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用1,3-环己二酮-甲醛作为荧光衍生试剂测定多巴胺的方法。多巴胺与1,3-环已二酮-甲醛反应生成一种强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波长是393nm,最大发射波长是450nm。多巴胺浓度在10~40μg/ml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C=0.1732F-29.6873,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相对标准偏差为2.5%,检出限为18ng/ml,回收率为97.9-101.7%。实验了pH值,温度,放置时间,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的影响。此法可用于注射液中多巴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与邻苯二胺(OPDA)在pH=4.6时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强荧光的缩合物,据此建立了一种灵敏测定抗坏血酸的方法.在激发波长248nm,发射波长438nm处测定其荧光强度,维生素C浓度在10-70μg/7m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利用本法进行回收实验与样品测定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适用于大多数果蔬和饮料中Vc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环丙沙星在醋酸 - 醋酸钠缓冲溶液(pH=3.80)中的荧光行为,考察了酸度、温度和放置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86nm和452nm,浓度在0.05~0.61m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F)呈线性关系(F=129.57c 4.804,R2=0.9994).用荧光法测定滴眼液和片剂实样中环丙沙星的含量,进行回收率测定实验,得到其回收率在102%~108%之间.  相似文献   

4.
周晓霞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4):43-44,42
几种不同提取条件下对丁香中丁香酚进行提取,比较提取后丁香酚溶液在发射波长为315 nm,激发波长为280 nm处的荧光强度,发现用无水甲醇作为溶剂提取效果最好,而且无水甲醇自身的荧光强度很弱,不影响用荧光分析方法对丁香酚定量研究;超声波提取方法效果最好,用无水甲醇做溶剂超声5 min即可从丁香药材中将丁香酚全部提取出.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荧光素(HFIn)的荧光性质,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测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6.0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使荧光素的荧光猝灭,体系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87nm和532nm。HFIn的荧光强度差值与DBP的含量在0.2~8.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92mg/L。应用于水样和一次性塑料袋中痕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测定,结果满意,并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白芍水萃取液在230~260 nm紫外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在245 nm波长处产生的荧光较强,荧光峰是280~405 nm范围的宽谱峰,荧光峰值波长在320 nm处;同时采用245 nm紫外光激发不同浓度的白芍水萃取液时,最大荧光相对强度和溶液浓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为检测白芍有效成分的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研究结果对推动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草药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简化的速率方程研究不同激发波长条件下Er~(3+):PLZT陶瓷的1 550 nm荧光特性。分析荧光强度随激发光强度和Er~(3+)掺杂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ETU和ESA对1 550 nm荧光发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Er~(3+)浓度增加需伴随较大的激发光强度才能得到较强的荧光强度,且上转换对1 550 nm荧光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验测量了在405 nm的脉冲激光激发下,人体离体正常和癌变结肠组织在635 nm荧光发射峰的时间分辨自体荧光光谱特性。采用双指数衰减方程对时间分辨自体荧光光谱进行拟合,得到相应的平均荧光寿命。结果显示:人体正常和癌变结肠组织在405~635 nm激发发射波长条件下的自体荧光平均寿命分别为(4.87±0.75)ns和(13.27±3.31)ns,二者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时间分辨自体荧光光谱区分人体正常和癌变结肠组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3%。初步表明时间分辨自体荧光光谱有望用于诊断早期结肠癌。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双体系双波长荧光光谱,拟订了色氨酸和酪氨酸同时测定的双波长荧光光谱法,色氨酸以NaOH为稀释液,以355.2nm为发射波长,在pH11.0体系中以281.8nm为测定波长,以pH5.0体系中的258.6nm为参比波长进行测定,线性范围为0~12μg/mL;酪氨酸同样用NaOH作稀释液,以305.0nm为发射波长,在pH5.0体系中以276.4nm为测定波长.并以pH11.0体系中的298.7nm为参比波长进行测定,线性范围为0~60μg/ml。该方法用于色氨酸和酪氨酸人工混样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罗丹明B的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RF。研究发现在V乙腈∶V水=1∶1介质中,化合物RF最大发射波长为566 nm,Cu2+可使探针RF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同时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桃红色。该荧光探针对Cu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RF的选择性荧光增强是由于其对Cu2+的识别开环引起的。该探针对Cu2+的识别是不可逆的,而且pH对探针RF在中性水溶液中检测Cu2+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够发出荧光的机理,设计了一种基于电荷耦合器件(CCD)的检测该类有机农药残留的光纤荧光测量系统。该系统以脉冲氙灯为激发光源,利用光纤探测和传输荧光,采用线阵CCD代替传统的光电倍增管作为荧光信号的光电检测元件,同时配备A/D高速数据采集卡,实现了单片机控制下荧光信号的光电转换以及数据采集,进而实现了对西维因和克百威农药浓度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分别为280nm和285nm时,西维因和克百威的荧光强度分别在330nm和315nm处达到最大,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7ug/L和6.5ug/L。在5~1000ug/L范围内,荧光强度和溶液浓度基本呈线性关系。该测量系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可以满足荧光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1,8-萘二甲酸酐、二乙烯三胺(DETA)、N-甲基哌嗪及丙烯基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季胺化、SN2亲核取代以及丙烯酰胺共聚合等反应,合成了水溶性1,8-萘酰亚胺高分子荧光探针。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它们在水、四氢呋喃和乙醇溶液中光物理化学性质,同时考察浓度和溶剂极性及取代基对荧光性能影响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此高分子荧光探针的光稳定性及荧光量子产率明显提高,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量子产率增大,波长红移;当浓度超过8×10^-4g/m L时出现荧光浓度自猝灭;该探针在水中能对Cu^2+在392 nm处进行高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13.
We have found some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fossil fuels based on the contour maps of the tl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heir non-quenching samples. The common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 is that themain peaks of various fossil fuels are located in the vicinity of excitation/emission wavelength pair 228nm/340nm.The diversity of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represented with several indexes α, K, F and R, and these index-es provide measurable parameters for division of fluorescence fingerprints of fossil fuels. The fluorescence fingerprintsof fossil fuel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models named O,B,Q,P and G that are corresponding to condensate oil, lightoil, heavy oil, coal and natural gas, respectively. The technique has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tudy of environmentpollution on crude oi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of fossil fuels.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连续注射进样系统,研究了水溶性CdS量子点的合成方法。结果表明连续注射技术可实现对反应物比例的精确控制,从而快速确定最佳反应物比例,所制得CdS量子点荧光特性较为稳定。激发波长范围为340—360nm,且在480~510nm的宽波长范围有强烈荧光发射。在最佳反应物比例为nc1:nTCA:ns=1.00:1.15:0.90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504nm。CdS量子点的荧光显微成像表明其水溶液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以盐酸安妥沙星为原料,通过脱HC1反应制备了安妥沙星游离碱,在乙腈-甲醇混合溶剂中培养出单晶,经单晶X衍射测得其晶体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663 07(13) nm,b=0.898 39(18)nm,c=1.5690(3) nm;α =75.12(3)°,β=87.92(3)°,γ=77.5...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独特的光致发光特性的碳基量子点,以氧化石墨烯(GOs)为前驱物,采用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类富氧官能团修饰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TEM和AFM表征GQDs平均粒径为(5.02±0.92)nm,厚度为0.6 nm.GQDs呈现特有的光致发光峰位随激发波长移动的特性,其光致发光机理来源于量子点边缘的类卡宾zigzag活性位.由于Fe3+与GQDs表面羟基的配位作用使GQDs呈现出对Fe3+离子检测的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有望成为高效检测Fe3+离子的新型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低温水热技术,以蔗糖为稳定剂,在低温水相中合成了CdSe量子点,并外包一层SiO2壳.CdSe量子点采用红外光谱(IR)、荧光(FL)、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CdSe量子点水溶性好,颗粒粒径小、分布窄、荧光强度强;在其外包裹一层SiO2壳,能有效改善该量子点的不稳定性,抗光漂白性能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8.
以肉桂酸盐替代其中一种氨基化合物,经过三步缩合反应和苯乙烯的共聚反应,合成了系列双三嗪-肉桂酸聚合型荧光增白剂(PFBs)。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光致异构化及应用试验等手段研究它们在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光物理化学性质及增白性能,同时考察浓度和溶剂极性及化合物结构对荧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此双三嗪-肉桂酸聚合型荧光增白剂,可明显提高光的稳定性及荧光量子产率,降低光致异构现象;同时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量子产率增大,荧光波长红移;当浓度超过1×10-4g/mL时出现荧光浓度自猝灭。同时三嗪环上取代基类型直接影响顺反式异构体的比例,但对光吸收和荧光分配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蔗糖为稳定剂,在低温水相中合成了CdS量子点,并包裹一层SiO2壳.采用紫外可见(UV-V is)、荧光(FL)、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表征CdS量子点并研究制备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稳定剂制备的CdS量子点水溶性好,颗粒粒径小分布窄、荧光强度强;在其外包裹一层SiO2壳,能有效改善该量子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