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11):62-64
集戳乐继上期戳趣园"表扬"了新疆喀什邮局对邮友的热情接待后,本期继续将"表扬"进行到底—浙江宁波邮友张建伟在张家界的盖戳经历,令他由衷地发出了"张家界景美,张家界风景日戳更美"的感叹。但是,在这些"表扬"的背后,我们也不禁产生了一丝隐忧:何时"表扬"能成为一种常态,我们再也不用为得到一枚邮戳而费尽周折了?  相似文献   

2.
南通市邮政局商函中心启用了一种新型的“南通区内交寄,寄件人已总付邮资”机盖戳,比较特殊。据邮友介绍,此戳于2000年10月6日启用,专盖于  相似文献   

3.
邮资机加盖戳印戳头的上下移动(或旋转运动)的速度是与输信皮带的水平移动速度相互配合的,以使邮戳对不同规格的信封都能盖印在规定的位置上。若两者速度的配合有误,就会出现漏盖(在1、2号规格信封上)或重盖(在5、6号规格信封上)的现象。另外,如输信皮带上出现叠信情况,就造成少盖戳印(有缺少全戳和缺少半边戳两种)。按本刊第2期60页文附图的信封  相似文献   

4.
田昱 《集邮博览》2013,(2):46-47
我读书时喜欢上了集邮,在成为一名公安边防战线上的国门卫士后,萌发了专门收集边境线题材邮品的想法。北极村选用中国邮政普通明信片(漠河专用邮资图),销漠河北极村圣诞邮局2012年7月4日戳,加盖中国漠河风景戳,邮路由中国最北极的漠河寄往最南端的省会城市海口。我加入QQ群后,一位哈尔滨市的邮友正好有出游盖戳的机会,且开诚布公地在群内说明跑戳的地点和时间,机遇难得,正与我渴望收集边境地区邮戳的愿望一致,故而求得一枚。  相似文献   

5.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2):70-73
集戳乐 不久前上映的一部影片《转山》,讲述了男主人公为完成亲人的遗愿而骑单车走滇藏线的经历,尤令集邮者们感到亲切的是:片中不时闪现的邮局及男主人公每到一地盖戳的镜头。一枚枚小小的邮戳,见证了一段长长的旅程。  相似文献   

6.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10):64-66
近日,收到湖北武汉邮友付家煌发来的一篇稿子——《30年前的东西南北“四最地名戳”》。文章标题强调的是“四最地名戳”,但通篇读下来真正让作者难忘的,还是在寻戳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素未谋面的热心人。这篇稿子稍长,完全可以独立成文,但编辑斟酌了一番,还是放在了这里。因为戳趣园是集戳者的园地,而每一个喜欢收集邮戳的人,  相似文献   

7.
国内平信邮资80分,使用普通日戳、风景戳或机盖戳销票。而使用邮资已付戳则不需要贴票。此封已贴80分邮票1枚,却用普通日戳和邮资已付戳同时销  相似文献   

8.
落戳邮情     
笔者也是个集邮迷,近年来迷上了原地实寄邮品的收集,这实寄邮品讲究的就是双戳全,也就是起码得有寄递局的销票戳和投递局的投递戳。一般来说,寄递戳是少不了的,销票是邮局处理邮件的首项工序,但是投递戳就不一样了,有的邮局偏偏不盖落地戳,这使集邮者大伤脑筋,而有的邮局虽然盖落戳,但往往因为人工盖戳的速度快,漏盖也是家常便饭,偶遇一枚漏销投递邮戳的实寄封,集邮人茶  相似文献   

9.
《中国集邮》2000,(1):5-5
此封以《中国集邮》公函封制作。纪念封右上角贴《万国邮联125周年》邮票,盖北京99.11.28邮戳,封上加盖了红色“中国集邮首届集邮沙龙纪念”戳。该封主要在当天供参加沙龙活动的邮友使用,现尚有少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贴有邮票而未盖戳的纪念封,欲收集请与俱乐部系  相似文献   

10.
5.各种有机盖邮戳或电脑邮戳、条码的邮件 目前,传统的手盖邮政日戳虽尚在各国和地区的邮政部门中使用,而型号各异的机盖邮政日戳也日益增多,并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专用盖戳机或带宣传戳的机盖邮政日戳已相当普遍。过去,传统的机盖邮戳多由邮政日戳和水波纹线两部分组成。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邮政部门使用高速销票盖戳机,常在邮政日戳和水波纹线之间加一个宣传戳,或直接用宣传戳取代水波纹线进行销票。宣传戳的内容极为广泛。带宣传戳的机盖邮政日戳之增多,不仅产生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且为集邮者增加了可收集的邮品种类,提高了收集兴趣。令人遗  相似文献   

11.
玩戳乐     
《集邮博览》2012,(5):63-64
上期戳趣园介绍了一位北京邮友杨自学的寻戳之路:从熟悉的地方找起。不约而同,全国各地很多邮友其实也是这样做的。最近,戳趣园收到了安徽铜陵邮友陈爱民发来的两枚带数字局名的当地邮戳,对我们来说挺新鲜,对他自己来说经常见,因为这就来自他再熟悉不过的地名:20世纪60年代末发生了"珍宝岛事件",战备形势紧张。1970年,上海铁路  相似文献   

12.
《上海集邮》2002,(2):44-44
湖北杨峰问笔在1张国内特快专递封发邮件清单上见到一圃形T.P.戳。T.P.两字刻在下半圆。使用单位为湖北丹江口,盖戳日期1997.3.28(见图)。不知是否邮资已付戳。  相似文献   

13.
常见的机盖邮资已付戳,上半部刻“中国人民邮政”,但山东青岛已率先使用“中国邮政”邮资已付机盖戳。  相似文献   

14.
张力 《集邮博览》2011,(10):61-61
近日收到一枚“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封,盖戳日期是2011年8月2日。大家知道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为什么此封要盖8月2日风景戳呢?  相似文献   

15.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4):62-64
在给戳趣园选稿写“串词”时,常常自然而然地提到我国的幅员辽阔,以至于产生了如此众多的戳源,衍生出如此众多的研究和收藏主题,给广大的邮友提供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良机。这些稿件中,有执着于收集某类邮戳的,有深挖邮戳背后的邮史的,有浅尝辄止仅看重趣味戳名的,有谈收集邮戳之经历的……  相似文献   

16.
拙藏"胶东邮资总付"戳实寄品曾在《齐鲁集邮》2009年第5期作为罕品展示。由于它是首次发现,独此一件,刊出之后,引起不少同好邮友的关注,现笔者讲述一下二十年来寻访此戳的经历。  相似文献   

17.
杨宇 《集邮博览》2014,(12):59-59
七月伊始,有机会前往美丽的西双版纳学习一周的时间,着实兴奋。除了学习要带的物品之外,还有明信片、戳卡、墨盒、皮垫等一系列的盖戳工具,难得有机会去西双版纳,一定要去盖那里的双文字日戳和独具特色的风景日戳。  相似文献   

18.
鱼拓封     
仇杰 《集邮博览》2013,(5):46-46
2012年2月9日(大年三十)笔者从上海到安徽芜湖火龙岗邮局给邮友寄拜年封,遇见同样前来盖戳的房先生,被他盖戳的封深深吸引:一条3寸大小的鲫鱼完完整整地印在信封上。这是什么封?从没见过。房先生说这是"鱼  相似文献   

19.
日本风景戳启用最早,使用最多、堪称风景戳大国。仅战后,风景戳启用已超过万枚。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日本《邮趣》杂志刊出名为《全国风景戳巡礼》的连续文章,每月选一个地区探寻风景戳,连续刊出24期,文章图文并茂,作者写出旅行盖戳经过,成为以风景戳为中心的游记,报导集中,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20.
风景日戳遍及全国,每年要有三位数问世,去函求盖成为必不可少的收集手段。化费精力和财力自不必说,每个求戳者总希望能得到满意的回报。但据笔者的统计,去函求戳能满意收回的55%,虽回归但戳盖得差的20%,原样退回的10%,有去无回的15%。完全可以用甜、酸、苦、辣来形容。 甜:一枚盖戳后完美无缺的封或片传递到求戳者手中时,无疑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快乐。云南、新疆、贵州这些地区的工作最佳,有求必应,认真负责,从未有过失误。其次如江苏南通,吉林洮南、图们,辽宁北镇,陕西延安、周至,浙江绍兴,四川武隆、巫山,湖南宁乡,湖北武汉等地方服务也相当周到。有的还免收盖戳费,或附有清单,或热情回信,令人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