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香港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集金融、贸易、商业为一体的国际型大都市。在这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高楼大厦的林立,不是浅水湾那清澈的海水,也不是海洋公园那依山而建的各种游乐项目。在这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对香港历史档案馆的参观学习,因为在这里浓缩了香港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
香港记者采访的方法和作风香港余小云(六)知识广博技术全面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和世界各地有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社会的物质财富在这里表现为“惊人庞大的商品堆积”(马克思),社会的精神财富在这里也表现为惊人庞大的知识堆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汇合形成香...  相似文献   

3.
与香港同行谈我们对新闻工作的基本看法本文是作者在香港新闻从业人员北京研讨班的讲稿。喻权域先要说明,这里介绍的,只是我们对新闻工作的基本看法,供香港同行参考。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之后,香港新闻事业应按《香...  相似文献   

4.
这里是购物天堂、这里是塑造影视明星的工厂、这里也是亚洲金融的一个缩影.香港犹如一个万花筒,无论从什么视角,香港总能给人们展示出不一样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不到香港中环就不算到过香港。因为这里代表香港建筑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特色,被人誉为亚洲的“华尔街”。金壁辉煌的标志型建筑如中银大厦、汇丰银行大厦、亚太金融大厦都在中环,主要街道两傍耸入云霄的大厦,多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写字楼。 香港街头巷口,最鲜明、醒目的标志大都是银行,最旺的店铺多数也是银行的营业分行。翻开香港的地图,这里许多建筑物名称就是银行。机场、车站、商场,甚至地铁内都有银行。有人开玩笑,在香港记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法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串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香港报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新闻事业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成长起来的,这里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得很好,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被移植过来,市民的文化水平也较高,这些给香港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其他地区所不及。 香港是中国封建统治势力难以达到的地区。中国人在这里办报,固然要受到英方的制约,却又为中国各种政治力量(主要是反政府力量)开展国内斗争提供某种便利条件。中国的政治风云变化,牵动着香港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8.
田夫 《当代传播》2001,(4):93-94
香港特区是当今全球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商贸中心,与信息消费市场的旺盛需求相适应,这里也是新闻传媒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在陆地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的地域内,集中了大小…….  相似文献   

9.
某报近日在介绍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大联欢”晚会上.高唱一曲《中国心》而名扬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香港居民张明敏时.竟称:“一个香港公民.一个普通银行职员”。这里的“香港公民”用得莫名其妙.它会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地域上讲,香港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港岛、九龙与新界加起来,不过1000多平方公里.由于多年的发展,在亚太地区确立了金融、贸易、运输、旅游和信息中心的地位。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之后,新闻界的相互接触、联系与合作会日趋频繁。“一国两制”下的新闻界同行们对于彼此同与异话题的兴趣浓厚起来。这是一个热门的话题,通过这个话题,相信趋同的机会会更多。因为华夏子孙同祖同宗,没有什么事是排解不开的,许多的相同使大家走到一起,走向未来。新闻中心地位可以说香港在亚太地区具有新闻中心的地位,时刻有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消息在这里传…  相似文献   

11.
某报近日在介绍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大联欢"晚会上,高唱一曲《中国心》而名扬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香港居民张明敏时,竞称:"一个香港公民,一个普通银行职员".这里的"香港公民"用得莫名其妙,它会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提高宣传质量更好地发挥窗口作用丘盘连深圳,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一条短短的罗湖桥,连接着两个世界。深圳,又是我们国家办得最早的一个经济特区,这里,市场经济比较发达。还有,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深圳的地位更为重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如何才能把...  相似文献   

13.
1997年4月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幅照片新闻,几个孩子在陈茜阿姨的带领下,围在一个地球仪旁边,聚精会神地寻找着什么,陈茜阿姨俯下身来,亲切地告诉他们:“香港在这里!” 这是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塔水镇幼儿园开展“了解香港看香港”活动中的一个情景。 这幅照片煞是惹人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12日至5月13日,我们对香港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档案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听了两个档案馆的情况介绍,参观了两个档案馆的库房,同时观摩了他们的档案馆鉴定、抢救、缩微处理等工作,并就双方在政治、经济、化、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感受颇深,觉得有必要记上几笔(澳门历史档案馆有光盘介绍,我这里主要介绍香港历史档案馆的大致概况),作为今后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香港这块土地给中国人民留下辛酸的印记。现在香港的回归,又令人无比喜悦,并产生期望。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这个喧闹的海港城市,背靠中国大陆,面向全世界。现在它与纽约、伦敦、东京并列为世界最大的金融市场。 21世纪将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向前飞奔的世纪。香港的回归,在未来的年代里将为中国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这里,我们设问,香港回归以后,在出版方面对我们有些什么影响?我们依托香港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投资48亿港元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扩建工程即将竣工。根据中英两国达成的协议,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将在这里举行。张瑞琪 摄  相似文献   

17.
香港只有近600万人口,却有60多种报纸(其中中文报约40多家),600多种正式注册出版的杂志,每年还出七八千种书,所以香港已成为世界四大印刷品供应中心之一。买报看特方便去年我和夫人去香港探亲,小住了一个多月。我俩都是吃新闻这碗饭的,自然对香港报纸有独钟,每天都看两三种报纸。在香港无需订报,大街小巷、路口转角处,几乎都有书报摊,比我们这里的香烟摊还要多得  相似文献   

18.
关永圻 《出版参考》2009,(15):31-31
2009年香港书展于7月22日至7月28日举行,从1990年开始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举办,出版业界联手支持,至今已有20个年头了。这里尝试就个人的观察,与众分享香港书展的一些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香港历史档案馆迁址遭到市民反对,最终重新考虑 香港历史档案馆成立于1972年,当时的临时馆址在港岛中区花园道1号A,位处美利大厦旁边停车场内的一座两层高的旧楼房.1974年9月搬迁到位于中区美利道2号的美利道多层停车场大厦的地下和阁楼,这里位于香港的中心地区,便于市民利用.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大常村是山西省重要的蔬菜基地,这里出产的"大常"牌无公害蔬菜远销香港和海外.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曾经是当地有名望族晋商巨贾秦家的居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