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中的“盈亏”问题应用题,如按一般的分析思考方法,很难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若根据题目的“相差”关系,往往可以发现这类题的解题规律。例1把铅笔分给若干学生,若每人分3支则余7支;若每人分5支则少9支,问铅笔有多少支,学生有多少人?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铅笔5-3=2(支),铅笔总数相差7+9=16(支)。所以学生人数为:16÷2=8(人),铅笔支数为3×8+7=31(支),或5×8-9=31(支)。规律之一:余数加不足数,除以每人分物之差,得人数。例2有练习本若干,分给许多学生,若每人分8本则差105本;若每人分5本则差9本。问学生和本子各有多少?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  相似文献   

2.
题目: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了它的2/3,第二次用去了余下的40%,第三次用完。已知第三次比第二次多用了8米,这根铁丝长多少米。[通常解法]把这根铁丝的总长看作“1”,第二次用去总数  相似文献   

3.
“做”数学     
数学兴趣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一道思考题:“小明剪一根铁丝,每次剪下40厘米的一段。他剪了5次,正好把这根铁丝剪成了同样长的几段。这根铁丝全长多少厘米?”我稍加思索,就写出了算式:40×5=200(厘米)。  相似文献   

4.
在解答应用题时,有些学生把“小红有7支铅笔,比小明多2支,小明有几支铅笔?”解答成7 2=9(支)。把“王平和李新跳绳,王平跳68下,比李新少跳5下,  相似文献   

5.
有些应用题,按题目的条件顺序去思索探求解答方法比较困难,有时,还会出现繁杂的运算。如果能逆向推理,将题目的条件顺序颠倒过来去思考,解答起来往往会方便许多。 例1.王老师上街买书,第一次用去所带钱的一半,并从银行取出36.80元;第二次用去身边所有钱的一半还多12.70元,此时,还剩下30元。王老师原来有钱多少元? 【思路】第二次买书前王老师身边有钱:(30+12.70)×2=85.40(元);第一次买书前王老师身边有钱:(85.40-36.80)×2=97.20(元)。 解:[(30+12.7)×2-36.8]×2=97.20(元) 答:王老师原来有钱97.20元。 2.小明看一本科技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2还多2页,第二天看了余下的1/2还少1页,剩下20页没有看完。问小明第一天看书多少页? 【思路】根据已知条件,利用“逆推法”倒着  相似文献   

6.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现介绍两种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例 :一根铁丝 ,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25多 1米 ,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13多 3米 ,正好用完 ,问这根铁丝有多长 ?分析 :求铁丝全长 ,应知道铁丝的一部分长度 ,及其所占全长的分率。用一般画图方法 ,不易看出这两个量 ;可采用下面方法 ,就很容易找到它们 ,这种方法叫“量往一块凑”,即把具体数量在图中集中表示 ,如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 ,具体数量为 3+ 1=4米 ,它所占全长的分率为 1- 25-13=415,因此可解为 ( 3+ 1)÷ ( 1- 25- 13) =15米。答 :这根铁丝全长为 15米。…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断: 师出示练习题: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1支钢笔与3枝铅笔一共10.8元.钢笔与铅笔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生,: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所以我把1支钢笔替换成6枝铅笔,即把1支钢笔与3枝铅笔替换成9枝铅笔,这样每枝铅笔的单价就是10.8÷9=1.2(元),钢笔的单价是1.2×6=7.2(元).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把连除应用题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例题是71页例3:“小华家养了35只母鸡,4个月一共生了3640个蛋。平均每只母鸡每个月生多少个蛋?”第二类例题是71页例4:“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一共用去60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所学的分数应用题,题型复杂多样,加之有些题中的单位“1”不固定,不统一,常常给解题带来不便。如果抓住单位“1”的使用方法,进行合理转化,解答起来便很容易。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与感悟,谈谈单位“1”的妙用。一、固定的单位“1”这类题目,单位“1”在题中的出现有多处,这几处的单位“1”是一致的。例1有一根绳子长32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4,第二次用去全长的20%,还剩下多少米?分析与解:根据两次用去的分别占全长的“14”和“20%”可知,把这根绳子的总长“32米”看作单位“1”。先求出还剩下全长的(1-14-20%=)2110,继而就可求出还剩下(…  相似文献   

10.
例1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已修米数和未修米数的比是1∶3,如果再修300米,则已修米数和未修米数的比是1∶2。这条公路长多少米?分析与解答:这道题中有三种量,其中“已修米数”和“未修米数”是两个“部分量”也是“变量”,而“公路全长”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以此定量为标准,不难得出两次“已修米数”与“公路全长”之间的倍比关系:第一次已修米数占全长的14,第二次已修米数占全长的13,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修了全长的13-41=112,正好是300米。因此,求公路全长可列式为:300÷112=3600(米)。例2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后来又转来10名男…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在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听过一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课,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上课,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张表,说:“我们准备到商店去买三件学习用品,表格上已经填好了三件物品的单价,每支钢笔23元,每盒颜料32元。每本词典46元。请同学们算一算并填表,买2支钢笔、2盒颜料、2本词典要多少钱,会填吗?”同学们齐声说:“会!”并很快填好了。老师又说:“如果买10支钢笔、10盒颜料、10本词典要多少钱,会填吗?”同学们齐声说:“会!”又很快填好了。老师接着说:“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再算一算,如果买12支钢笔、12盒颜料、12本词典要多少钱,会填吗?”教师用神秘的眼光扫视着全班学生。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通过一道试题的解法分析,体现"高观点"引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题目购买铅笔7支,作业本3本,中性笔1支共需12元;购买铅笔10支,作业本4本,中性笔1支共需16元.问购买铅笔11支,作业本5本,中性笔2支共需多少元?一、解法展示与形成分析题目当中出现了购买一定数量铅笔、作  相似文献   

13.
钢笔的单价     
王老师带了30元钱去买一些钢笔和圆珠笔。他选了3枝钢笔和5枝圆珠笔。剩下的钱如果再买2枝圆珠笔还差4角钱,如果再买2枝钢笔就差2元钱。你知道王老师所选的钢笔的单价是多少元吗?  相似文献   

14.
学习“归一问题”后,我懂得了解答这类问题时,一定要先求出“单位数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在老师指导下,我学会了下面几种解题方法:一、等分法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量,以此为标准,再按要求算出结果。例1一列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分析与解:因为4小时行240千米,所以平均每小时行240÷4=60(千米)。以此为标准,算出7小时行的米数,即60×7=420(千米)。二、倍比法当两种量成整倍数关系时,先求出倍数,再用求得的倍数解题。例2小刚5分钟走301米,他家离学校1204米,照这样计算,要走多少分钟?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应用题例6,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一共用去60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 教材中第一种解法:先求出1盒钢笔的价钱,再求出每支钢笔的价钱。列综合算式解答:60÷3÷10 第二种解法:先求出3盒钢笔一共有多少支,再求每支钢笔的价钱。列综合算式解答:60+(10×3)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列出与教材同样的解法,并能说出算理,给“正确”的判定,并以鼓励。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这样列的算式,也得出每支  相似文献   

16.
[片断一]教师出示以下两组数量:买铅笔的枝数每枝铅笔价钱付出钱数找回钱数a枝b元c元d元4枝0.8元3.5元0.3元运来水泥车数每车吨数用去吨数还剩吨数a车b吨c吨d吨5车4吨13吨7吨师:请大家找出两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写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第1题:生1:付出钱数-每枝铅笔价钱×买铅笔的枝数=找回钱数。生2:每枝铅笔价钱×买铅笔的枝数 找回钱数=付出钱数。生3:每枝铅笔价钱×买铅笔的枝数=付出钱数-找回钱数。第2题:生4:每车吨数×运来水泥车数-用去吨数=还剩吨数。生5:每车吨数×运来水泥车数=用去吨数 还剩吨数。生6:每车吨数×运来水泥车…  相似文献   

17.
[案例]“归一应用题”的教学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想买一些小礼物送给同学们,你们最希望老师买什么东西呢?出示“‘六一’节奖品调查表”,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调查表:物品名称数量文具盒15个钢笔8支书包5个水彩笔16支…………师  相似文献   

18.
[案例]“归一应用题”的教学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想买一些小礼物送给同学们,你们最希望老师买什么东西呢?出示“‘六一’儿童节礼品调查表”,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调查表:物品名称数量文具盒15个钢笔8支书包5个水彩笔16支…………师:你们能帮老师预算一下买这些礼品需要花多少钱吗?生1:先算一算每样物品要花多少钱,再把它们加起来就可以算出总共要花多少钱了。生2:我们不知道每样物品的单价,没办法算。生3:只要问一问嘛。像这个文具盒是3元5角,就可以算出15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3.5×15=52.5(元)。…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2盒钢笔,每盒10支,一共用去80元。每支钢笔多少元? 学生很快说出丁如下两种解法,并说出了算意。  相似文献   

20.
一、优化知识的迁移过程,为攻克难点铺路。教学难点的特征之一是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薄弱,面对结构复杂的知识往往一筹莫展。因此备课时对教学难点要精心考虑知识的迁移过程,为攻克难点铺平道路。如分数应用题的导入,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知识的过渡: 1.从简单向复杂过渡。先分解①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用去多少吨?②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1500吨,还剩多少吨?再合并成例1:“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使学生在“分合”中理解结构的复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