拍”“拍哪里”“拍什么”“拍多少”和采集的影像文件该“如何选”“如何分”“怎样著”“怎样存”“如何用”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建项目影像档案的收集、管理、利用工作,导致大量有价值的场景漏拍,甚至拍摄的影像文件流失。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先驱施拉姆曾提出过一个报业选择或然率公式: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报业选择的或然率 现代读者的最大特点是生活节奏加快、读报时间缩短、对报纸的忠诚度降低。读者看报最根本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这当然要靠内容提供来满足.但是版面设计的作用恰恰就在于降低读者的“费力程度”.处处贯彻“方便”原则.提高报纸的“易读性”.  相似文献   

18.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这句毛泽东的名言,我们中间不少人都很熟悉。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引入新闻传播活动,形成了依靠全体人民群众和全党的力量办好新闻事业的思想,即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方针,这一思想和这一方针成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毛泽东用一句话经典地表达了自己的这一思想:“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相似文献   

19.
此文值得一读。作者通过观察和反思,肯定了当前新闻摄影采访取得的成绩,批评了在摄影采访中存在的重成组照片、轻独幅照片,重文字说明、轻形象表现的模糊倾向,提出了摄影记者要解决“拍什么”和“怎么拍”的问题。摄影记者们似应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用“摄影眼光”观察新闻现象,如何用“摄影语言”选择适于摄影表现的题材,以记录文字不能代替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20.
要勇于深化图书发行改革许旭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中,特别强调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解放思想,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