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唐五代词调和用调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正编》来统计,唐五代词人共使用了150个词调来填词歌唱,若计人同调异名者则共计176调。每调填词只有1首者,共计58人,属于“低调”层级;每调填词2首以上、10首以下者,共计17人,属于“中调”层级;每调填词在10首以上者,共计16人,属于“高调”层级。敦煌词以46调排名第一,代表着民间词用调之成就;冯延巳、孙光宪、韦庄、毛文锡、欧阳炯、李煜、温庭筠等人则位居文人词用调数量之前茅。《望江南》一调以753首词作而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之榜首,《浣溪沙》、《菩萨蛮》、《杨柳枝》、《拨棹歌》、《酒泉子》、《临江仙》、《渔父》、《南乡子》、《更漏子》、《南歌子》,也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榜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两首词的分析,总结出这两首词具有共同的思乡入梦梦难归的主题,同时这两首词又体现出纳兰性德宛转清淡,真切自然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历代词人次韵辛弃疾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全清词》(顺康卷)等历代词总集的检索与统计,我们获取了从南宋中后期至清康熙朝约500多年间历代词人次韵追和稼轩词的作品数据,共计有135位词人创作出384首次韵词,涉及稼轩词凡50调共103首作品。宋代以15人28首作品,拉开了次韵稼轩词的绚丽序幕;在金元只有1人2首次韵词的低潮之后,明代则以31人97首的数量将次韵稼轩词的创作推上个一个小高潮;清代顺、康两朝更是蔚为壮观,共有88人创作次韵稼轩词凡257首。通过对历代词人次韵稼轩词的定量分析,我们不仅对稼轩词的名篇杰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情况获得了一个新视角的体认,而且也得以进一步确证了辛稼轩在词学发展史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其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4.
付婧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22-124
《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在晚唐五代还未定型。到了苏轼手中达到成熟定型,繁盛于北宋。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创一代词风,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时代人的追和,整个宋代留下了将近二百首《江城子》词。衰落于金元,金元时这一词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有近三分之一《江城子》词是道士所创作,内容与道教有关。总的说来,《江城子》这一词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声情特征,可用来写不同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此词调表达感情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一、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重要词人孙光宪是五代荆南词人,《花间集》收其词共25调61首,仅比温庭筠少5首,却比韦庄多13首;另外,《尊前集》收其词23首,皆《花间集》所无者,合计起来共达29调84首之多,除了南唐的冯延巳,孙光宪可谓唐五代文人中写词最多的一个。若单就《花间集》而论,温庭筠是晚唐词人,那么《花间集》中五代词人写词最多的  相似文献   

6.
<正>想到辛弃疾的名字,首先入目的当是一位慷慨激昂、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热血男儿形象。他的词处处沸腾着滚烫的爱国热情,这早已为我们家喻户晓。其实,绕开其壮美的爱国华章,我们还会惊讶地发现,他写田园风光的词篇同样清隽可爱,生活气息浓郁醉人,表现出南宋词坛一代宗师的风范。这类词虽然仅有26首,但其精湛娴熟的艺术匠心,比之长枪大戟般的爱国词篇,丝毫也不逊色。辛弃疾描写田园风光的词作,大多写于他政治上遭受反对派打击,解职后隐于江西上饶和铅山之时。这些忘情于农  相似文献   

7.
宋代隐括体属于二次创作,与原创的宋词在创作目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上都有所不同.文章以两首隐括体宋词为例,定义、对比、分析、归纳出隐括体的主要创作方法:增补新字、新词、新句;删去赘字;修改原作字、词、句;调整原作字、词、句的顺序.采用增、删、改、调的创作方法进行二次创作,既要达到填词对字数、句数、平仄、声律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同时又要完成个人创作主旨、创作风格的追求.创作方法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二次创作的隐括词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千姿百态总关情——试论欧阳修的恋情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的词流传至今的,据黄畲先生统计还有“二百四十首零半阕”。词虽仅有二百多首,但他词中的世界却相当丰富多采。有抒发身世的概叹词;有描写风光景物的词,有写节令的词;有写都市生活的词;有咏物词;此外还有咏史词、描写音乐的词等等。这些只有在晚唐以前词中出现的题材,如今又在作为宋初文坛领袖的欧阳修的笔下露面,无疑,它不仅给宋词开拓了新的题材领域,增强了词的表现、再现功能,对宋词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而且直接对苏轼“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以爵为词,取词的躯壳而赋以诗的神气”起了启发作用。但从整体上看,欧阳修词中数量最多,写得也比较好的却是沿袭晚唐五代题材,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声声慢》,这首词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节奏舒缓而急促、哀婉、凄厉。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正因为这首词艺术特征鲜明,著名作曲家黄永熙先生予以谱曲,赋予了这首词新的艺术生命。在解析《声声慢》词曲艺术的基础上,重点从歌词、伴奏、情感、音准、音色、演唱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其演唱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中有些表示时间的词,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因此,要读懂古诗文,很有必要了解这些词表示的时间及意义。王安石有首诗描写春节期间的热闹气氛和万象更新的盛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以词入曲,为散曲之先导者。其曲风格与词近,豪放婉约兼具,惜存作品仅得十首及四首残曲。而存世之曲,都是清新婉约之作。内容以叹世归隐为主,并且词味十足,不脱词的本色。  相似文献   

12.
林逋,北宋初期有名的隐士,一生甘于隐居。林逋词存世三首,但是在这三首词中,每一首词却都表达出与其诗截然不同的风味,在他的三首词作中,表现出林逋作为一名隐士的真性情,即多情、率真和孤傲。  相似文献   

13.
贠娟 《文教资料》2013,(15):9-10
花间词"鼻祖"温庭筠词风深美闳约,精艳绝人。与之齐名的韦庄除花间词所共有的婉媚、柔丽、轻艳外,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等人,开辟新的写词意境。本文就《花间集》中所录温词《菩萨蛮》调十四首,韦词《菩萨蛮》调五首,再度探索温、韦词中的意象、内容、意境。  相似文献   

14.
林逋,北宋初期有名的隐士,一生甘于隐居。林逋词存世三首,但是在这三首词中,每一首词却都表达出与其诗截然不同的风味,在他的三首词作中,表现出林逋作为一名隐士的真性情,即多情、率真和孤傲。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是两宋流传词作最多的词人,其词格律精严。在流传下来的629首辛词中,?鹧鸪天?词有63首,占辛词总量的十分之一,是辛词各词调存词数量之冠。辛弃疾的?鹧鸪天?词创作,具有创作时间较为集中且处于该调繁盛期、创作题材广泛且在同题材创作中成就突出、情感总体平和冲淡但在词调情感张力范围内有所变化等特色,这些特色对词人用调和读者深入理解辛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俗曲曲牌【南京调】在整个江南流传甚广,它与明清俗曲曲牌【寄生草】、【马头调】在词格方面具有相象性,有着相同的渊源。利用古代“以声填配”的方法,将【寄生草】、【马头调】的曲词选配入从民间艺术家口中抢救来的【南京调】曲调,唱起来自然而顺畅,显示出它们在曲调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双音节词占现代汉语词汇的绝对多数,现行盲文混淆词也主要是双音节词。对现行盲文双音节同音词进行简写能够提高盲文的阅读、书写速度,能够区分同音词。本研究在5,000常用词内筛选出需要简写的同音词39组,首音节必须标调的同音词4组,极高频同音词9组,四字同调词10组,其他高频同音词16组。本研究中,57个词是通过约定标调方式进行简写的,10个词是通过加一方(第23点)进行简写的。  相似文献   

18.
对清末词人王鹏运的六首词作了较细致的说解,绎出半塘学辛,幽默不足;推尊词体,功在椠刻;庚子诸词,意境孤寒等特点,并从字句分析上探讨了王鹏运的一些创作心理与继承.  相似文献   

19.
《拟乐府补题》是清咏物唱和词集,五调五题41首,由厉鹗、陆培、张云锦、万光泰、查为仁等10人唱和而成。五个词题唱和词寓意多样。与宋末元初《乐府补题》比较,既有继承,又有背离。《拟乐府补题》为中期浙西词派词人唱和,是中期浙西词风兴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是两宋流传词作最多的词人,其词格律精严。在流传下来的629首辛词中,《鹧鸪天》词有63首,占辛词总量的十分之一,是辛词各词调存词数量之冠。辛弃疾的《鹧鸪天》词创作,具有创作时间较为集中且处于该调繁盛期、创作题材广泛且在同题材创作中成就突出、情感总体平和冲淡但在词调情感张力范围内有所变化等特色,这些特色对词人用调和读者深入理解辛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