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分析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构成及其创新效率的基础上,指出不打破现有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农业科技组织管理的制度选择——联合协作机制.在指出并分析联合协作的必然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提出协调机制、立项选题、量身订制、奖惩激励、稳定支持等一系列有利于各科技创新主体联合协作的长效机制,以及组织领导、政策制度、资源条件、投入激励等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联合协作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12,(21):6-16
十年来科技平台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是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支撑自主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记者日前从科技部获悉,2002年起,科技部遵循"整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国际和国内科技创新总体形势的前提下,对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特别是陕川渝区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在有限理性的假设前提下,借助科技创新利益主体非对称性演化博弈分析的复制动态模型,对政府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科技创新行为进行博弈分析,重点探讨利益相关主体间的行为及相互影响的动态演变过程,讨论演化参数结果的稳定性及如何形成稳定均衡策略,最后运用Matlab软件仿真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益双方科技创新意识越强、科技创新成本越小、利益双方获取的收益越大的条件下,系统更容易收敛于理想状态;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行为的激励力度应当合理控制,激励力度过大容易使中小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最终使利益双方陷入一种不良"锁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国际和国内科技创新总体形势的前提下,对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特别是陕川渝区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从科技资源的投入和科技成果的产出,对甘肃省高校的科技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述了我国科技创新驱动全域发展实现产业提质升级的宏观政策,梳理了中美两国科技创新条件、理念、人才和模式的差异,阐述了当前所处的全球科技创新环境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美国科技创新的优势和机制,阐述了中国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问题和瓶颈,提出了尽快实现产学研高效融合、推进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通信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通信科技创新首先面临的是创新基金问题。定位通信科技创新基金,管好用好基金是创新成功的前提。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研究我国通信科技创新基金的运作机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的体制与运行机制: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从制度创新之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特征三个方面,论述科技创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保障,制度创新包括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科技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10.
刘开平  孙泉  宋宝林  蔡璇  刘丰 《今日科苑》2010,(18):102-102
本文认为:创新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实践证明,在当今科技飞快发展的时代,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本文从思维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论述创新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区域创新系统概念成为制订区域创新政策的基础分析框架,学术界和政府加大了对区域创新指数的测度研究。但是目前的创新指数主要是基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指数测度,这类指数指标之间缺乏时序性、指数的动态时效性也不足、无预警功能,指标越来越宽泛、不能反映科技创新景气状态,对科技创新政策指导性较弱。本文从景气状态的视角,基于创新周期波动的理论,提出并构建了国家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对中国等五国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构建了国家科技创新景气状态的预警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13.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围绕气候外交的国际博弈本质仍是世界各国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随着欧美国家不断制定新的战略计划,科技竞争将由显性化向隐性化特征转变,科技牵引将作为一种新的科技竞争表现形态。随着欧美国家在绿色低碳技术竞争趋于白热化,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绿色低碳技术不断进步,欧美国家对中国双碳战略实施科技牵引的动因逐步形成,并通过气候政策施压、转型路径牵引、技术标准制定等路径进行科技牵引,最后导致科技创新有限化、产业结构转型有限化、高质量发展需求无法满足和一系列安全风险等。文中提出在坚定双碳政治定力,摸底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情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风险和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及空间外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6—2013年数据,采用截面加权法和似不相关法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受空间外溢影响而削弱,同时创新呈现显著的外溢效应,农村人力资本能有效调节区域内外科研机构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2)东部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中、西部地区偏小,但外溢效应略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出现边际生产率递减趋势,东部更具备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空间外溢的条件;另外,东、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反映了农村人力资本呈边际报酬递增的规律,以及东、中部地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该结论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10年以来,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推动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的科技战略规划,建设国际科学组织、科教合作中心,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提供人才培养平台、服务民生、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等科技创新与合作已取得相当的进展与成果。然而,新时期“一带一路”在科技创新领域还面临顶层设计与机制不够完善、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模式与深度还需提升、专业人才较为短缺等诸多问题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文章系统分析了科技创新与合作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与合作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指出了新时期“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与合作的重点领域与重点任务,以期为探索“一带一路”发展面临挑战的解决方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世界格局变迁和工业革命发展是后发国家实现科技赶超,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历史机遇。德国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机遇,赶超欧洲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日本抓住第二三次工业革命交汇的机遇,成功加入世界科技强国之列。从经济崛起到科技赶超,从技术引进到原始创新,从教育改革到科学发展,从自发创新到体系建设,德美日三国经过赶超,均形成了内生技术能力,持续性建设人才队伍,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注重发挥国立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据此,提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科教融合、科技开放合作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等方面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改进的泰尔指数、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主要科技大国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保持高度关联,其中科创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较科创产出、环境大,高科技出口与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较低,主要受产业高级化和绿色化制约;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成效不够显著,受科创投入影响较大,但发展态势良好,创新驱动发展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8.
对技术创新的科学及一致性理解是深化该领域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学术界对技术创新构念的分歧导致了相关研究之间无法相互比较及互补共进,限制了技术创新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已有文献大多局限于对有限的几个传统分歧的探讨,而对新出现的问题则研究不多,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这一学科中的"元"问题。鉴于技术创新构念的分歧主要显现于技术创新的多个视角与层面,拟从技术创新的主体、过程、程度、结果与成功标准等维度提出新的研究框架,探讨分歧所在及其产生的内在根源,尝试对技术创新的构念在各个维度上取得一致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选择,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抓手,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国家需求、优化创新布局是国立科研机构在新时代担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的现实要求。文章重点讨论4个问题,即:什么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达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举措和镜鉴;以国家实验室为抓手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国立科研机构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任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