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审美教育。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语文美育作为语文教师的一种教育行为,应该是自觉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把“美”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之中,使“美”真正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重要的教育观念,《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第一点中就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要求,要求教师珍视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兴致盎然地学习语文。可见,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是多么重要。在具体教学中,我常常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激趣。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拉丁美洲杜威”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他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指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把“阅读教学”界定为一种对话,这无疑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独语状态,对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余党绪老师发表了《批判性思维:革除语文教育痼疾的良方》一文.他期望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给学生一点点学术训练.他希望能找到介入的最佳路径,以让批判性思维走进中小学教育……他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批判性思维便可以“革除语文教育痼疾”,并且言之凿凿地称之为“良方”.本文认为,语文教学改革是缓慢进行的,“批判性思维”只是反思思维中的一种方式,更多地表现为教师的批判性阅读,而不宜过度强调其功能,不宜盲目扩大其边界.  相似文献   

5.
相声艺术中有一种技法叫做“抖包袱”,即演员在作了一定的铺垫后,摆出笑料,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令人豁然开朗。语文教学是一种思维活动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多向性和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想象余地,或者说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教学中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活动效率,优化语文活动课教学,是一个值得从理论到实践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实现语文活动课教学的优化必然地要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的正确指导与活动课的优化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主要从优化语文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优化语文活动课教学的前提在活动课程中,教师的指导是要尽可能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因此,擞师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观和学生观,即从教学的权威者向学习的辅导者转变,成为一个与学生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的共同学习、共同发展者。在活动中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活动课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  相似文献   

8.
王海英 《学周刊C版》2011,(8):131-131
一、语文学习活动 谈论语文教育,以往我们总是注重讨论“语文教学活动”而讨论“语文教学活动”时,我们更多地是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育应当是一个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毫无疑问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时时从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首先考虑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随着课改的实施,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反思、改革,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人“唱主角”.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主人.教师站在课程的高度、学生的立场来开展教育教学的活动.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启迪学生心智、丰富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者与创造者.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阅读包括学生阅读个性化和老师阅读教学个性化两个部分。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映。个性化阅读的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导”出来的;教师是教学生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和教学环境是客体。  相似文献   

12.
克弱思维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师的角度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克弱思维法从学生、教学内容、教师自身出发,去发现“弱点”(突破口)、研究分析,努力克服,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教的清楚,学生学的明白。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王德勋 《中学教育》2002,(11):27-30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展性思维 ,也是人的思维活动中最为突出、最为宝贵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设疑问难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位教育家说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即是说 ,借提问来启迪学生 ,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认识 ,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所以 ,提问法是启发学生自己产生知识的“产婆术”。一、抓住“难点”提问 ,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 ,启发思考 ,调动…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对话的机会,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证明,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走向“对话式教学”,才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凸显,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对话的机会,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证明,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走向“对话式教学”,才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凸显,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把“综合性学习”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成为语文教学的五种形态之一.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探索的新课题.作为一名站在新课改前沿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认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此项语文活动.由于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注重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并深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重视课堂与生活相辅相成,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与任务贯穿始终,使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经过几年的摸索,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在组织教学上出现了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人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成了“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忽略了语文课程的“语文味”,抛弃了语文课的“根”——“语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是新课堂改革的核心。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原来由教师“要我参与”转换为“我要参与”,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个性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和学生拉近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通常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学,但是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也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比如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有巨大优势的。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课本里蕴藏着大量的情感事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将会达到显著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力,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笔者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