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人们之所以能够在其语言交际中作出种种选择,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正是因为语言的这些特性。本文结合语言顺应理论,从辨证的角度,分析和探讨语言各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语言的变异性与商讨性是语言顺应的前提,没有语言的变异性和商讨性就没有语言的顺应性;选择是一种手段,顺应是一种过程、目的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流行语除诙谐幽默外,其流行还有深层次的原因。Verschueren提出语言顺应论。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就要不断地根据语言的三种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对语言做出选择,其中顺应性为核心。顺应包括对交际语境的顺应,交际语境涉及三个层面:物质世界、交际世界和心理世界。本文主要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流行语对社交世界和受众心理世界的顺应过程。  相似文献   

3.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其产生的前提是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刻意曲解正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意程度下,动态地顺应语言结构和语境相关成分而作出的语言选择,该类选择具有较强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用顺应论的重要范畴,语言的三大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使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能作出恰当的选择,从而更好地阐释各种翻译现象,为研究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湘菜菜名英译的顺应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Verchueren的顺应论,交际者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三个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从顺应论的角度来看,湘菜命名与英译的过程就是顺应受众文化语境、心理需求和语言现实做出最佳语言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试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分析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含糊语言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指出语用含糊策略是交际双方根据不同的交际意图,利用语言的三种特性(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并结合语境因素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语言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语言使用的本质,指出语言使用实际上是人们不断地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构建了一个研究语言的新框架。语言的三大特性顺应性、商讨和变异性使语言的选择成为可能。而外语教学从内在属性上讲也符合语言的三大特性。语言顺应论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紧密,对实际外语教学过程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旷燕  刘靖 《考试周刊》2007,(6):45-46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自然语言主要有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本文从自然语言的顺应性来分析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提出语码转换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要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身份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是顺应论,他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因人们顺应的意识程度不同而影响着语境和语言结构间关系的变化.本文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对重复展开研究,讨论了重复结构的类型及其语境顺应性.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使用重复是人们有意识无意识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交际者之所以要使用重复是为了进行顺应,从而实现或接近某个或某些具体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山西省著名商标的翻译现状可以归结为三种翻译方法:汉语拼音翻译、英文单词翻译及字母缩写翻译.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征.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遵循顺应理论,使译文对产品标识及目的语消费者的文化语境作出顺应,从而引导消费,树立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1.
广告语言模因作为广告文化的复制因子同样遵循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其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变异,这些特征和顺应论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特征相符,故此,本文结合模因论和顺应论分析广告语言的传播,认为成功的广告语是以语言模因的形式存在的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模因变异的产物,即广告语言模因是为达到交际效果而顺应交际宿主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流行语随着社会变化发展应运而生,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内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作为一种语言样式,流行语既具有所有语言样式的普遍风格,又具有其独特风格.本文阐述了流行语的含义及来源,同时基于Jef Verschueren语言顺应论中的语境关系顺应,从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语言语境五个方面对流行语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流行语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艳丽 《考试周刊》2011,(2):116-117
本文以耶夫·维索尔论的顺应论为框架.从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三个基本概念,阐释情态动词的使用过程是交际者作出语言选择进行顺应的过程.而且在语言规则、社会文化、心理因素三方面的探讨.论证了英语情态动词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是不断作出选择和顺应的动态过程,揭示了情态动词使用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菜单的汉英翻译可以被视为一个选择过程,这一过程被它的三个属性所决定,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和其他语言使用类型一样,菜单翻译受制于语言及社会一文化习俗。译者应当在翻译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在目标语语言和社会文化范畴做出动态的顺应,以得到理想的菜单译文。  相似文献   

15.
罗忠 《现代语文》2014,(4):124-126
社会发展使广告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研究广告信息最重要的载体——广告语,是有效制作和解读广告的关键所在。任何广告主为实现其广告意图,都会在选择广告语时有意无意地顺应广告受众的心理需求。根据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广告语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因此,广告语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语言选择过程。广告主选择广告语时顺应受众心理有一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得到众多研究领域的重视。根据Verschueten的理论,自然语言主要有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本文主要从自然语言的顺应性角度,探讨分析语码转换的顺应性,认为要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方面考虑语码转换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7.
称呼语是交谈者面对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称呼语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因此交际者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实现交际目的。由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受到语境的制约,交际者对称呼语的选用必然要顺应语境因素,交际者的顺应对象包括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方面的顺应。某一称呼语的使用常常是对两个以上因素顺应的结果。此外,对心理动机的顺应可能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相矛盾。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包括对交际策略和语言形式的选择。选择过程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这三种特性。在语言选择中要注意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的意识程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话语建构中,要运用语用模糊策略,顺应制度化权力和语境化权力,遵循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经济原则,并考虑到话语交际的相关性和得体性,建构适切的话语,进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顺应理论认为语用学是语言使用的一种综观,强调选择这一过程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作用。语言的多样性、可商讨性和顺应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在顺应理论的观照下,词这一文学体裁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加以阐释。顺应理论在阐释词的各种语言现象时有很大的灵活性,该理论还能对词作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及其与其他文本的相互作用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表达和理解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本文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解读,语用模糊是根据语言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的特点,对话语形式、话语内容或语用策略进行选择及推理结果进行判断的动态顺应结果。语用模糊是语言动态顺应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