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关于这部剧,有过无数的评论文章。据说,现在每年还有400多篇关于《哈姆雷特》的文章发表。这个剧本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的故事。但他的复仇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轰轰烈最著名的典型,关于这个人物形象,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这烈地复仇,而是犹犹豫豫,迟疑不决。但正是因为这样,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部作品一直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哈姆雷特》的故事一开始,就出现了鬼魂。气氛显得很阴森。守城的卫兵每天半夜都会看见一个鬼魂,长得就像刚死不久的老国王一样。钟…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讲述了高贵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哈姆雷特的生命中有着种种目标,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复仇目标。复仇目标在利益生活空间与道德生活空间的联动博弈中实现着对哈姆雷特的影响。复仇目标能否及时地在博弈中掌握足够优势,从而促成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解除哈姆雷特周围的威胁,决定着哈姆雷特的结局。在剧中,复仇目标在利益生活空间与道德生活空间的联动博弈中受到了过于强大的阻力,不可能在灾难降临前促成哈姆雷特的复仇行为,因而哈姆雷特的悲剧性结局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是世界文豪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在《哈姆雷特》中复仇情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复仇提起整个故事;通过复仇情节,自然而然地表露主题思想;在复仇情节中,不同的人物构成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复仇情节中,充分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丰富性格和个性特色。对这些的了解,有利于阅读者加深对《哈姆雷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并还原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试图对哈姆雷特复仇之延宕所包蕴的历史文化信息重新作出阐发。哈姆雷特复仇行动延宕的根本原因在于哈姆雷特找不到复仇的正义性和正当性。延宕本身既宣告了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理想在欧洲大陆的陷落,也反映出人文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人文主义者悲剧性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除写了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外,还写了大臣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为父复仇。两种复仇方式此起彼伏,共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文章从复仇动机、复仇过程和复仇结果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复仇方式的异同,并试图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帮助读者对当时社会背景、人物性格等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莎翁名剧《哈姆雷特》以复仇起笔,贯穿全文的,是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为了复仇,他甚至抛弃了心爱的女人奥菲利娅,最终导致后者因绝望疯狂而溺死。作为莎翁悲剧的集大成者,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悲剧爱情是《哈姆雷特》中一个重要的悲剧元素;爱情的幻灭与复仇的过程构成了剧本的主要框架。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戏剧史上著名的以"复仇"为主题的两出戏剧,两剧都以"复仇"展开剧情。由于国仇家恨紧密相连,剧中人物也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凭借个人复仇方式完成社会性复仇,用个人复仇的正义之举反抗社会中的非正义。但《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两剧的"复仇"中又暗含了不同的含义,本文即就《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两剧同中有异的复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是英国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是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哈姆雷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主要是通过他的拖延复仇来表现的。冲突的主题是曲折复杂的。作通过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从各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和时代的特性。在《哈姆雷特的拖延复仇分析》中,作主要从宗教道德和心理两方面浅析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从而提示了哈姆雷特这个矛盾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造成拖延复仇的真正原因所在。《哈姆雷特》在世界学史上是颗永不衰落的恒星。它的成功之处一直被后人所模仿,是一部优秀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9.
《哈姆雷特》从问世起便是最受欢迎的剧作之一,是所有英语复仇故事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严肃也是最易懂的一部。不同于一般类型的传统复仇故事,在这部戏中,莎士比亚聚焦于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静态思维过程,并在其沉思之间发展故事情节。由老国王之死引发的泄密和探秘行动组成了该戏剧的外部结构,而对死亡、人性及宇宙奥秘的哲思构成了该戏剧的内部结构。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可以显示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的核心结构和其在复仇故事流派中取得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而《哈姆雷特》则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它以情节生动、气氛悲壮、含义深邃而著称。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具有深刻的寓意,其题材来自12世纪沙逊·格兰姆克的丹麦史。莎士比亚在表现这一题材时,借用古代的外国故事,描写当代的英国现实。哈姆雷特的复仇斗争,反映了16世纪英国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黑暗现实的巨大矛盾,并表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的萌芽。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生活在封建宫廷里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一直都在讨论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为何坎坷,文中哈姆雷特性格极为复杂,很难用一种理论解释他的性格。哈姆雷特对身边人,对自己母亲的态度都是复杂的。哈姆雷特性格中消极的一面,并不影响读者对哈姆雷特的喜欢,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复杂性。本文从两方面解释《哈姆雷特》的复杂性。一是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复杂性,二是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精神病学的研究可以证明哈姆雷特王子患有典型的反应性抑郁症(ReactiveDepression)。依据剧情的发展安排,可以认为王子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与哈姆雷特之母哥特鲁德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哈姆雷特对母亲的不能行动,导致他对叔父克劳狄斯的复仇的无期延宕和自身抑郁症状的加重。抑郁症观点的提出,无疑使我们获得观察和分析哈剧人物的又一新视点。  相似文献   

13.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三大著名的悲剧之一。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姆雷特王子在被父亲的鬼魂困扰,并答应其要对杀父凶手复仇的同时却又迟迟不肯实施报复的原因:哈姆雷特当时所处的艰难环境;他细腻敏感的性格;他对复仇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哈姆雷特》研究中"悲剧性格论"和"延宕复仇论"的某些观点提出了异议,并重点解析了哈姆雷特复仇心理的特点,旨在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促进《哈姆雷特》研究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5.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之中,但在"复仇"这一基点上仍具有可比性。二剧对复仇母题处理上的差异:就思想主题而言,《赵氏孤儿》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哈姆雷特》是对文化、人性的批判;就戏剧形态而言,《赵氏孤儿》以"故事"为中心,《哈姆雷特》以"性格"为中心;就人性刻画而言,《赵氏孤儿》是鲜明的个性与单纯的人性的统一,《哈姆雷特》是性格的复杂性与蕴涵的多义性的统一;就对传统文化、现实秩序的价值取向而言,《赵氏孤儿》是持认同和实用的态度,《哈姆雷特》是以否定和颠覆为旨归。  相似文献   

16.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最著名的悲剧人物之一,其复仇过程中表现出的延宕一直都是最具争议的话题,文章将哈姆雷特的性格作为导致其行为延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哈姆雷特理想化的内心世界与黑暗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从而表现出莎士比亚在揭示人的本性和面对生死抉择时人内心的细微感受方面的高超手法。  相似文献   

17.
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不受任何约束的残酷杀戮,是一种挣扎于生存与毁灭之间的曲折而艰辛的心路历程。本文试图从人文主义与基督教双重文化视野,分析哈姆雷特在复仇前后内心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莎士比亚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及其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18.
哈姆雷特在剧中的言行举止反映着主人公不断变化的心理,他从快乐到绝望的过程,也正是他从生存到毁灭的过程.本文将就其言行分析王子的复仇历程.  相似文献   

19.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也是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最长并且最负盛名的一部.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复杂而有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所说,历年来不同文学评论家对于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哈姆雷特的复仇,很多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马迅 《现代语文》2007,(7):75-77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形象之一。在哈姆雷特身上存在着许多难解之谜。造成哈姆雷特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其中之一。对这个问题,历代许多评论家都作出过不同的解释,但种种解释都不能让人满意。本文笔者针对两种流行的解释,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出了笔者本人认为的悲剧原因:哈姆雷特自身的局限和弱点,使他拖延了复仇,并一再贻误良机,给了克劳狄斯以警觉和反扑的机会。哈姆雷特对克劳狄斯的反扑又没能进行积极的防范,终于遭到暗算,落得个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