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37年;中华书局,1986年近人研究清代学术较早者,首推章太炎。章氏的《清儒》篇,可谓是近代总结清代学术史的开山之作。稍后的刘师培著《南北考证学不同论》、《近儒学术统系论》、《清儒得失论》、《近代汉学变迁论》,对清代学术作了富有价值的总结。继章、刘之后对清代学术  相似文献   

2.
陈振孙以目录学成就蜚声于时及有称于后世,所撰《直斋书录解题》一书,尤为《四库全书总目》所推誉,《总目》以为"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诚属知言。年前余撰有《陈振孙之生平及其著述研究》一书,该书第一章第一节即曾就《总目》也所论,并参证清人卢文弨及张宗泰二家之说,以探讨振孙于宋代目录学史上之地位。该节之结语曰:"考卢、张二氏所推誉直斋与《解题》者,宗旨与《四库全书总  相似文献   

3.
近来,我将多年阅读《四库提要》时对该书舛误所作之摘记,逐条整理,汰去已为人所纠者,尚得五百馀条。自觉内容虽限于"识小",但对此一名著不无"衮补"之义。特先录出四十则就正于读者,并供校订此一名著者参考。我所辨订,以流传最广之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影印《四库全书总目》本为对象,文中所注页码、栏次,皆见此本。惟此本有误,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总目》不误者,则置之不论。又  相似文献   

4.
《千顷堂书目》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总目》编撰过程中,其首先对《千顷堂书目》的部类设置进行评判,而后从图书撰者问题、成书年代、版刻情形进行批判式吸纳。或以之判断图书的撰者姓氏、履历、成书与版刻的重要依据,或据以考查某一图书的编纂及流传,或据以判断某作者著述的存佚。且《总目》对《千顷堂书目》失当之处,多能客观待之。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总目》与阁书提要异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全书总目》是在《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产生的一部目录著作。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三月,《四库全书》开馆不久,总裁根据纂修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传统学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在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将收入《四库全书》的各种书籍“均仿刘向、曾巩等目录序之例,将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详悉考证,诠疏崖略,列写简端,并编列《总目》,以昭全备。即应删者,亦存其书名,节叙删汰之故,附各部总目后。这些书目提要,除分别抄列各阁《四库全书》著录各书卷首外,还特别汇为一编,排纂成《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镌板刊行。《总目》卷首《凡例》在述及提要  相似文献   

6.
车锡伦先生主要依个人之力,赖友朋之助,穷十五年之光阴,编出了《中国宝卷总目》(为论述方便,以下均称车目)这样一部煌煌巨著,实乃研究宝卷者之梯航,裨益学界不浅,可谓厥功甚伟。车目在以往学者宝卷编目的基础上广事搜求,收罗宏富,共著录了中国国内和海外公私收藏的宝卷1579种,版本5000余种,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一般在年度的末期最后几页编印总目次。总目次包括了作为信息索引的各项基本要素 ,编排上基本依据这样的次序 :篇名、作 (译 )者、期次、页码。一览总目次就能概要而全面地了解此刊物全年发表论文的容量、主攻方向、科研探索的发展轨迹 ,以及此份期刊一年内容的整体框架。然而 ,总目次的编排 ,由于各种原因却存在着较大的不规范问题。为了探索这些问题的存在形式及其原因 ,搞好规范化编排 ,笔者对 2 0 0 4年度广东省 5 9种学术类期刊、4 5种技术类期刊、11种综合指导类和 2 0种科普类期刊进行了此方面的调研。1 总目次的意义目次在…  相似文献   

8.
浙本《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与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著录书目相比,《四库全书总目》有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者七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四种。这差异性反映出《四库全书总目》成书过程某些原始的面貌,包括门类、次序的调整,收录书目的撤出与补人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大致有:著录改为存目,存目改为著...  相似文献   

9.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6,(3):121-124
《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唐大诏令集》版本多达十三种,但仍有遗漏,而且已著录版本,亦有可商榷者,论文试予订补之。  相似文献   

10.
对韩愈《论语笔解》(以下简称《笔解》)一书,自宋代起学者们即已展开争论。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对宋人之说加以综合之后,以为此书非宋人伪撰。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皆同意此说。然而,现代研究韩愈者多无视以上目录学家的结论,不作具体考辨,仅取宋人一家之说而断之伪作。这实在难以取信于人。笔者以为此书既非伪作,又非韩愈原本,而是宋人对"韩愈《论  相似文献   

11.
正廖平(1852—1932年),初名登廷,字季平,号六译,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近代经学家。汉学宿儒刘师培对廖平推崇有加,谓之"洞彻汉师经例,魏晋以来,未之有也"。廖平以治学"六变"闻名,由经及史、子,由中学及西学,以尊经尊孔为内核,以期融通中西。这种治学路径曾引起极大争议,称奇者有之,毁誉者亦有之。廖平著述宏富,自成体系,冯友兰称中国经学开始于董仲舒,终结于廖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总结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历史经验,集四部分类法之大成。本文通过对总目子部小说类的立类标准、收录范围及小说类与史部杂史类、子部杂家类的区分进行分析,探讨总目小说类的分类与当时学术、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分析了总目对小说类的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天津图书馆珍藏一部清乾隆时纪晓岚(昀)删定《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残存稿本。笔者在校理这部《总目》时,发现晓岚在删定各书提要时,对其中的撰者姓名、字号、籍贯、官职及事迹等爵里内容,进行了删改。  相似文献   

14.
柳诒徵(1880—1956年)字翼谋,晚号劬堂,又号盋山髯,江苏镇江人,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他从1927年起,先后担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十余年,致力于目录、版本之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的编印及其“因时制宜”的目录学思想。柳诒徵对近代图书馆的性质和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他说:“近世图书馆蔚为专科,编制庋藏检寻出纳胥以精思良制为良法,而传播文化牖启民众之效大彰,非抱残守缺墨守故步者所可见也。”他认为办图书馆应以“公天下者”为宗旨。《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的编印,正是实践了这一宗旨。《图书总目》是柳诒徵继承“艺风录略横山笔”等前辈文献目录工作,并且依靠王焕镳等人的分工合作,经过发凡起例,分别部居,综合善本、普通本、丛书三者而编成的。《图书总目》共计三十册。(总目二十四册,补编六册)于1933—1936年先后出版,使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相较于《四库全书总目》的优长状况及程度的认知,尚多属臆测.本文在系统比勘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和相应文渊阁本书前提要的基础上,录列书前提要优长处多则,并作辨证,以见《总目》之误.经统计,两种《易》类提要差异间所呈现之正误状况,亦略可确知.  相似文献   

16.
郑樵在《通志·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一书中说:"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士卒之亡者由部伍之法不明也,书籍之亡者由类例之法不分也。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千百年来我国古籍分类的原则、方法不断发展,从六分、五分、七分到四分,先后产生了《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明史·艺文志》及私家的《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古籍分类目录,更有集"四分法"之大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古籍分类?怎样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与  相似文献   

17.
"四库"系列研究已成专门之学,相关研究论著数量众多,仅林庆彰主编的《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1900—1993)》就收录九百八十四种,而《四库全书总目》也有论著二百六十八种,在此二百六十八种论著中,又有二十七种牵涉《四库全书总目》的纂修研究,其中以沈津、潘继安、罗琳三位学者的论文最有份量;近有司马朝军专著《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其中第一章为"《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略",占篇幅一百余面,多有结实之见解。本文以姚鼐《惜抱轩书录》为例,将其与《四库全书总目》中对应提要作较全面的比较,在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分纂提要"与"总目提要"之异同,其意一方面在了解《四库全书总目》编纂的具体过程;另一方面,在证示"提要"作为一种应用文字,有其"体制"上的独特性。《惜抱轩书录》的版本情况,据南京图书馆和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有三种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术数类著录《发微论》一卷,署"宋蔡元定撰"。馆臣所撰提要曰:《地理大全》亦载此书,题曰蔡牧堂撰。考元定父发自号牧堂老人,则其书当出自发手。或后人误属之元定,亦未可知。然勘核诸本,题元定撰者为多,今故仍以元定之名著于录焉。"今案明万历年间建阳蔡氏之嗣孙蔡有(?)辑刻蔡氏九儒之著作为《蔡氏九儒书》,其中《牧堂公集》收录了《地理发微》,与四库全书中的《发微论》为同一书。《牧堂公集》附录宋詹体仁《蔡牧堂公墓表》,称蔡发著《地理发微》、《天文星  相似文献   

19.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6):123-128
《四库全书总目》由于种种原因,存在诸多问题,前辈学者已多所纠正。今对《总目》所收15种明人文集著录之误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十二著录有杨时撰《二程粹言》一书,该书题为杨时所撰乃《总目》误题撰者,并且《总目》对朱熹删节二程语录一事及对《粹言》价值的评判等,亦有不当之处,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