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字面上看,理想信念这一概念是由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但其内涵决不是这两个概念含义的简单叠加,它把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并赋予其丰富深刻的独特意蕴,从根本上同与其相近的理想、信念、一般意义的理想信念以及信仰等概念区别开来。与理想和信念相比,理想信念强调了理想和信念中两个基本方面的统一;与一般意义的理想信念相比,理想信念是最高层次的理想和最高层次的信念的统一;与信仰相比,理想信念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使用,更加科学、更加适合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系统存在的,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价值、历史与现实、人与社会的系统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道路、概念、知识的系统生成过程。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需要通过系统解读来实现。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通过系统学习和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过程、经验成就和知识体系,才能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学理逻辑,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逻辑、历史逻辑和发展逻辑。其中,话语逻辑主要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概念、范畴、术语及其宣传和普及问题;历史逻辑主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发展逻辑则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产生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蕴含着理论自信产生的基本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学理逻辑研究,正是通过这三个逻辑的维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科学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素结构与理论体系,并在探究社会未来发展规律中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4.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其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用同心共筑"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于这一方法论,深刻洞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位,按照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辩证逻辑理路,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国内外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逻辑的思维向度,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的逻辑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旨在筑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根基,为改革开放凝聚强大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应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信念,以献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体现,以实现"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推进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当代,科学总结这一发展过程并认真汲取其中的历史经验,将有益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8.
党员的理想信念,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存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本文论述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思想基础,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提出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实践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17,(4):43-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现实需求,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流砥柱。从历史角度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合作与斗争的客观现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如既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的要求,应该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下,完善理想和信念教育,国家领导人也提出了中国梦的畅想,是对理念和信念教育的重要理论。小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我国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此同时,理想信念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化。分析理想信念教育的条件、目标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50年前,邓小平针对毛泽东思想被教条化、庸俗化的倾向,提出要"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强调不能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由此可见,能否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不仅关系到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问题,更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关键之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坚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固然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毛泽东本人对社会主义的构想.他的理想社会主义模式,不仅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而且使社会主义带上了很多主观和空想色彩.其实践中的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不仅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也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90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目前,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建设方面,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对于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董四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知名学者。他从“现实”与“理想”中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之根,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阐释民生主义与中国传统理想主义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他学术研究的一个明显特色。作为矢志理论研究的学者,他注重学科交叉与方法论上的创新,从现代性与乌托邦的关系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命题与价值取向,提升了学术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相似文献   

17.
刘尧 《教育文化论坛》2014,(1):64-68,88
教育理念是人对教育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历史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因此,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理念.虽然,不同时代的教育理念是多元发展变化的,但一个国家的国家教育理念是统治者的教育理念,并随着统治者的更替而变化.国家教育理念无论伴随着统治者的更替知何变化,它的核心始终是关于“培养人”的思想,主要回答“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随着古今中国政权的改朝换代,国家教育理念始终围绕“培养人”不断地变化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性,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所作的精辟概括;昭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理论,深化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从而赋予了唯物史观新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推动了四次大的社会主义观念革命,实现了从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超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第一次观念革命:确立实践标准,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实现从“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性转换;第二次观念革命: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突破“姓资姓社”的迷障,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革命性变革;第三次观念革命:确立“三个代表”标准,突破“公有私有”不相容的思维定式,实现从传统公有制体系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开创性转变;第四次观念革命:确立以人为本标准,突破传统“增长模式”的制约,推动实现从重视“物”的增长模式到重视“人”的发展模式的时代性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