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闻的审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过去人们并未提出"新闻的审美传播",但在实事上,新闻传播的根本动力就是审美;而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自觉认识和把握新闻传播与审美能量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这会涉及到:一、从审美高度认识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无疑是人类在精神层面把握物质世界和超越人自身的一种方式。作为人类精神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人们自觉自由的新闻传播活动显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二、新闻的审美构成及其有效传播。这表现在: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捕捉新闻素材;以尊重受众的审美诉求进行新闻采编;以"人是目的"的人文关切作为题材展开的阐释立场。三、思想的力量与审美的传播。新闻的"引起受众的心灵共鸣",新闻的"令人感动",会通过新闻作品所展现出的思想的力量来实现的,是某种能够打动人的思想在人的情感维度上的审美反应。四、审美关切是新闻传播的深层意识。这表现在:一方面,对新闻的接受者而言,是报道与当下人生的真诚亲近,是报道对受众的心灵呵护;另一方面,对新闻的传播者而言,对新闻的审美关切必须成为其自身的自觉追求。为此我们不能认为乃至期望新闻活动外在于审美化的日常生活。相反,我们更愿意看到,人们尤其是新闻业者对新闻传播拥有一种审美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对新时期、新阶段新闻宣传工作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讲话明确提出:"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这充分体现了尊重规律、尊重真理客观性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中会话分析法探讨中国负责对外传播的英语新闻采访同新闻中立之间的关系,探讨哪些话语实践是同新闻中立紧密相关,这些实践与英、美对外传播国家的实践之异同,以及这些异同可以怎样促进我国从事对外传播的具体新闻实践发展等。课题研究成果将以具体而微的方式,从理论上与实践操作上为政府改善英文电视媒体对外传播效果提出建议,以便相关媒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时期我国的对外新闻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先元 《新闻界》2002,(4):28-30
新时期对外新闻传播要取得和整个国家的战略方针相适应的地位和作用,除了深刻理解及切实掌握党和政府在新时期里所制定的一系列对外新闻传播的方针政策外,还需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对外新闻传播的特点,积极探索新时期对外新闻传播的规律,把握新时期对外新闻传播与过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尤其是要探究这些不同点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新时期对外新闻传播的基本框架。新时期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的国际语境新时期我国对外新闻传播所处的国际语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它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新闻传播的全球化格局当今世界多极…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 ,这是他对文学本质的深刻感悟.当我们对新闻学有了很深的感悟的时候,同样会由高尔基的文学观联想到新闻学的本质,新闻学的本质应该是实践基础上的人学,我们且称之为"实践性与人学性"并重的科学.这里所说的"实践性与人学性"是笔者提出的概括新闻学本质的一个新闻学语句,其内涵界定为:新闻学是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把握的人学,即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对人生、社会、政治以及传播环境等制约新闻传播因素的整体驾驭能力和水平.因此,新闻学的本质是,研究新闻传播主体如何驾驭传播环境的科学,它充分体现出实践性与人学性有机融合的形态,是在实践性与人学性基础上进行架构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承担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研究项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成果主报告的一部分。该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实践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当前我国开设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论述了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得出了目前我国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已经成熟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董媛媛  田晨 《青年记者》2017,(11):86-87
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前沿阵地,是传播我国声音、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深度访谈,考察央视英语新闻频道的传播主体、对外新闻传播和翻译等具体新闻生产环节,并讨论新媒体领域的发展和对外传播的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缘起的历史和社会因素可以从今天我国的媒介环境中找到相似之处,其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经验与教训,可为我国方兴未艾的公民传播提供借鉴。本文在考察当年美国公共新闻实践的兴起缘由、实践范围、实践议题等基础上,相应地分析了我国网络拍客传播所面临的媒介环境和网络拍客传播的主体、内容、特点和优势等问题。结论是在中国当前的媒介环境下,网络拍客传播是践行公共新闻理念和促进传统媒体创新的有效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王振江 《东南传播》2016,(5):154-156
"意境",在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中是对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而广播新闻的"意境",则是广播新闻实践的一种高级境界,体现广播新闻在追求统一性、典型性、艺术性的道路上,用美学手法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挖掘、审美的感悟和文化的传播。因此,把握意境的得体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广播新闻及作品的完美程度。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新闻审美传播的根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人类理想之所在。新闻传播与人类对理想的美的追求密不可分。而且,只有那些主动、自觉地把信息传播与对人类理想的美的追求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新闻的审美传播,才可能是具有最大最好的传播效果。在我们讨论了新闻传播必须实现审美价值之后(参见孙德宏:《新闻审美传播中的价值问题》,载《新闻  相似文献   

11.
新闻编辑中的艺术美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非寒 《今传媒》2011,(6):143-144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创造美、热爱美的天性。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任何事物上都体现着;我们人类所取得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的审美心理无一不得到升华。新闻活动也是我们人类的一项审美创造活动,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审美描述大都也是通过新闻作品来进行展现的。而作为研究人类审美实践的美学,应研究新闻编辑中的美学,从而建构新闻编辑中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微新闻"是新时期传播方式发展的重要表现,是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传播媒介。"微新闻"是以网络平台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新型化服务形式,具有云传播模式的新闻独特性。具有时效性,但是相应的控制性较差,新闻内容会对社会舆论情况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对"微新闻"的传播特性及传播控制方式进行分析,在网络复杂性基础上讲"微新闻"控制在一定的传播方式之内,实现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播教育向何处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迅速,有目共睹;但其中隐含的诸多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传播教育就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个.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传播学被引入我国,而"传播教育"这个概念大概最早出现在1986年.该年第1期的<国际新闻界>摘译发表了美国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主任理查德·科尔的<美国新闻、大众传播教育的现状>一文.1983年厦门大学广告专业改为传播系,这可能是国内最早以"传播"命名的系科.此后,新成立的新闻类院系大多冠上"传播"二字.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进行跨文化新闻传播时,会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在信息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新闻传播,通过新闻传播效果的提高,提升我国本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现状的解析,研究提高新时期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黎斌  闫林 《新闻战线》2012,(6):29-31
走基层报道的实践启示我们:新闻的导向性和人文性是隐含在原生态的全景式展现之中的。走基层报道是对新时期新闻报道传播理念、传播形式、传播语态的丰富和创新,这种扎根生活、扎根实际、扎根群众的新闻话语方式不仅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也赢得了广大网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周胜林 《新闻实践》2008,(11):50-50
一年前,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商务传播学"作为市重点学科之一,这是对传播学教学与研究的思路、视野和领域大有启迪的一个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传播学教学与研究似乎除了"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之外,就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其实,西方传播学早就提出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理念。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传播实践,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  相似文献   

17.
使新闻实现审美的传播,是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新闻的审美传播?  相似文献   

18.
范敬宜是我国当代新闻史上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不仅是新闻战线杰出的领导人,也是新时期新闻改革实践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卓越的新闻教育家.笔者认为,他创作的"敬宜笔记",是精短美文的典范、善讲故事的高手、思想引领的大师.随着岁月的洗礼,"敬宜笔记"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风采和魅力.  相似文献   

19.
现在大家都不会否认我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离不了现代心理学给予的营养和指导,但是考察一下近百年来的新闻实践史,却应该说新闻工作“心理机制”的运用进行得迟缓或者说实际上没有开始。因此,这里我们只能就“心理机制”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实践提供一些粗略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这一时期关于新闻客观性及客观报道的研究及实践,梳理总结出对于我国新时期新闻客观性的总体理解与认识,那就是在充分借鉴和学习西方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我国新闻界对客观报道思想展开的研究与实践,丰富了"复兴"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