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春玲 《考试周刊》2011,(22):208-209
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语言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本文着力分析师范院校教育中出现的语言不和谐现象,并提出让教育语言和谐的对策:方言与普通话和谐共处、消除教育语言暴力等。只有充分认识语言和谐的重要性,教育才能更加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已经成为影响大学校园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模因-顺应理论的视角来探究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并对这一语言现象背后产生的内在认知心理工作机制做出合理的认知语用解释。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的产生是强势模因进行顺应选择的结果,其复制与传播则是对网络语境顺应的过程。具体而言,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的内在心理工作机制是被选择的强势模因对心理世界、物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语言结构和交际目的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教师语言暴力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未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以致教师语言暴力的伤害性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从儿童心理视角出发,对小学生遭遇教师语言暴力情景后,心理所受伤害性进行分析,认为教师的权威角色、家长的无视、小学生心理无助时教师语言暴力具有严重伤害性的重要原因。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教师自身、法律制度、生命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考虑,全面保障学生不受语言暴力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着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探讨教师语言暴力的各种形式及其不良影响,并提出消除教师语言暴力的建议,从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8.
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这两个方面对当今的暴力现象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前者在校园语言、体育界用语、社会用语以及文人用语等中都有十分明显的反映,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沿用文革时期流行的暴力词语和大量使用詈骂性言辞这两个方面,文章呼吁人们同这些现象进行斗争,以求得语言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体罚这种显性的教育暴力而言,教师的语言伤害对学生的危害具有迟滞性和隐蔽性。因此,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语言伤害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危害,学校和社会也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挖掘语言伤害存在的原因,努力遏制语言伤害的出现对于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语言和谐支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基础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和谐语言环境建设的语言现象,直接影响到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的创建,恶化了干群关系,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真诚互信良好关系的建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障碍。为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该革除语言暴力,构建平和的语言环境;消除语言歧视,构建平等的语言环境;免除语言伤害,构建温馨的语言环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暴力"是近年来网络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其在网络虚拟世界的蔓延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为从根本上消除"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其负面影响,首先,要深入剖析"网络语言暴力"的内涵与特征,辨析什么是"网络语言暴力";其次,要追根朔源,深入分析网民进行"网络语言暴力"的原因;最后,要针对"网络语言暴力"的根源,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2.
校园语言暴力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问题正在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语言暴力问题需要澄清显性和隐性的关系,以及与批评和体罚的关系。文章在分析校园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就杜绝语言暴力提出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嘉贤 《海外英语》2012,(2):237-238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 the language styles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Colloquial and satire are important language styles in this book. Vanity unquestioning acceptance of violence coward and slave all satire the great national problems; Besides, combination of the colloquial language and satire is also very successful in this novel, which vividly reveal the American society at that time .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中国时下电视语言生态,一种较为轻微的媒介"软暴力"现象——言语伤害屡见不鲜。在对《非诚勿扰》开播后的第1-34期节目样本进行细致的案例分析中,研究发现电视言语伤害涉及被伤害者从生理特征、出生身份到个性观念等十多个方面的内容,存在指桑骂槐、恶意标定等12种最为典型的表现形态,并且形成了言语伤害传播的自我强化机制、幽默娱乐掩盖下的脱敏麻痹机制、伤人者终被自伤的自我纠偏机制。从语言伦理学的视角,电视媒介、电视观众和节目参与者都可采用相应的言语策略,遵从应有的言语道德和传播伦理,避免言语伤害的后果,促进言语文明,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校园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治校园语言暴力则需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多方配合,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6.
大学体育教师语言暴力的实质是教师传统暴力的代偿,也是教育中不容轻视的问题,它的存在会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就大学体育教师语言暴力的内涵、类型、特征、影响危害、根源等方面作初步的探析,旨在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大学体育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行为,促进高校师生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来自教师的语言暴力在我国中小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极易给学生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中小学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实现与教育改革相融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8.
滕丽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4):100-101
语言的粗俗化、暴力化、歧视性倾向在电视媒体语言中屡见不鲜,污染了语言生态环境,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主持人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语言素养,积极发挥媒体语言的积极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