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自身的朗读能力,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依照朗读的形式不同将"有感情地朗读"划分为:集体朗读、单人朗读、分角色朗读。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取不同的朗读形式,从而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更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其中,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是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可通过文本插图、多媒体、示范朗读、创设情境和联系生活等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读出感情。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是低年级朗读教学的一大难点。文章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兴趣激情、范读共情、情境入情、体验移情、评价导情等策略,突破难点,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相似文献   

5.
赵璐 《华章》2012,(10)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中学语文课的教学任务,也是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重在朗读的感情上.朗读感情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朗读课文要设计一定的梯度,使学生拾阶而上.课文的主旨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入领会课文的主旨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凡课文都有情感的基调,准确把握课文的基调,对朗读进行正确地定位,是有感情朗读的前提.要读出课文的感情,读者首先要有激情,其次才是朗读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中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要注意不同文体的朗读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应从以下几方面突破:巧授方法,夯实感情朗读的基础;品读悟情,深化感情朗读的作用;妙设情境,掀起感情朗读的波澜;围绕主旨,升华感情朗读。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知道读出感情。这种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称其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惠平 《小学青年教师》2012,(11):48-48
什么是朗读?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表现艺术。它通过语音来塑造形象、传递情感,从而把诉诸视觉的文字有声有色地演绎出来。在语文课上,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则常常是评价学生朗读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是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学生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次听课经历。让我对有感情朗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有感情朗读”是朗读教学的高标准。它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其他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有感情朗读”的界说首先“,有感情朗读”是针对“理智地朗读”提出来的。理智给人以明晰、缜密和智慧,然而理智地朗读课文,必然给人以无动于衷、冷若冰霜的感觉。学生容易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课文内容、品味表情声音,难以如临其境、设身处地。而且,由于缺乏情感的变化,朗读技巧的运用也变得有形…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即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一定要建立在对作品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小学生的朗读要有感情,必须要有过渡,要有铺垫,教师要设法架设朗读与有感情朗读之间的桥梁。文章从问题、情感、情境、想象、激励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清华 《考试周刊》2014,(68):36-36
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是个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模式,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新命题。正确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朗读应该常态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低段朗读教学的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地朗读易指导也易检测,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难度就比较大了。何为"有感情的朗读"?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者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语文课基本功之一.朗读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增强无产阶级感情,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作用.下面谈谈朗读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要有充沛的无产阶级感情.只有革命者读革命文章,才能读出革命感情.为了在朗读时革命感情能得到自然而充分地表达,必须对所朗读的文章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并在朗读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朗读的要求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三个学段朗读目标具体表述的时候,还是略有区别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用"到"用"再到"能用",在具体达成度上是有不同要求的,这里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对不同学段的朗读要求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对孩子的朗读是以"有感情地朗读"为评判标准的,尤其是低段学生的朗读拔高要求,过高的要求使得课堂的朗读教学变得急躁、盲目、无所适从。基于低段年级的朗读现状,从正确朗读的角度,阐述低段学生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好地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主要方法是:(1)音乐渲染,感情朗读;(2)运用图画,感情朗读;(3)扮演角色,感情朗读;(4)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各年级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读。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就是运用恰当的语气、声调,把文章的思想、感情、气氛,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现行教材,是很重视朗读训练的。很多课文后的作业题中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的要求,我是这样指导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有感情朗读"是朗读教学的高标准。它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其它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不能说万能,但它那潜移默化的威力不容小视。而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随时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朗读的形式也异彩纷呈。有感情朗读是低段学生理解课文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打开语文学习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非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培训学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引导低年级孩子有感情地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要巧拨孩子心弦,激发其对文本感情的共鸣,使其情不自禁地爱上朗读。一、巧拨语感之弦,为有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的标准是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常规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地朗读是需要教师引导的。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范读,营造文本"感情"的氛围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