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任何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的时候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斤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故事中的杨震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把握好自己,为我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扩展与延伸,一个由看不见的线路连接而成的“虚拟社会”正逐渐变为现实。当网络还仅用于军事、科研领域时,它与我们的生活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互致问候,在网上聊天、购物、拍卖、竞价,从网上获取信息时,它就和我们紧密连续在一起。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络上,在现实社会中生活,我们的行为主要依靠道德和法律来诃节,网络社会中的行为也不例外。因而,正当人们兴奋地讨论怎样为互联网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时,我想,网络社会的道德建设也是件刻不容缓的事了。  相似文献   

3.
网络道德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扩展与延伸,一个由看不见的线路连接而成的“虚拟社会”正逐渐变为现实。当网络还仅用于军事、科研领域时,它与我们的生活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互致问候,在网上聊天、购物、拍卖、竞价,从网上获取信息时,它就和我们紧密连续在一起。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络上,在现实社会中生活,我们的行为主要依靠道德和法律来调节,网络社会中的行为也不例外。因而,正当人们兴奋地讨论怎样为互联网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时,我想,网络社会的道德建设也是件刻不容缓的事了。  相似文献   

4.
所谓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持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一个人道德意识的产生和他用来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是从小学时期开始的,在教育影响下逐步实现的。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道德行为还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微博看台     
《广西教育》2012,(16):22-22
教师也应当有基于道德准则之上的对物质生活和幸福的追求,教师用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准则也是一种教育。在学生眼中,教师应当是幸福的人,而不是悲剧型的人;应当是受人崇敬而不是被人怜悯的人。  相似文献   

6.
某高校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与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松柏 《宜春学院学报》2002,24(6):95-96,100
目的:了解高校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及其对艾滋病的态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高校医学生作抽样调查。结果: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朋友同学、教师与教材是高校医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其中报刊杂志、电视、老师讲课是他们最喜爱的方式,生病打针时针具消毒不严格与周围有HIV感染者存在是医学生担心自己被HIV感染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医学生的求医行为正确,但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的心理随能力差,心理复杂,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不太理想。结论:在对高校医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其喜爱接受方式,加强医学生的患病行为的指导和行为道德的教育力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抚摩内心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非任何时候都能左右自己的行为。许多时候,我们有意无意地做了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尽管有时别人并不知道我们行为的过“左”或极“右”。但是深藏在我们内心的道德良知往往如丝如缕扯动着我们灵魂的防线,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着忏悔而带来的良知萌动。也许,正是这种来自心灵的扣问,使我们扪到了道德的脉跳与良知的“凹凸”。推而广之,人类也正是在忏悔的节律中警醒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主动建构良知的大厦与道德的厚壤,使人类得以生生不息。请以“忏悔与良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8.
现在对人类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社会大众对待艾滋病态度的心理分析已有较 研究和报告,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从事艾滋病干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服务群体的特殊性和服务的困难性,繁重的工作和从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中不为外人了解的辛酸,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着极大影.本文分析了基层艾滋病干预工作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让 多人来关注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关注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人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因特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使中国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大大地扩展与延伸,中国也开始步入一个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网络时代。中国青年在享受着这顿“世界大餐”的美味时,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难题。某些负面的、消极的道德影响甚至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引起了社会对构筑网络道德观念体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对道德的功力,我素来存有疑问。我不怀疑某些人在某些时刻因某种道德力量的支配而做出功德无量的事来,但如果指望道德成为一种刚性的力量,起到整肃社会、规范行风的作用,我以为很难。归根结底,道德只能通过人们的自律或一定的社会舆论对人的言行起到约束作用,而自律与舆论恰恰又是不怎么靠得住的。谁也不敢肯定自己的自控能力一直总是那么强,并且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或听说某些道德高标沦为社会渣滓的例子。至于舆论,也是同样的脆弱:一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道德成本观张蕊(安徽医科大学学工部道德成本,是道德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道德行为或非道德行为可能招致的后果的经济学阐述。它有两重含义:一是正层面含义,即遵守道德的人需要为自己的行动付出的代价。二是负层面含义,即违反道德规范的人可能为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一般教育学著作以及道德教育著作中所强调的道德教育要促进学生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化的说法中,其“他律”和“自律”虽沿用康德的名词,但实质上与康德所说“他律”和“自律”含义并不相同。一般所说的“自律”还属于康德所谓的“他律”,康德所谓的道德的必要条件是“自律”,而“自律”的必要条件则是“自由”,只有是“自由”基础之上的“自律”行为才是道德的,如此的行为才体现得山“德性”的庄严。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性发展的含义所谓社会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及进行其他社会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特征。社会性发展是幼儿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所谓的角色就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占有的位置,并被该社会环境规定了的行为模式。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从理论上讲,在学校这个特定环境中,学生必须扮演而且应该尽可能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道德习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习惯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经过长期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熏染而形成的特定的道德风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对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方式,我们也称之为道德习俗、道德常规或群体道德习惯;所谓狭义的道德习惯也可称之为个体道德习惯。是指社会道德习俗的个体化.是个体在道德实践中经过反复持久的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定势和道德行为方式。”本文主要从狭义的道德习惯出发,探讨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学习     
长期以来,“道德”被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为个体所掌握和践履,成为个体的品行。因此,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构成人的品行的核心因素。我们认为,道德教育虽然与知识、技能不无关系,但它不同于知识、技能。一个人可以通过记忆掌握道德知识,还可以通过练习获得行为技能,但道德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本身不能保证他凭良心办事。这说明,道德的核心不在于道德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对道德的态度和情感。以态度、情感为核心的道德,是不可能用传统的方法“教”的,它只可由学生自己学习和内化。道德学习与道德教…  相似文献   

17.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西方霸权主义和权政治的理论支柱。西方“人权高于主权”不仅将人权道德化、国际化、使人权成为超阶级和超国家的普遍道德权利,把所谓普遍道德权利作为调整各国人权关系的主要手段,而且将主权建立在人权的基础上,认为限制主权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从而为自己树立所谓的终极“道德”形象;其最终目是以新的开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奴役和剥削。  相似文献   

18.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原指“面具”、“脸谱”,用来表现剧中人的身份、性格和角色特点。在“面具”转化为“人格”时,产生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一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行为;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人的真实面目。现代教育伦理学认为,所谓人格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文化关系中所显现的品格和行为程式。马克思也曾指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由此可见,人格应该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某一部分(道德、文化关系)中形成和塑造的。所谓“学生人格”则是学生在一定的道德文化关系中所显出的品格特征和行为程式。  相似文献   

19.
杜雅洁 《考试周刊》2012,(66):195-195
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日益突显.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也在飞速地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并不代表道德水准的提高。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人与人在生活中产生的行为准则,不靠任何的法律维护,关键看个人的行为与修养。在经济飞速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同其他方面一样,在情绪控制上我们也应该逐步完善自己。情绪状态对于人的生命有着重要意义,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带有情绪色彩,并以不同的方式显露出来。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情绪的控制是自我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调节机能,也是心理成熟的首要标志。人应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在控制情绪的过程中,成熟的个性也就发展起来了。   你大概曾经注意过,情绪会在人的行为上留下烙印,使人的活动具有某些特定的色彩。当你被消极的情绪困扰时,你的生活最容易遭遇挫折和冲突。持久的消极情绪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挫败行为,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