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赛前心理状态相关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高峡 《体育学刊》2007,14(8):101-105
在回顾了赛前心理状态的概念界定、分类和特征以及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其理论研究尚处于经验描述阶段、定义界定缺乏时间维度、分类及特征局限在情绪状态,而忽视了认知因素的内容。此外,由于赛前心理状态还未具备完整的理论框架,实证研究也表现出诸多问题和研究的局限性,如研究手段中行为学测量居多,其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测量工具多数采用情绪状态量表的结果来解释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其测量效度倍受质疑。尽管如此,赛前心理状态相关问题的探索对未来研究仍具有方向性和启示性的意义,在今后研究中应注重4个问题,即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研究背景的可操作性、研究角度的动态性和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运动心理学中所涉及到的速度知觉特点,与视觉和时间知觉特征直接相关,如何进行测试并得到量化、可比较的数据,是研究速度知觉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速度知觉测试过程、方法及评价方式的研究,建立了速度知觉测试的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及评价模型;并以此研制出了速度知觉测试评价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3.
根据心理韧性的过程模型,对27名在训练或竞赛中经历过重大负性事件而又适应良好的优秀运动员进行访谈获得资料,编制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量表.通过两轮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量表包括努力奋斗、坚持忍耐、情绪控制、积极认知4个因子,共25个条目;量表的4个因素模型拟合良好,信度、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且能区分出运动员心理韧性的差异特征,可以作为今后该领域研究的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自我效能感测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自我效能感测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提出了解决对策,再以高中学生运动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为例,对所提出的对策进行验证,证明对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锻炼行为激发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锻炼心理学领域内与健康有关的锻炼行为理论和模型(健康信念模型,保护动机模型,合理行为模型,计划行为模型,自我决定模型,社会认知模型,自我效能模型和跨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锻炼行为激发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锻炼心理学中感情测量研究发展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嘉  许燕 《体育科学》2005,25(4):71-73
锻炼心理学中对感情测量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发展,此领域对感情的测量技术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在研究中应重视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WT-注意力测试软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运用Visualc 6.0编程工具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与编制了“WT-注意力测试软件”。该测试软件在设计思想上克服了以往同类纸笔测试的不足,测试结果的标准化程度高,准确、可靠;还具有结果存盘、记录查询等功能。经对比测试检验,该测试软件亦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它不仅可用于运动员注意力测评与心理训练,也可用于其他群体的注意力测评及训练。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模型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模型通过心理、社会、自然环境、政策等层面解释和干预行为.基于生态模型中不同环境层次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地提高人们的锻炼行为.研究介绍了生态模型的理论背景及其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并介绍国外应用生态模型进行的干预研究以及此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校体育教师、高校师资管理部门领导、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和访谈对象,调查分析并构建由20个胜任特征组成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并检验<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评价量表>.结果表明,自信、责任心、专业技能、调动积极性、反思能力、终身学习、明确的发展目标、创造性、关注细节9个因素,能够较好地解释高校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价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体育测量中的一种新的广义信度理论以及它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古典测量理论与广义信度理论作了比较,重点研究了一组受试者在操作一系列测试中被一组观测者评价所得资料,并对算出的各种广义信度系数进行检验。文中使用的实例是由3名教师对10名学生在4次测试中的运动成绩作出评分。我们讨论了上述三种因子进行充分交叉的观测设计中能应用的各种广义信度系数的公式。最后还简要地讨论了把测试嵌套入受试者之内两种观测设计特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的运动心理学价值探讨——以射击项目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运动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射击运动的特征,借鉴专家学者的经验,对中国文学在射击运动员心理调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中国文学可以作为射击运动员心理建设的手段、心理教育的素材、心理调节的方法、心理咨询的寄语。中国文学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应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与射击项目特点相结合,与运动员个人特点相结合。建议运动员、教练员有意识地对文学知识进行积累;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继续创编更加贴近项目特征和运动员特点的语言文字,探索文字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心理调控方式;除中国文学外,还可借鉴外国文学中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2.
归因训练的研究设计与理论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研究设计和理论检验两方面对3个归因训练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Weiner的归因理论中的一些要素,讨论了研究设计中的控制组、测试类型、运动任务、被试、测试、训练类型等问题,提出了一个归因训练研究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调查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50名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心理学,结合运动损伤心理学理论,建立优秀散打运动员应激—损伤、交互理路、恢复理论心理学模型。结果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心理学模型的建立加深了对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心理学特征及各因素间关系的认识,对预防运动损伤及加速伤后身心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动心理学属应用心理学范畴,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心理知识分析和解决运动实践中有关心理学问题的能力.教学改革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增设并设计实践课,给学生提供扮演体育教师与教练角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部分优势竞技项目教练员的领导行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多维领导模式理论为依据,采用心理测量、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省部分优势竞技项目教练员领导行为特征和运动员的满意程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辽宁省部分优势项目教练员基本上采用的是民主—专制混合型的执教方式,但不同项群教练员的领导行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部分优势项目运动员对教练员领导行为的满意度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6.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延格于1957年提出来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深信不疑的价值感或信念受到心理上相矛盾的信念或实际行为的挑战时,会体会到一种张力或不适,也就是认知上的失调。为了解决这种不适,他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或寻找一种解决这种矛盾的理由或借口,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在课堂教学中,认知失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条件,是考察学习现象是否发生的重要依据,并为教师科学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提供了新的依据。认知失调理论已被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要促进学生的认知失调,达到较高层次的平衡,必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量表,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部分学生进行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中国大学生资料进行了比较和评价,还应用其次级因素公式的计算结果,预测学生的行为特征,为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方面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8.
龚德贵 《体育科学》2002,22(3):135-136
在排球比赛中。裁判员对运动员的犯规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是“公平竞争”的重要保证,也是裁判员水平高低的集中体现。裁判员是否有这种快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在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将这一判断能力称为知觉技能),通常由几名考官通过观看裁判员的“临场执法”予以评定。评价结果难免有主观随意性,在时间上缺乏经济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采用电脑测试的手段,对在特定情景下作出快速、准确判断的操作人员进行情景测试,从而准确评价其知觉技能水平已成为可能。有研究表明,熟练者能够在充满大量信息的比赛情景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有关线索的搜索上,并根据这些线索作出快速、准确的决策,而不熟练者在这方面的能力则较差。曾有人采用情景测试的方法对羽毛球、篮球运动员进行过研究,发现熟练者和不熟练者之间的知觉技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采用这一方法对不同等级的排球裁判员知觉技能水平进行测量与评价,从而探讨此方法区分不同等级排球裁判员的可能性,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孙拥军  刘岩  吴秀峰 《体育科学》2005,25(3):81-84,96
以沈阳市 885名大学生为测查对象 ,对量表进行严格的翻译、初测等程序筛选条目 ,以探索性因素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交叉分析 ,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性比较。该量表的一个维度—身体自我表现信心在修订过程中遭到质疑 ,不具有跨文化的适应性 ;另一个维度却有较好的数据表现 ,且能够对应自我效能的理论诠释 ,在实际操作中可借鉴应用。但研究者认为 ,实践测量指标设计 ,更应基于其核心概念的把握 ,灵活施测 ,情境化。高水平的身体自我效能通常意味着运动参与者会付出更高的努力与坚持性 ,学校体育工作者在体育组织文化建设上应重视客体自我效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运动承诺是指个体渴望和决心继续参加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个体的运动行为和心理有重要影响。研究对国内外运动承诺的理论模型和测量工具的发展过程以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运动承诺模型的科学性和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在不断改进,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在运动承诺与运动行为、运动承诺与运动参与者的心理以及运动承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研究成果。但在研究中仍然存在研究工具使用不规范、本土化研究偏少的情况。今后的研究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运动承诺理论模型的研究,另一方面需要编制适用不同类型和水平运动群体的测量工具,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