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而体育美学就是欲对这一生命现象进行的一种哲学解释。这种解释将把体育的美放在人的本质及人同自然的关系背景中思考。本文结合体育运动实践,运用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从体育的社会美、自然美的属性上,阐述了体育运动美的本质及特性,从而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及美学在体育科学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使体育运动更好的进行美的创造和显现。  相似文献   

2.
现代体育以其新颖而独特的魅力,正吸引和感染着越来越多的观众,体育运动的审美价值也愈来愈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肯定。然而,体育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这是当前体育美学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同志提出,“体育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感性显现”;还有的同志认为,“体育美是人的自由象征。”这二种观点,大前提是正确的,都触及到体育美的本质内涵。但用来界定体育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关于增强体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体育以增强体质为主,而“增强体质”这一概念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哲学、生物学角度,对学校体育的目标、目的进行了质与量的相关分析,认为增强体质的指标应适度量化。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说“桥牌就是体育”,也有的认为“蹦蹦跳跳就是体育”。体育的内涵、外延一直模糊不清,这不利于体育的学术研究,讨论和交流,不利于我国真义体育的发展。弄清体育的本质,对于体育科学理论研究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过去,对体育本质的讨论的文章也较多,但大多局限于从体育范畴本身去论述,许多意见分歧很大,不能说和在方法论上没有取得一致无关。在研究体育的本质时,应以马列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事物的方法,把握本质这一哲学  相似文献   

5.
姜威  蒋婧 《体育科研》2016,(3):48-51
围绕上海体育如何发展的问题,笔者对沪上资深媒体人吴驷先生进行了专访。受访者提出“体育之都”这一概念,并指出这一概念包含的几个层面:一是要着重发展社区体育,二是指举办一个自下而上的、渗透在我们生活方式里的全民参与、全城联欢的节庆活动。三是同时发展上海各区县的特色体育,建议明星“驻市”——让明星深入到各个社区来带动“体育之都”活动的开展,同时媒体融合,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试论体育美的“崇高”形态及其欣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根源于人的本质,体育的本质在于人类的自我创造。当人们在体育实践中按照“内在的尺度”(体育运动本身的规律和人的需要)去塑造自己的身心和自己的形象时,那就是按照“美的规律”(狭义的理解就是指形式规律)来塑造自己,并表现出对体育美的向往和追求。由于人类体育实践的无限丰富性,所以在体育领域中,美的事物不仅是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7.
竞技运动处于一种内外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中,这种不断生成的状态和内在趋力,使得竞技运动与竞技体育在不同的语境中获得了不同的 含义,这种二者之间的非对称性与多元的差异性正是竞技体育本质之争的症结所在。解释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对事物的“理解”,并认为创造开放、多元、 宽容的解释空间,构建多维度的描述比单纯的定义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基于这种思考,从解释学的角度论述我国竞技运动与竞技体育本质。研究认 为:竞技运动的本质主要是自然属性的具体体现,其中自然性是其存在的价值、运动性是其外显的维度,竞技性是其发展的动力;以此确定自然性、运 动性、竞技性作为竞技运动3 个基本维度的新诠释。而竞技体育本质主要是以竞技运动作为存在载体,通过其自然属性实现竞技体育的社会属性;其 中运动性是其存在的重要载体、社会性反映其发展的内在需求,组织性呈现其发展的各种形态;以此确定了运动性、社会性、组织性是理解竞技体育本 质的3 个基本维度。以上维度同时也解读了我国竞技运动与竞技体育的两者关系,从而能够在构成一种空间状态的整体上对相应的竞技体育事相进 行理解。作为竞技过程具有自然属性的竞技运动和凸显意义生成社会属性的竞技体育虽然有着不同的基础和呈现形式,但须臾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8.
体育活动与体育现象两个概念是主体与不同客体关系的反映,同时,它们也是主体与客体间不同性质的关系的反映。当我们以活动来指称体育时,主要反映了对主体存在方式或主体状态的一种规定,表现了主体以某种行为模式的操作过程。因此,体育活动这一概念反映的是主体借助于“工具”与客体(人的躯体)发生的一种实践关系。当我们以现象指称体育时,则反映了我们是以主体身份认识和考察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本身成为我们认识的对象。在体育活动中以主体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9.
以哲学观点,揭示出在体育运动中人体组织结构形态和生理机能同各组织系统协调活动之间,人的社会需要同体质之间的两对矛盾构成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矛盾。从而规定了体育运动的特殊本质,并据此提出了体育运动的定义。进一步认为,在体育运动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中,体育运动要适应社会需要,体育活动手段必须符合人体组织结构形态和生理机能状况与要求,这是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养生体育”是由““养生”与“体育”两个词构成的,分别代表着两个概念。从两个概念的本质规定上看,“养生体育”显然存在着“同义反复”的错误。因为,“养生”一词是我国古代对人们养护生命、促进健康长寿活动的概括表达,也称作卫生、保生、摄生、道生等。而“体育”一词的使用在我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体育一词在含义的解释上虽然有一个演化过程,但增强体质、使人健康长寿的思想一直是我国体育理论界所公认的体育的根本属性之一。如我国的体育理论教科书中写道:“体育(广义的,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作为广义体育组成部分的竞技运动、狭义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它们虽在具体目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方面有所差异,但其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增强体质,促进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所以,在最终目的这一层次上讲,“体育”与“养生”是不存在差异的。将“养生”与“体育”两词连用,显然是同义反复。  相似文献   

11.
否定事物的本质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个主要论点。体育活动和体育工作的实践证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3种说法———“追求本质是幻想”、“家族相似论”和“拒斥二元逻辑”,都站不住脚。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性是人类长期经验的总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了本质认识论。否定本质会导致模糊是非、好坏,否定真理。我国体育工作的实践证明,抓住本质是工作成败、进退的关键。改革开放以后,仍要在体育改革中坚持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体育美是人的自由象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体育运动美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人类内在的情感心理以及外在的创造实践活动。那么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这是在体育美学的研究中需要认真分析的。本文就体育美的本质(?)点初步探讨。(一) 美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曾明确表明,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人的本质用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辩证逻辑的概念认识方法出发,探讨中日两国体育概念的变迁,认为我国的体育概念具有“历史概念类集”的辩证逻辑属性,并具有如下逻辑学特征第一,体育概念是一个与时空坐标相对应的、有序的概念体系;第二,这一概念体系中的每一个概念均对应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第三,体育概念的运动和发展是渐进的、有序的而非突变。研究体育概念既要结合体育实践的发展,又要探讨“体育”一词的起源和发展变化,其研究的难点在于揭示不同时期体育概念之间的有序过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体育观是人们对体育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体育观是人的认识范畴,作为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它主要阐述和概括什么是体育,人为什么需要体育,怎样才能搞好体育,体育运动的基本源泉是什么,体育的本质和内容是什么,体育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系如何,体育和人体自身以及精神的发展、活动是什么关系。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体育观的含义及其表现是什么?它有哪些内容?初级阶段体育形成的环境和条件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这些都是体育哲学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以便为体育运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科学训练”的提法在我国由来已久,但对这一概念的开发甚少,至今尚无可以效仿的模式。为此本文从系统分析入手,对“科学训练”及其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什么是运动训练 为了开发“科学训练”这一概念,首先应搞清什么是动运训练,否则科学训练就无从谈起。 概念应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形式。本文认为动运训练的本质是一种培养动运员的社会活动。首先动运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运动员处于不同的训练阶段,那么就应有的不同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如果用“不断提高动运成绩”作为运动训练的内函显然定义下的过窄,因为定义的外延小于被定义的外延。当前我国各动运项目制定训练大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防止青  相似文献   

16.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体育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体育美学不是人们凭空杜撰出来的时髦名词 ,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美学是把美学基础原理应用到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之中而产生的一种交叉性的应用美学 ,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美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探讨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如何欣赏美、创造美的新兴学科。在体育运动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中存在着一种审美现象。人们通过亲身参与体育运动和观看体育比赛 ,不仅能增强体质 ,而且还能得到审美愉悦。如“飞人”乔丹的扣篮表演、巴西国脚罗纳尔多势不可挡的带球突破以及临门一脚的精彩射门等 ,看了令人赏心悦目 ,给人极高的美的享受。2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美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审美现象 ,总结体育运动中的审美规律的科学。美学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说法一直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但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明确的 ,而不是模糊的。它就是研究人们与体育运动的审美关系 ,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在体育美学中的运用。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有政治关系、伦理关系、经济关系等等 ,除此之外 ,还存在着一种审美关系。人们与体育运动之间也会构成一种审美关系。在这个关系中 ,人是主体 ,体育运动是人活动...  相似文献   

17.
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通过一定结构的规定方式和内部联系的规定性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因此,探讨体育的系统构成方式,不能仅是简单地枚举和加合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体育“事物”和“过程”,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事物”和“过程”本身的性质,揭示这些不同性质的“事物”和“过程”在系统中的结构关系和内部联系的规定性或可控制性,进而在系统整体中发生统一行为和实现功能的方式。现代体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系统,这当中包含了许多形态和功能各异的体育“事物”和“过程”,彼此作为体育系统构成的一个子系统或亚子系统、或是一个部份和一个要素而存在。就这些“事物”和“过程”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整体中  相似文献   

18.
运动竞赛项目的竞赛方法学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揭示竞赛方法的共性特征、本质联系及内在规律为目的,以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及学校体育中所有竞赛项目为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竞赛项目进行分类研究。研究深入具体项目的比赛过程,抓取不同种类项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的共仅属性,并以参照系的共仅属性作为分类标准,实现了运动竞赛项目分类,提出了“竞赛项目分类体系”和“运动竞赛项目体系”。  相似文献   

19.
周凤桐 《体育与科学》2012,33(4):97-99,120
通过对体育强国这一概念的理解,理清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之间的关系,指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之间的不协调之处,认为要促使两者的协调发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此外还要促进体育环境的公平,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的建设,鼓励多元参与竞技体育运动。找到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之间平衡和协调的发展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
体育美浅论     
本文以运动、人体、肌肉等体育运动的具体存在形式为依据,按照马克思关于“自然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宇宙论观点,从传统美学的有关研究历史和体育美学研究现状,探讨体育美的本质和特点;以现代心理科学和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探讨体育审美系统中重要的心理机制以及它们与心理学对应范畴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