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实验生成、迁移生成、探究生成、变式生成、辩论生成等几种知识生成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75):124-125
本文介绍了生成树协议、快速生成树协议和多生成树协议原理,分析了环路交换网络生成树算法的收敛过程,总结了生成树协议和快速生成树协议的不足,进一步通过配置多生成树案例,总结多生成树的配置过程和要点。  相似文献   

3.
课堂生成是在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的意外与惊喜。语文教师可以在预设中激发生成;利用文本空白,促进生成;结合文本评价,激发生成;利用课堂质疑,互促生成;利用文本拓展,求得生成。对生成的控制,同样闪耀着教师智慧的光辉,当生成偏离了目标,要回归中心;当生成偏离了价值,要准确纠正;当生成超出了时限,可延伸至课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虽然教学生成日益受到关注与青睐,但也因种种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滥用生成、盲目生成的现象.因此,文章总结出教学生成的基本要旨,提出教学生成的有效性原则,倡导不仅要关注生成,更要关注生成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生成有三个特征:一是生成有效果:学生在生成过程中有所获、有所得;二是生成有效益:生成结果与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相吻合,强调生成的合目的性、合价值性;三是生成有效率:生成方向的正确性和过程的精简性.最后,文章就生成条件的创造、资源的选取、过程的引导、结果的反思方面提出了教学生成有效性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就生成性教学这一热点。如何保持理性的清醒,以睿智的眼光发现其问题并恰岿导向?本文以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找出了随意式生成、控制式生成、表演式生成导致的生成性教学失范。并规范突现式生成、发展式生成、导向式生成。这对生成性教学是一个有力的导向。  相似文献   

6.
生成性教学作为新课改的核心概念,体现了时代变革对教学的内在诉求,其价值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由于一些研究者把生成性思维不加理解与批判地用于教学实践,加之人们"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及对生成性教学的认识出现偏颇,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随意式生成、控制式生成、表演式生成等失范现象。要克服这些失范现象,落实生成性教学的价值,促使新课改的深入化,离不开突现式生成、发展式生成及导向式生成。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艺术的意义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艺术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超文本(Hypertext)的形态存在的,因而网络媒体在传播手段、内容、主体、对象、方式、环境6个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并使网络艺术意义生成具有了交叉生成、建构生成、化人化生成、对话生成、播撒生成和虚拟化生成等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古汉语中从名词、动词生成形容词义位的现象作了初步探析。全文从借喻生成、借代生成、借指·象征生成,从有关个性义素直接生成、因果生成、综合辗转生成和方言中的有关现象,进行了考察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生成式教学的内涵,并提出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生成、珍视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在学生的错误中生成、在探究的过程中生成等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成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金明 《文教资料》2009,(30):190-192
对于生成教学的研究目的自然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和引导这些生成性的偶发事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成教学会存在生成“虚无”、生成“刻板”、生成过度生成与预设相分离的这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闻职业形成于民初。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背景,我们发现新闻职业形成于民初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使然:当时新闻事业的繁荣为其提供了基础,知识分子的"边缘"意识是新闻职业形成的压力,职业认同是新闻职业形成的动力,制度自由是新闻职业形成的保障,职业行会是新闻职业形成的阵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动力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动力支撑,全面审视和厘清其形成和发展的动力问题,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动力,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本源动力,批判与反思的理论品格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动力,对党和国家命运与出路的忧患意识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主体性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方块壮文是历史上流行于壮族民间,以假借字和仿造字为主体,兼容部分自创字的民族古文字。以往对方块壮文构造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借源构形方面,其自源构形剖析极少涉猎,且依凭字例相对狭窄。因此,应进一步拓宽字例范围。在研究中兼顾借源构形和自源构形的同异质特性,并从方块壮文营构理据上对其进行深层剖解。这对于深入透视方块壮文的构造方法进而从宏观上把握其形态特点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inciples and connotations of the term formation. In our discussion of formation, we draw on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 order to widen and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formation. We also mirror the formation concept against comparable terms and draw on studies in which it has been applied in empirical research. By drawing on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formation, we argue for its relevance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invite discussion on its potential uses in that field.  相似文献   

15.
汉大赋文化内涵的最大特征即“劝百讽一”。这种特征的最终形成与原始创作意图可谓大相径庭。“劝百讽一”面貌的形成,究其原因是汉人对其时代精神风貌的用心展示,而整个创作是在文学理念与儒家思想的较量中进行的,最大的收获则是促成了人作为大自然主宰者的意识的形成与定位。  相似文献   

16.
汉大赋文化内涵的最大特征即“劝百讽一”。这种特征的最终形成与原始创作意图可谓大相径庭。“劝百讽一”面貌的形成,究其原因是汉人对其时代精神风貌的用心展示,而整个创作是在文学理念与儒家思想的较量中进行的,最大的收获则是促成了人作为大自然主宰者的意识的形成与定位。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武士道是它形成发展的社会基础,财阀垄断经济是它形成的经济基础,侵略扩张是它的核心内容,天皇专制政体是它形成的政治基础,神道教是它形成的社会精神支柱,而社会达尔文主义则是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这样一种集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于一身的大杂烩,给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8.
南通地区方言的形成与南通地区沧海桑田的历史紧密关联。可以通过南通地区成陆过程的探索,结合南通历史上的行政隶属关系和移民资料的分析来推测南通地区方言的形成过程。南通地区南通话、如皋话、通东话、启海话等四方言小片之间的方言面貌和特征可以印证方言形成的有关推断。通过大量相对可靠的史料,对有关南通历史地理以及南通地区方言形成过程的某些结论和假说进行了讨论和辨正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双基”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传统特色和优点本文回顾其形成及发展,进行了分期,着重分析了“双基”在我国教学教育体系形成期和成熟期的特点,对“双基”的界定,“双基”要求适度性以及“双基”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20.
桂林山区普遍存在"河池南丹土兵后裔"的传说,通过分析该传说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并探寻传说背后所体现的寻祖寻根文化,得出结论是:这种文化能够促进民族交流与团结,理清其形成的过程,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区域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