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前两年我在教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谁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日?”问题一出,许多同学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接着我问了第二个问题。同学们的小手依然高高举起。“我是妈妈告诉我的。”“我是爸爸告诉我的。”……同学们纷纷回答。“那么谁知道你的爸爸或妈妈的出生年月呢?”我抛出了第三个问题.顿时举起的小手先后落下。我心中一沉只有李正晗还举着手。“李正晗你来说。”我叫起了李正晗。  相似文献   

2.
铅笔与人生     
一个小男孩儿问正在写信的奶奶:“奶奶,您在写什么?”奶奶停下手中的笔对孙子说:“我在写你的事情,比我所写的更重要的是我正在使用的这支铅笔。希望你长大后,也能像这支铅笔一样。”  相似文献   

3.
一个同学,写了一手好字。铅笔弟弟说:“不是我的话.他还能写字吗?更别说写什么好字了!”橡皮妹妹傲慢地说道:“要不是我。你写错了字,谁帮你擦啊?这么嚣张!”铅笔弟弟生气地吼道:“谁要你帮我了,再说了,你不帮我.我同样也会写好字的!”卷笔刀哥哥不慌不忙地说:“都别吵了.我才是最有用的,你想,铅笔没了卷笔刀,就没有笔蕊,能写字吗?哼,真是的!”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正规和非正规的场合,无论是面对大学的学生,还是新闻记者。每当有人问我:“对你影响最大的作家是谁?”我便回答:“张抗抗。”问:“对你影响最大的作品是什么?”我回答:“《分界线》。”  相似文献   

5.
奚芳  潘懿 《学前教育》2007,(2):34-34
幼儿园上课没有铃声提示,我常用的办法是用音乐提示孩子。可现在的孩子没那么乖。一次,音乐放了几分钟,孩子们毫不理会,还是没安静。我略作思考。就关了音乐说:“老师想和你们换个座位,你来坐老师的椅子,我坐你的小椅子。”大家静下来,看着我的脸色,瑞瑞问:“老师,这是批评还是表扬?”“你们说呢?”我不动声色,轻轻地问。小宝说:“不是表扬也不是批评,就是换了做小老师。”我顺着他的话说:“谁来和我换?”小宝马上举起小手。怕我看不见,手指头使劲伸直。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著名的演说家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人群问:“谁要这20美元?”人群中一只只手举了起来,演说家又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员.在此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演说家把钞票揉成一团,问:“谁还要?”人群中还是有人举起了手。“那我这样做呢?”演说家说着把钞票扔到地上,用脚踩了踩,接着问:“还有人要吗?”人群中依然有人举起了手。演说家说:“朋友们,无论我如何对待这张钞票,你们还想要它,因为它没有贬值,它依旧是20美元。”  相似文献   

7.
what还是which?     
一次,一位学生问我:“‘你在哪个年级?’译成英语是‘Whatgradeareyouin?’还是‘Whichgradeareyouin?’,有人说第一种译法正确,也有人说两种译法都正确,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一段Tom和一位shopassistant的对话:Shopassistant:CanIhelpyou?Tom:Yes,please.Shopassistant:Whatwouldyoulike?Tom:Idlike(tobuy)apen.Shopassistant:Wehaveonlytwokindsofpens.Whichwouldyouprefer,HeroorChanghong?Tom:IthinkIdpreferHero.对话中售货员问汤姆“你想买什么?”,第一次询问使…  相似文献   

8.
爱家与爱国     
三年前的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我至今难忘。记得当时,我拿着《思想品德》课本刚走进一年级教室,一名虎头虎脑的男孩儿就高高地举起右手,大声问道:“老师,你说中国富,还是美国富?”我不解地问:“你指哪一方面?”“就是生活好,钱多呗。”他回答说。“美国富。”我认真地回答道。这时,一部分同学振臂高呼:“哇。我们赢了。”另一部分同学则用怀疑的目光望着我,满脸失望的神色。显然课前他们有过激烈的争论。我决定放弃课本内容,以刚才的话题,即兴为学生上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我借题发挥:“现在我们搞一个评比活动,题目叫—…  相似文献   

9.
大树下,河马伯伯在打家具。旁边的坪上,小乌龟、小猴、小兔等小伙伴们在玩耍。河马伯伯的铅笔用完了,问一旁的小伙伴们:“你们谁愿意去为我买支铅笔?”没人回答,都装着没听见。河马伯伯又问:“谁去帮我买支铅笔好吗?”  相似文献   

10.
一天,在进行认知活动:《交通工具》时,郑皓翔突然问我:“冯老师,为什么汽车的轮子都是圆的?”我并没有马上回答他,而是面向全班小朋友问: “谁能告诉他呢?如果轮子是其他形状的,可以吗?”小朋友被我问住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回答。我看了看他们,故作神秘地说:“等一会,我们进行一场赛车就知道了。” 于是,我和小朋友找出了各种废旧物品做汽车。大家兴致可高了,剪的剪,贴的贴。不久,在教室开辟出来的“停车场”上,停满了各种形状轮子的汽车:方的、圆的、三角形的……。“预备——开始!”一声令下,“赛车”…  相似文献   

11.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同样是大哲学家的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总是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在听课时.老是流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3.
小冬的数学作业经常出错。今天的一道题他又做错了。题目是这样的:“圆圆有7支铅笔,比方方多2支,问方方有几支铅笔?”小冬是这样做的:7十2=9(支)答:方方有9支铅笔。妈妈一看就生气了:“你是怎么做的?你怎么这么笨?圆圆的铅笔比方方的多,而你的答案却是方方的比圆圆的多。这道题应该用减法,而你却用加法。改过来。”小冬抓过作业本想都没想,就按妈妈说的改了过来。小冬为什么会出错?小冬为什么那么信任妈妈?小冬的妈妈考虑过这些问题吗?也许,小冬的错误是由于粗心造成的。也许,小冬的错误是由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急…  相似文献   

14.
从前.法国有个聪明的孩子,人人都赞美他.称他为神童. 一次。国王在后花园里散步,忽然指着水池问身边的大臣:“池中有几桶水?”大臣们都被这古怪的问题问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答不上来,国王很扫兴,说:“给你们三天的时间,谁能回答谁就有赏.”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善于借助自己“不知道”的契机,在推动自己思考钻研的同时,将学生们的创造力唤醒激活起来。有一次,一个学生提出一个很有分量的问题,自己一时确实回答不了,就作了这样的处理:“你提的问题真够厉害,我还真回答不上来。你看这样行不行?课后我们分头找资料或者问人,比一比,看谁首先找到答案。”那学生受命而归,第二天一早便兴冲冲地拿来了他的答案。我问:“你是问人的还是自己找资料的?”他不无得意地说,自个儿找的资料!我又及时肯定道:“你远比我强,我可是问了别人才搞清楚的。”那学生前来报…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教学情景:某英语教师教完pencil这个单词后,开展了操练活动,举起一支铅笔,问:“What’s this?”全班学生整齐地喊道:“It’s a pencil.”又如,在教学新授内容之前,教师问某学生:“What’s your name?”学生答:“My name is XXX.”教师问全班学生:“Is XXX a boy or a girl?”。  相似文献   

17.
在设计小学语《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教案时,我把做快乐事仅仅局限在有生命的动物之间。我问:“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想一想:当小青蛙问你:‘做什么事最快乐?’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回答呢?”(生开始窃窃私语)为了增加神秘感,我戴上青蛙的头饰问:“你是谁?”同学们高兴地举起了小手“我是大花猫,替主人捉老鼠最快乐。”“我是蜻蜓,捉蚊子最快乐。”“我是大乌龟,游泳最快乐。”……突然有一件小朋友把手举起,又放下,尔后又一次举起,  相似文献   

18.
助人为乐     
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叫我们写作业。 我写着写着,忽然看见我的同桌在笔袋里找着什么。她左翻翻,右翻翻,过了好半天都没拿出什么东西来。我小声地问她:“你在找什么啊?”“我没铅笔了。”她难过地说。我想:没有笔就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那怎么行呢。于是,我连忙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递给她,说:“给你用。”她接过铅笔,感激地说:“谢谢!”  相似文献   

19.
What other things can you see?(BI,P69)你还能看见些别的什么东西吗?Where is the other one?(BI,P69)另一个在哪里?[辨析]other意为“其他”,“另外”,用作形容词时可以修饰单数或复数名词。例如:I study Chinese,English and other subjects.我学习汉语、英语及其他课程。Have you any other book on this subject?你还有别的关于这个学科的书吗?the other意为“两者中的另一个”,常与one连用。例如:I have two pencils.One is red,the other is blue.我有两支铅笔。一支是红色的,另一支是蓝色的。This room is my bedroom;the other one is my office.这个房间是我的卧室,另一间是我的办公室。the other还可以修饰复数名词,表示除前面提到的以外的“全部其余的”。例如: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人也该洗澡了.这下到底谁要洗澡呢?”那人说:“两人都要洗.”苏说:“你还是错了,他们都不需要洗澡.干净人根本不需要洗澡,而脏人又不习惯洗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