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初中语课本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中有一个句子:“设计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有一位年轻的语教师问我:“句子中的‘各各’是什么意思?换成‘个个’或‘各个’行不行?”问题问得好。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教育资源,优化语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教育体系。仅就“学科间融合”而言,现行语教材中已有充分体现。如果我们姑且把小学语教材中的语学科知识与能力叫做“正学”,那么教材中的非语知识就可称为“杂学”了。一些老师认为,现行小学语教材中融合了以下一些“杂学”。  相似文献   

3.
新编中学语教材比过去选入了更多的学作品,如果我们认可…语’指的是汉言语,语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汉语的言语教育”(余应源:《语“姓”什么?》,《中学语教学}2001年第3期)的话,那么,学语言在当今语教育中的地位无疑是显得更为突出了。余应源先生在《语“姓”什么?》一中对此表达了他的异议。余先生将我们所使用的言语划分为三种语体:日常交际中使用的交际言语、学所用的以形象化为特征的艺术言语和论所用的概念化、抽象化的科学言语。余先生的一个结论是:“语教学是立足于言语形式,以现代交际言语为主体逐步向科学言语、艺术言语及古代言语(言)扩展的汉母语的言语教育”。在这一结论里,  相似文献   

4.
陈雪茜 《现代语文》2006,(10):14-15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育人这个大目标服务的,19世纪德国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二是相互渗透,无法割裂开来的。早在1999年程红兵老师就提出了语人格教育这个概念,并把它界定为:语人格教育是语教师在语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知识传授、语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在语教学实践中,笔有意识地把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渗透到语教学中,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合理的英语教学模式,那么,英语教学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当代教学论一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就英语而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为什么说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呢?  相似文献   

6.
一次语文课上,一开讲我便信手在黑板上写下了课文的题目:我家的小院,并让学生一齐把课题读一遍。这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您把课题中的‘园’写成‘院’了。”我疑惑地看了那位学生一眼,低下头看了一下课本,呀,确实是“我家的小园”!于是,我马上把“院”改成了“园”。这时,一个念头从我的脑海里闪过:这里为什么要用“园”而不用“院”呢?“园”与“院”有什么不同呢?何不趁此机会让同学们探究一番呢!于是,我对大家说:“这位同学观察真仔细,老师要谢谢他。可大家是否想过这里用‘院’可以吗?‘园’与‘院’到底有…  相似文献   

7.
纵观语教育史,对“”、“道”关系的认识,基本上有三种见解:1.以为主。语知识教学是语学科的基本任务。2.以道为主。语学科有强烈的思想性,主要任务是进行思想教育。3.道并重。语学科兼具思想性与工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董武同志在《<曹刿论战>申的“论”》一文(见《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一年六期)中,指出“有很多人被题目中的一个‘论’字所迷惑”。把全文归结为文章意在一个‘论’字,处处紧扣一个‘论’字来写等等,把这篇文章误认为是一篇议论文”。他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按照记叙文的特点去处理,而不能只扣一个‘论’字”。  相似文献   

9.
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从而促进他们主动发展。那 么,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由此,数学教学改革的热 门话题之一,“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就 应运而生了。“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内涵是什么 呢? 杨霖(成都市成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中学 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创设“开放式”教学情 境,是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需要,是素质 教育的“以学生为本”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情境的基本特点是:动态。变化、发展;民主、愉…  相似文献   

10.
“当前‘缺情’是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政治课教学取得重大突破的‘瓶颈’。”“缺情”使政治课教学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播”或者说“知识记忆”的层面上。由于学生学而无情,故而导致他们苦而厌学、苦而强学,完全违背了学生主体要求,政治课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实践表明,成功的政治课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设计。好的情境,能使政治课教学达到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目的。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设计情境呢 ?我认为教师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教师创设情境所选的材料要有代表性,要新颖…  相似文献   

11.
“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它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并保持合理的内核,形成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新双基”.为准确地把握数学教育中的“双基”,对数学“双基”中的形式化与非形式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的几位同仁在导师张维忠教授的指导下,围绕“数学‘双基’中的形式化与非形式化”主题展开了一次深入讨论,以下是大家发言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他又指出:“为什么会有这么难呢?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大对头的看法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12年7月,在山东省召开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的开题会上,我执教了初中课文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教学之后,在全国中语会会长苏立康教授评点之前,我就这节课的教学做了说课,阐述了我这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4.
甄珍 《宣武教育》2008,(1):34-35
我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姓‘甄’,叫‘珍’,做事求真。我是教师,特别喜欢用‘真’字来思考教育。所以,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成为了我对事业的不懈追求。22年的教学实践,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用“真”知培养学生、用“真”爱滋润学生、从而培育“真”人。  相似文献   

15.
王勃《滕王阁序》中说“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此处“趋庭”指承受父亲的教诲,但为何“趋庭”释为承受父亲的教诲呢?典出《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鲤是孔子的儿子,字伯鱼。孔子在庭前教育孔鲤不学《诗》就不善于说话,不学《礼》便无法立身处世,孔鲤听从父亲的教诲,便学《诗》、学《礼》。“趋庭”也称“庭趋”,明李东阳《麦舟图》诗:“亦知…  相似文献   

16.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叫‘绿色课改’呢?”我认为,只要是有生命力的,有创新精神的,能推动新的教育发展的课程改革,就是“绿色课改”。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生学“蓝”和“篮”时,我说:“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时候用‘艹’头的‘蓝’,什么时候用‘竹’字的‘篮’呢,我们一起来找找它们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其课程主要的特征是整合性,即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但这两个学科的整合并非是表面内容的整合,而是要找到这两个学科相联的、内在的“各种事实、现象、真理、规律性之间相互交接的那些‘点’,正是在这些‘点’上产生了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及其它的联系。”①通过这些“点”把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内容有机的整合起来。教师怎样发现这些“点”,并在教学中整合这些“点”呢?一、预见“整合点”所谓预见,系指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能力和预设教材的内容有一个预先的估计。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笔记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9.
杨先武 《湖北教育》2005,(12):49-50
钱梦龙先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使蜚声教坛,他以中学语教学“三主三式导凄法。在中学语界独树一帜。尽管在“工具性”一统天下的历史时期,他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不可避免地打上丁技术化的烙印.但他高超的澡堂教学艺术却很少有人能够企及。饯梦龙先生发表在《中学语教学》2004年第2期上的(为语教学捐“魂”》一中指出.目前的语教学”出现了一系列‘失魂落魄’的症状。很有必要为它招一招‘魂’”。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应试教育也好 ,还是素质教育也好 ,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讲好课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善”讲不善“听” ,是课堂教学的一大弊病 ,尤其是语文教师 ,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己任 ,自己的听辨能力过不了“学生关” ,又怎么能训练好学生的听话能力呢 ?教育心理工作者调查认为 :在日常生活中 ,听占 4 5 % ,说占 30 % ,读占16 % ,写占 9%。所以 ,我以为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必须做到善讲与善听兼顾才行。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与‘本’ ,不可偏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