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乒乓球比赛技战术的视频快速反馈与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继承前人的"三段评估法"的基础上,在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实践中,结合Simi Scout技战术视频分析软件,重点对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快速反馈与诊断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运用Simi Scout技战术视频分析软件,可以做到对乒乓球比赛的现场快速反馈与诊断,在国家乒乓球队的实际运用中取到了较好的效果。建立乒乓球技战术模型是进行视频技战术快速反馈与诊断的关键。建立了通用的单打模型、双打模型,以及王皓、王励勤、马琳的技战术模型,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第48届世乒赛许斯/波尔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第48届世乒赛男双德国选手许斯/波尔半决赛及决赛的技战术统计,运用乒乓球"三段评估法"等研究方法,提出国外优秀双打运动员的发抢段、接发球段和相持段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在比赛中有效运用技战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录像解析法、三段统计法和分段评估法等研究方法,对马琳等7位世界排名靠前的选手在无机时代的世界大赛录像资料进行技战术量化统计与分析,同时与前学者们所研究提供的这些优秀选手在有机时代技战术方面近3年的三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世界乒乓球优秀男子选手在无机时代技战术方面的变化特征,为乒乓球男子选手尽快适应无机胶水在比赛中所带来的变化,以及今后的乒乓球科学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网球比赛技术效能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熵权法的基本原理,构建网球女子单打比赛技战术效能评估体系与草地网球女子单打比赛技战术效能评估体系,并运用以上效能评估体系,对塞蕾娜·威廉姆斯在硬地比赛技战术运用情况与草地比赛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从接发球技战术、相持阶段技战术三个方面对效能体系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运用BP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对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BP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构建的技战术能力模型都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效能,但BP神经网络在拟合和预测精度上优于多元回归;(2)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第一重要技战术能力为发抢能力,第二重要为发球轮相持能力和接抢能力,接发球轮相持为第四重要能力;(3)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能力间存在补偿效应,各种技战术水平组合的比赛评定总分大于13分即可获得比赛胜利.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乒乓球三段评估法、数理统计法,对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张继科的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张继科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总结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的先进特征,为张继科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提高完善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重点探讨和剖析了新规则实施后三段指标评估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最新研究成果,以期提高其科学性及技战术诊断效果。研究认为,三段指标评估法自创立伊始,始终在乒乓球技战术分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亟需修订。2000年以后,以经典三段指标评估法为“始根”,三段指标评估法开始朝着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和以其为基础的拓展研究三个方面发展演进。并提出了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统计指标体系,科学修订其评估标准,加强其与多媒体技术的耦合,进一步拓展其新思路、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加力与先加力是乒乓球乓球比赛中技战术变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对于乒乓球技战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抢段、发抢段、相持段等三段式相关指标上,尚未发现先加力的系统研究.应用北京体育大学蒋家珍博士研究的《乒乓球比赛数字编码技术与技战术统计分析系统》,对李晓霞、丁宁、刘诗雯在近三年中共30场比赛进行录像观察分析,在所获得的135470项有关击球站位、击球技术、击球落点、击球效果、击球线路等技术数据的基础上,从先加力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刘诗雯最擅长率先加力,打法最为积极主动,不但先加力的比率最高,而且得分效果也颇佳.李晓霞的正手先加力效果最好,更擅长于在相持中后发制人;而丁宁先加力的比率较低,但相持能力较强,是主要得分手段.刘诗雯的打法最为积极主动、灵活多变、先发制人,李晓霞与丁宁均属于后发制人型,其中李晓霞的变化最少,李晓霞的优势在于力量、相持能力强,正手加力攻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乒乓球队男子优秀横板进攻型运动员张继科在多项重大赛事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成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大满贯的乒乓球运动员.通过录像观察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张继科在重大比赛中的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2011年代表中超联赛参加亚冠联赛的四支俱乐部球队为研究对象,选取16项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战线的技战术加权处理,建立多层级评价系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与检验。结果表明:各队为争夺联赛冠军,比赛激烈,而亚冠比赛中,则表现消极,表明中超球队亚冠联赛技战术水平发挥逊于中超比赛,多线作战能力差;各支球队在不同战线表现为:中超联赛〉亚冠客场〉亚冠主场,与比赛实际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聚类数别的权重二级评价系统检验分析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数据统计计算结果与比赛实际达到了相互印证的目的,该评价体系对于足球专项技战术评定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且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乒乓球技战术研究更多是对单一技战术指标的分析,对技战术组合结构与落点区域一体化方面的探讨较少,割裂了技战术体系运用的整体性。以乒乓球落点区域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男子选手前三板技战术转化结构与落点区域进行研究,以揭示技战术转化的一般规律。结果发现:前三板技战术转化以控制-进攻转化为主,控制-控制转化为辅;从得分率来看,控制-进攻转化效果最佳;控制-进攻转化主要集中在控制对方近网区域后第3板在中路和半出台区域转化进攻衔接;控制-控制转化密集分布在近网区域。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建国以来我国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理论进行回顾,将其发展历程分为起步与探索、成型与深化、多学科综合、个性化分析探索4个阶段,深入探讨与剖析新时期我国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理论,并进行理性展望。认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保持对“三段指标评估法”的不断探索,提高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研究的整体性和针对性,重视心理、单项技术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开发计算机视频处理系统,注意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引入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费德勒与纳达尔大满贯决赛的技战术运用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世界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特征,以期为我国网球运动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摘要:传统乒乓球比赛战术研究较多是对单一战术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较少对战术指标间相关或因果关系的探讨,从而割裂了各战术指标与整体结果指标的联系。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选取发球、接发球、一三拍组合、二四拍组合、相持战术的得失分率和总得失分率指标,通过计算各项战术指标的得失分率与总得失分率的关联度对我国现役4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得失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持得失分率与总体得失分率关系最为紧密,二四拍得失分率、一三拍得失分率、接发球得失分率、发球得失分率与总体得失分率的密切程度依次差些,运动员个体之间的战术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乒乓球战术体系:技术动作的战术形成及其运用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赛要求使乒乓球技术动作的战术形成成为训练中的重点内容。在乒乓球战术形成过程中,乒乓球单一技术、结合技术等均向单个战术和单个战术的组合进行转化。在一定的战术体系下,运动员在比赛中均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战术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李娜和克里斯特尔斯在2011年澳网女单决赛对阵时的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及对比分析,以此找出我国选手与国外优秀选手比赛中采用的不同技、战术特点和存在的差距,为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乒乓球传入近代中国的具体考证,认为乒乓球传入近代中国的时间应该是1901年或之前,地点是天津。乒乓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使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1935年在上海首次正式成立,标志着乒乓球运动作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始登上中国体坛;1919年后国内乒乓赛事快速发展,其活动逐步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各界,但国际化的交流主要限于中日之间,还没有加入到国际乒联组织;乒乓技术基本上处于一个完全模仿的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战术风格;1937年联合日、美、英三国制定了第一个完备的国际乒乓规则,乒乓球规则开始与国际接轨。近代中国在乒乓球组织、竞赛、技术、规则、女乒乓球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有益的探索与发展,为当今我国乒乓球事业打下了初步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