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已经在我国的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获得成功.但樟子松大苗在沙地特别是在城镇周缘沙地造林技术还尚属空白.本文结合伊金霍洛旗阿腾席勒镇新区绿地建设,对樟子松大苗沙地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并从苗木规格、整地、起苗、栽植直至栽后抚育管理进行技术总结,旨在为今后樟子松大苗在沙地中的推广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东课  叶强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119-119,128
樟子松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点,在固定半固定沙地表现良好。在沙地生长良好。应用50cm以上容器大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明显高于3年生苗,且高生长量较大,在榆林沙区造林中是最适宜的针叶树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长白松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一种集造林绿化观赏于一身的优良针叶树种。把该树种从原产地引入到我省西部地区进行育苗及造林技术试验,旨在增加该区主要造林树种和绿化树种的品种。本文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育苗技术下,长白松在我省西部地区获得成功。采用容器育苗技术用于试验造林,同当地的樟子松相比,4年生幼树长白松略好于樟子松,抗逆性同樟子松相仿。  相似文献   

4.
造林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需要用一定的工艺去完成。其内容包括从育苗、造林、经营直至主伐利用全过程,造林工艺的各个工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树种选择不当、立地条件较差、抚育管理不及时、病虫危害严重等多种原因都会造成林木死亡不。对樟子松苗立枯病及樟子松栽植管理技术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是我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该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耐贫瘠土壤。但是,由于春季风大、干旱,常规用裸根苗栽植成活率较低。所以,进行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耐寒耐瘠薄,是干旱、瘠薄土壤上的先锋造林乔木树种,同时又是沙地造林首选优良树种。由于樟子松在我区采种困难,调种费用大,且育苗出苗率、保苗率,沙地造林成活率低等因素,致使我区的樟子松造林成效相对较慢。介于上述原因,我们采用于相应的技术措施,使育苗出苗率,造林成活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取得了育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因其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生物学特性,是榆林沙地造林的首选针叶树种,又因其生长速度快、树形好,在西北地区沙地治理开发及道路、城市绿化中应用甚广。了解其生长特性,有利于提高栽植成活率,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是我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该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耐贫瘠土壤。但是,由于春季风大、干旱,常规用裸根苗栽植成活率较低。所以,进行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又名蒙古赤松、西伯利亚赤松,是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防护绿化、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我们地区栽植,就表现了较强的适应性和速生性。为了加速樟子松的开发,对樟子松的育苗及造林技术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蒙古赤松,是松料松属的常绿乔木,树干通直,材质良好,为我国北方山地和沙地的优良造林树种,也是珍贵的用材、防护和"四旁"绿化优良树种之一。樟子松为强阳性树种,耐干旱,耐瘠薄,具有抗寒、速生的特点,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抗风沙,沙地上根系生长能随着风蚀而向地下扎根,并形成支柱根,以防风侧,能耐40℃以下的低温分布于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多生长于海拔300-900m的山脊或南向陡坡。  相似文献   

11.
由于沙地樟子松具有抗风、耐旱、耐寒、自然更新能力极强 ,更新出的树苗抗性、免疫力特强 ,更新出的树苗抗性 ,免疫力特强 ,因此移植更新的野生苗造林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为国土绿化增加了一个新途径 ,关键在于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油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移栽不易成活,栽植大苗相对于小苗成活率低。为提高移植苗成活率和活后生长势,分析和探讨了油松大苗移植及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红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10年后生长与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5m带宽和15m带宽,30m、20m、10m孔径斑块抚育伐对红松造林试验进行景观处理,栽植了容器苗和裸根苗两种类型的红松苗,并对各种处理方式下十年生红松的地径、树高和成活率情况进行了动态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容器苗造林后生长和成活都优于裸根苗;红松容器苗采用宽带和中孔径斑块,裸根苗采用带状造林效果较好。红松景观造林试验地可供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系适于我国东北地区园林绿化、固沙造林为数不多的常绿针叶树种.根据多年的科研及生产实际,就樟子松的植物学特性、生态习性、育苗技术、应用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为樟子松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5.
王洁琼  蒋伟 《科技风》2011,(19):186+190
通过对樟子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投资费用等方面的造林效果进行对比,容器苗造林大大优于裸根苗造林,尤其是陕北榆林,干旱半干旱地带,风沙侵蚀严重,立地条件低劣的造林地,应提倡并推广容器苗造林。  相似文献   

16.
沙地珍稀物种--樟子松保护和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地樟子松是沙地珍稀的高大常绿针叶乔木树种,具有权强的抗早、抗寒、抗病虫害性,具有特强的自然更新能力和极强的适应性。我们要科学的予以保护和发展,依据不同的培育目的,采用不同的生物和工程措施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7.
幼林抚育管理是指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这一阶段对幼林成活,今后很好地生长都至关重要。此时幼树还处于散生状态,主要矛盾是幼树个体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因此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水、肥、光、热等各方面的要求,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适时郁闭成林。幼林抚育管理包括土壤管理、林木抚育和幼林保护等。我国造林工作长期存在"重造轻管"的问题,为提高造林成效,应将管理环节充分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18.
朝阳市地处辽宁西部,属典型的半干旱区,气候干燥,高温少雨,大枣喜温、喜光,适应性强,适宜丘陵地区栽植。枣树栽植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治理山林的首选项目。但是枣树造林成活率低这一现状是困扰枣树大面积栽植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组织科研人员,历时5年多时间,研究开发了枣树绿苗栽培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栽植的枣苗成活率达95%以上且树势强壮,既可适时栽植,也可用于雨季造林补植,栽植当年就可结果,有利于早期丰产,及时见效,特别适合于密植枣园栽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抗旱造林技术的种类,对雨水造林技术、固体水造林技术、覆膜造林技术和容器育苗造林技术以及其他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各地区造林的实际情况推荐了适宜的抗旱造林技术。最后对树种的选择和起苗以及造林整地等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杨树作为东北地区较为常见的树种,具有着适应能力强、易繁殖、生长快等特点,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对造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改进,文章围绕着如何使用扦插造林技术来实现杨树的栽植等问题展开,旨在为杨树栽植工作的开展略提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