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胤 《学前教育》2011,(2):46-47
儿童生活在游戏的世界里,玩具是他的亲密伙伴。我园在亲子班中开发并使用了“早教玩具箱”,既充分满足了宝宝“永远也玩不够”的需要,也指导了家长如何为宝宝选择适当的玩具,受到了家长的_致欢迎。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自编<北京市智力落后儿童家长玩具选择问题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区内五所培智学校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家长玩具选择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发现智力落后儿童家长在选择玩具时存在严重的误区,儿童拥有玩具现状和家长对玩具的满意度主要与儿童是否为多重残疾、家长学历状况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儿童的玩具也相应发生了从“童年本体”到“学习媒介”的流变。这一现象的背后则隐藏着玩具更新换代过快、学习功利化以及亲子共娱时间碎片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体现玩具的“童年本体化”价值,家长们应当一切为了孩子,并从传统玩具出发,促进儿童自主、健康、快乐地成长。基于此,本文试图发掘儿童本性“从社会遮蔽重返纯真”的可能性,进而揭示以儿童自身为主体的儿童发展观的再回归。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2010,(1):4-6
心理学专家认为:“每个人都有玩耍的童心,这种童心依靠玩具而释放出来”;教育学专家认为:“玩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儿童的智力”。  相似文献   

6.
孩子们喜欢电动玩具,现在的家长们同样迷信“益智”玩具,只不过,面对大量自称为“益智玩具”的现代声色玩具,孩子们却失去了父辈母辈当年的探知兴趣,新鲜感一过就要求玩具“换届”。玩具专家认为,现在儿童玩具市场,唱主角的多是运用声、光、电、集成电路等高科技的玩具,真正体现劳动和儿童参与的很少,大量的现代玩具几乎完全以成人的技术来代替孩子的创造,这并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德国专家也称,现在过多的高科技玩具根本没有让儿童学到多少知识和获得相关经验,而只是教会他们“按按钮”,长此以往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十分不利。游戏与玩具在过…  相似文献   

7.
小孩子生来最喜欢的是什么?有两件事,一件是“吃”,一件是“玩”。有时小孩子视“玩”比“吃”还要重要呢!好动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则是儿童不可缺少的工具。 亲爱的家长,对陈鹤琴先生这一席话您是否也有同感?作为父母,应当给孩子什么样的玩具呢?  相似文献   

8.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现在已被广大家长所接受,突出表现在家长给孩子买玩具时的慷慨大度上。据调查,95名儿重中家长每月给孩子购买一件以上玩具的,就有49人,占调查人数的51.6%;从观念上来说,有62%的家长都认为购买玩具应买孩子喜欢的玩具,只有这样才能使玩具更好地发挥作用。那么,除了玩具,还有没有孩子喜欢玩的别的东西呢?答案是肯定的。调查表明:3至6岁的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喜欢游戏材料,如泥、水、沙、石子、树叶、小棍、小瓶子等,在各年龄阶段儿童最喜欢的玩具类型顺序中,游戏材料均能排在前三类,这就给我  相似文献   

9.
在童年时期,每个儿童都有许多玩具陪伴左右。可以说,玩具是儿童的教科书、儿童游戏的工具,更是儿童的亲密伙伴。现在商场里的玩具可谓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为家长给孩子购买玩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可能。但在实际生活中,家长的玩具观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如价格成为家长选购玩具时的主要参照因素。据一项调查研究,对于孩子喜欢而价格较贵的玩具,家长选择购买的比例高达93.6%。  相似文献   

10.
李绍莉 《山东教育》2002,(36):62-62
我在与幼儿家长交流时,常听到家长们说:“我的孩子真不懂事,花那么多的钱买的玩具,刚玩两天,就弄坏了。只要是孩子在家,满地扔的都是玩具,收拾都来不及。”幼儿不爱护玩具,不知道正确使用和收拾玩具的现象,不仅在家里、在幼儿园也普遍存在。针对儿童的这种习惯,我根据孩子生理、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玩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教幼儿认识玩具,学习正确使用玩具的方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寓教于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玩具,例如:让幼儿认识娃娃家中的娃娃,教师先神秘地告诉幼儿有一个客…  相似文献   

11.
“伸出一双手,奉献一颗爱心”为配合“国际家庭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于今年3月推出“伸出一双手,奉献一颗爱心”活动。这次活动由各省、市、自治区妇联牵头,号召并组织全国各地城市家长和儿童把自家多余的玩具和图书捐献出来,送...  相似文献   

12.
“自暴自弃”儿童表现为“破罐子破摔,对其心理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做好预防工作;训练儿童进行正确地归因;实施榜样示范法;积极创造成功的机会;家长注意合理的教养方式”是彻底改变此类儿童的不错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佳 《家教指南》2006,(9):41-43
一个新玩具到手,旧玩具立即被打入冷宫。家里数不清的玩具几乎已经成了负担,可是小家伙还会不依不饶地嚷嚷:“妈妈,买玩具!”宝宝对玩具“贪得无厌”让家长烦恼不已,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曾在散文《风筝》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玩具,总是伴随着儿童成长的每一个历程,在与玩具的“心灵共舞”中,儿童成为了梦幻中的天使。玩具见证了天真烂漫的梦幻童年,见证了幼小身体的逐渐强壮,也见证了心灵的日益丰满成熟。  相似文献   

15.
闵汇 《家教指南》2005,(4):34-35
中国儿童有两大心理缺陷;家长呼吁老师应给每个孩子课堂发言机会;调查显示:三分之二儿童曾遭“家庭暴力”;上海:中小学酝酿下放“课程权”课程网上公示家长投票选择;教育部明确反对中小学“选美”活动。  相似文献   

16.
1988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玩具新产品展销会上,北京教具中心浙江教具分中心以价廉物美的智力型教玩具赢得了儿童、家长、教师们的青睐,幼儿智力棋、软塑料立体头饰等被誉为“最受欢迎的产品”。9月份在全国儿童玩具创新大奖赛400多种参赛玩具  相似文献   

17.
玩具对于游戏就像水对于鱼,空气对于人一样重要。即使没有现成的玩具,儿童也会想尽办法去寻找代替品。于是儿童的家长或其他长辈都尽量给儿童需要的玩具,满足儿童对玩具的需要。原来玩具基本上都是家长自己做或者儿童自己做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玩具由原来自己做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变成了一种消费品,变成了商家赚钱的工具,甚至变成一种儿童互相攀比的奢侈品。本文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不少幼儿家长致电本刊,反映一些“教育商人”们打着“神童教育”的旗号,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脱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天才、大师”;甚至吹嘘“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等等。面对这些“狂言广告”,许多家长真假难辨,不知这些说法是否科学、合理?为了帮助家长朋友消除困惑、正视此类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玩具的影子,玩具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伴随着孩子快乐成长———玩具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玩具是儿童游戏的支柱;玩具是儿童的教科书;玩具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桥梁;玩具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工具。本期,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孩子的玩具。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近600位2~6岁幼儿家长玩具购买行为的调查表明,家长普遍重视为孩子购买玩具,但对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玩具感觉茫然,并表现出“幼儿满意导向”与“玩具功能导向”两种不同的行为倾向。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后一种行为倾向在家长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目前有关玩具的研究应将家长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并重视根据家长的行为倾向开展玩具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