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节品德课是浙教版<亲情树下我成长>的第一课<家庭万花筒>.在"小讨论"分析了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利弊,明确自己在家中应该如何做后,我充满激情地说:"一家人为着共同的目标--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相似文献   

2.
"溺爱"是独生子女时代普遍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往往长辈单向地无条件地去爱孩子,把孩子的快乐看作自己的快乐,把孩子的悲伤看作自己的悲伤,甚至把孩子视为命根子和自己的全部意义所在,对孩子物质享受上一味满足,过度保护,过度包办,过度干涉,导致孩子娇生惯养,出现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但是,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是一种美德,这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中国孩子尤为重要.在今年的西方感恩节到来之时,天津市的众多幼儿园开始推行"感恩教育"(也有的幼儿园称之为"爱的教育").之所以要推出这样的教育,是为了改变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让孩子对周围给予自己关爱的人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4.
一、活动的提出 当前农村小学"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且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为使孩子们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有必要通过实施"感恩教育",让"感恩"润泽学生心灵,奠基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使得当前很多毕业生在实习和就业中比较彷徨,特别是高职护生在医疗纠纷、医闹等事件的影响下对实习和就业感到恐惧."00后"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自我管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比较弱,在实习前,心理会感到不安.本文主要对"00后"高职护生实习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芳铭 《考试周刊》2007,(36):157-158
"独生子女"一代是真正的跨世纪的一代。他们的社会化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国的未来和发展。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社会化的主体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我们应根据独生子女社会化进程中的主体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独生子女社会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布置自主墙啦!"标兵小队的小队长一声令下,队员们把早已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原来,这次自主墙的主题是"我能行",队员们畅想的是"20年后的我",他们结合自己的特长画了四年后自己的肖像画,写了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有的画的是"我当舞蹈家",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有的画的是"我当灌篮高手",在奥运会上勇夺金牌;有的则画的是"自己当公司总裁",在巡视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标兵小队的队员都为自己的得意之作而洋洋得意时,队长许家菁发现队员小童却在一旁不作声,此时他手中也没拿出自己的自画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队长心里直纳闷,仔细一寻问,原来,小童的兴趣爱好是航模,长大想当一名航天家.  相似文献   

8.
所谓"磨难教育"就是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中学生中设置一些闲难,让他们遭受一点挫折,在同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炼.今天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既具有时代赋予的优点,又表现出明显的弱点.这些弱点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去动物园春游后,孩子们萌生出"在幼儿园造个动物园"的想法.经历了班级讨论、初步尝试、与大师对话、交响乐团之旅和再创作后,一场名为"疯狂动物城"的艺术作品展诞生了. 难忘的春游 今年的春游是去动物园.在动物园,孩子们好奇地观察各种动物,热情高涨地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发现.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讨论话题依旧离不开动物.  相似文献   

10.
部分独生子女的体格,性格和人格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不足和扭曲,一位教育学家预言:我国未来的危机不是外来的侵略,而是令人担忧的独生子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带了六年六年级,这个学期接了个三年级班,开学前一家访,还真吓了自己一跳:现在的家长都这么年轻了吗?回去一翻资料,居然有一多半是我的同龄人。一半"75后"和一半"80后"家长,连同我这个"80后"班主任,组成了一个新的家校共同体。开学后,对于班上学生的家庭情况,我再一次进行了了解,分析班情如下:8个独生子女,14个有哥哥姐姐,18个有弟弟妹妹,由此可见,那个独生子女占主流学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这个结  相似文献   

12.
质量立校 一所学校之所以能赢得社会信任,获得家长的认可,使家长放心让自己的子女在这所学校就读,首先看中的是学校的质量,其内涵包括管理质量、教学质量、服务质量等多方面.诸育并举,德育为先.在家长的头脑里,孩子的思想品德是第一位的,成绩不好是其次,最多是"次品",然而思想品德不好却是"危险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果学校没有严格到位的管理质量,学生整天松松垮垮,不求上进,或上网打游戏,或游手好闲,打架斗殴,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将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即既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逐步使他们能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而当前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的过分关注,家长似乎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一切活动的"双拐",使得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自信心,习惯于依赖家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实现和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和做法并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与课改同步,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深感"人间真情"这一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有强烈的时代感,又富有教育价值,对当今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价值教育,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就教学"人间真情"这一专题,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活动设计】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从而对自己产生的一种信心,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人的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一个人如果很自卑,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做不好工作,搞不好学习,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心理定势,给工作与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我国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人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有明显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大的攻击性,而另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胆小自卑的个性。本次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不倒翁”的观察,获得启示,培养他们的自信品质。  相似文献   

16.
作为首先走向社会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群体,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争议和诘难。从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来审视,"80后"独生子女在人最关键的品质——关怀上出现了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源不是别的,是社会大环境,特别是教育;具体看,"遭遇缺乏关心的时代"、"关怀教育被悬置"是造成"80后"独生子女不会接受关心和不会给予关心的主要原因。因此,学会关心应当成为独生子女的应然目标。  相似文献   

17.
[班会背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结构使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爱和呵护.在大人羽翼的护佑下,他们经历的挫折太少,就算遇到了困难,家长也会帮助解决.渐渐地,孩子在面对挫折时便会不知所措,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懂如何从挫折中获取"财富".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 1.认识心理承受能力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幸. 2.了解当代独生子女的心理疾患及其形成的原因, 并认识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培养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兴趣与自觉性. 4.用"揭短"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大部分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和同龄人朝夕相处的机会,自然也缺乏和同龄人分享协作的经验.同时,由于长辈们大多过分地爱护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总是先孩子后自,导致很多孩子任性、脾气大,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别人的想法,逐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状态,无法与他人合作.  相似文献   

20.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独生子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有识之士纷纷发表高见,概括出一种“独生子女现象”,许多人对此忧心忡忡,替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后如何走进社会表示疑惑,更为独生子女能否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而担忧。于是一些所谓从小培养独生子女生存能力、生活能力的活动应运而生。对此笔者大惑不解,独生子女究竟怎么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