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春节长假之后,按照以往惯例,企业和公司又到了“换血”时节。“换血”者,人才的辞旧换新是也! 当今中国的人才市场,实在是一言难尽。一方面,各地各行和各业都高喊“人才短缺”,斥重金开高薪到处“挖”人才,“抢”人才,但人才仍然短缺;另一方面,许多有经验很能干但无文凭的真才,却被束之高阁,下岗废置,冷落有加,概因他们没有入行进门的那块“敲门砖”。由于用人观  相似文献   

2.
读者     
文凭等同资格证书?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是不同的,二者不能转换,只能互补。当然,同时具有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在就业时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采用证书换取文凭的做法,我觉得不妥。复合型人才不是这样简单“换”出来的,应该还有更好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学历教育的同时进行适当的职业教育。针对社会上有职业技能而无学历的人,高校可以放低门槛,给他们读书的机会以弥补学历低的不足,但要求是不能放松的,否则对辛辛苦苦考试过来的学生也不公平。鉴于现在的教育体制,社会重视文凭是有理由的,但不能走极端。北京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张“有文凭而不唯文凭,只认水平”的人才观念和“赛马”选才的人才制度,抛弃一切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东西,让今日的学历文凭与学术职称像昨日的粮票布票那样成为明日的历史,真正实现“水平面前,人人平等”的“不拘一格育人才、选人才、用人才”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4.
学历与能力     
杨:曾几何时,有一些人用“穷得像教授,傻得像博士”来形容咱们这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怪物”。我一直在想,这问题出在哪儿了?是读书、拿文凭有错吗?肯定不是。事实上,文凭热一直“高烧不退”,这现象本身就说明学历文凭在社会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与作用,假文凭屡屡出现,也同样可以说明学历文凭之于个人的重要。过去人们把学历文凭当作目标去追求,是因为有了文凭就意味着一生有了保障,工作、房子、公费医疗,甚至子女的未来。但进入市场经济后,这些与学历直接相关的利益因素已转向由货币共同“结兑”。因此,一些人一时间…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社会在招聘选拔人才时,总是把学历当作最基本的入场券,这也就使得人们忙于去追求文凭,只要混到一张文凭似乎就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这与我国的传统有关。大家知道,中国是科举考试的发源地,人们把考试获取文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论你取得多么大的成就,人们总是用文凭作为标准来衡量你是否够“格”,如果没有文凭,人们总是不太认可你。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的主人公方鸿渐外出留学时总也是为文凭大伤脑筋,“方鸿渐受到两方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相似文献   

6.
1999年5月11日《南方周末》刊有题为《亟待建立职业资格文凭制》的一文。文章说,目前我国的人才市场已患有“文凭疾病”,即盲目追求文凭,学历主义泛滥。这种文凭疾病由于恶性循环,而不断加重症状。首先是社会中的每个人根据目前人才市场中的学历主义倾向,都希望通过获得较高学历来达到获得较好的工作的目的。与此同时,各用人单位对被招聘人员学历的要求伴随人们整体学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拨高。招聘者与应聘者对文凭的日益增长的追求,最终导致人才的高消费,即让高学历的人才从事无需高等教育水平的工作。结果,在我们这个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师继续教育中“唯学历”目标的终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是与非学历教育相对应的形式规格。本文提出的“唯学历”目标,特指在学历教育中某些学员仅以获得学历文凭为目标,忽视甚至无视与之相应的能力水平目标的教育现象。学历和文凭原本指学习的历程及在历程中所达到的水平的凭证。凭证是形式、符号,水平是实质。没有经历或经历不足,没有水平或水平不合格,却想方设法地去追求自欺欺人的虚假文凭,就是“唯学历”目标现象。 教师继续教育,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者,其培养目标关系到国家民族之百年大计的教育,如果“唯学历”,其危害就不只是自欺而是欺人,欺人也…  相似文献   

8.
常宁县罗桥区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有6个教学班,360名学生,18位教学人员。几年来,该校主要采用不脱产进修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把“文凭压力”变成在职进修的动力。这个学校的教学人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有8人,35岁以下的有10人;大专毕业的只有1人,中师、高中毕业的16人,还有1人是初师学历。在那股“文凭热”中,教师都感到有种“文凭压力”,青年教师纷纷要求离职进修,老年教师则申请去小学任教。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领导认识到,眼下农村初中没有相应学历的教师居多,不适应初中教学的现象是严重存在的,如果都离职进修,或下到小学任教,既没有足够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中华社会大学举行首届国家学历文凭考试毕业典礼以“没有围墙的大学”而著称的中华社会大学日前举行了首届国家学历文凭考试已经三年,有150名同学取得了毕业证书,占北京市15所试点院校取证数的20%;在国家学历文凭考试中单科取得北京前三名的共189人;单科平...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了指示,许多率先改革的成功者,拿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当素质教育由“区域实验”向“整体推进”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某些学校却出现了与此不协调的音符。 一、陈旧的人才观依旧作祟 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对人才的看法形成了一个极为狭隘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认为只有出人头地,高官厚禄才是人才。这种传统观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盲目追求高学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其影响下,一些人单纯地以学历、文凭衡量人才,区别人才。他们认为听老师的话,循规导矩…  相似文献   

11.
石家友 《成才之路》2011,(1):11-I0006
“坚决破除有学历的是人才,没有文凭自学成才的就不是人才的观念;破除有职称的是人才,有一技之长而没有职称的就不是人才的观念;破除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是人才,  相似文献   

12.
熊丙奇 《生活教育》2010,(10):20-20
沈阳55岁的中医师周宝宽被称为“最牛学历哥”,他用35年时间获得了3个博士、2个硕士等9个国家承认的文凭,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确认为“世界上获得学历文凭(国家承认的学历)最多”的人。他还将攻读复旦中文系博士学位作为最后一个学历梦。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思想:树立创造型人才观当前开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实际上是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行的,人才观是教育思想的主要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张语文教育要为培养“智能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立体思维型”人才、“T”型人才和“X”型人才服务,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因为这种种设想比“单纯知识型”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不少人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往往总是看学历、文凭的高低,对学校优劣的评价标准也往往只是看升学率的多少。这样,语文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按创造型人才观更新语文教育思想,就必须认清语…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十多年的学历教育,我县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大大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有所改观。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少人“有文凭,无水平”,教学质量仍不能令人满意;不少人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墨守陈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素质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了.本文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学历的社会功能与历史形态初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历史地考察 ,学历的社会功能是一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中 ,学历既具有个人人力资本存量的标识功能、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功能等正向功能 ,也具有可诱发教育寻租和过度教育等负向功能。学历的不同历史形态取决于社会母系统、教育子系统以及人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 ;历史地看 ,学历大体要经历由师从制到文凭制 ,再从文凭制到证书制这样几个不同历史形态的发展过程。学历的历史形态不同 ,其社会功能会呈现出相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王永华) 从日前召开的河北省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工作会议上获悉,作为一种全日制学校教育与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近年来在我省发展很快。试点学校已由1997年的4所发展到1999年的21所,在校生4629人。同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管理工作也日益规范,从注册、报考到毕业审定全部实现微机管理。按照全国考办和省教育考试院的要求,我省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试点院校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抓好生源质量、教学质量和考试质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  相似文献   

17.
新视界     
《河南教育》2004,(10):16-17
中国有望出台人才新标准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德贵日前表示,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正在研究新的人才统计标准,初步方案已经提交审议,有望在明年实行。据透露,新标准将以“科学人才观”重新诠释人才概念,人才将不再与学历、职称划等号。据了解,内地自1982年至今一直实行“中专以上文凭、初级以上职称”的人才统计标准。按此标准统计,目前内地人才数量是6360万。吴德贵表示,随着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才的统计标准亦要“水涨船高”。吴德贵表示,科学人才观冲破了传统人才观以学历和文凭为导向的局限,确立了能力和业…  相似文献   

18.
唐骏的“学历门”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学历问题的关注,尽管唐骏先生没有出面澄清媒体对其学历问题的怀疑,但是许多有识之士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社会用人部门如何对待假学历与真能力的问题?作为高等学府的大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该做哪些工作,采取什么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而让学历与能力,文凭与水平尽可能的达到一致?  相似文献   

19.
1.重文凭偏废水平。 “教师学历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个别教育部门执行时片面认为:不达标,则没饭碗。实际中,由于地域的差异和历史的原因,在镇、村任教的部分原民办教师、计划外教师,尽管年龄都已很高,从教半生,教学经验也非常丰富,但学历未达标,改行也非易事,为了保住这来之不易的“饭碗”,他们被逼一头扎进了攻学历、搞文凭的死胡同里。其现象是:一是走正途——自学函授,但是过多的自学时间和内容挤占了本职工作,忽略了眼前的教学任务,以至于牺牲了一届或几届学生的前途命运,误人子弟;二是走邪门——弄虚作假,一时糊涂,声誉俱损,如,买假文凭,或钱财被骗,或被查出处分。三是走旁门——病急乱投医,花高费参加各种私办的“短训班”“速成班”。购买了大量无用的书籍、资料,却没有真正学到什么知识。个别的侥幸拿到了所谓“象征水平”的文凭,尽管水平没有多大提高,但从此进了保险所,无所事事。  相似文献   

20.
“上有高校生,下有中学生,中职生一直扮演着‘鸡肋’的角色。初出校门,步入社会常常是碰了一个又一个冷壁。随便走进一个人才市场,那些招聘信息上,学历要求一栏,多是‘大专以上学历’。而那些学历不限的工作,90%以上是小学文凭的人也可以做的,基本待遇普遍很低,而求中职学历的,几乎看不到。从表面上看,如果愿意‘低就’,一些没有学历要求的工作应该不难找,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反而更愿意聘请初高中或小学文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