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报道质量考虑因素,出自英文 Story quality Con-sideration 一词。它指的是编辑、记者用以评价或提高报道质量的一般原则。新闻事实自身具有的新闻价值必须通过新闻的报道形式来表现,而新闻报道能否充分表现出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2.
报道质量考虑因素,出自英文Story quality con·sideration一词。它指的是编辑、记者用以评价或提高报道质量的一般原则。新闻事实自身具有的新闻价值必须通过新闻的报道形式来表现。而新闻报道能否充分表现出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写作的故事化已经被众多新闻媒体所提倡。所谓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这种报道方式用平凡的题材提炼深刻的主题,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情味的因素,使新闻报道情理交融,增强趣味性,加大受众力度,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那么,如何在新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众多新闻报道中,常常会出现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同一事件的情况,但往往报道后的反响效果却是不一样的,角度、视野与立意各不相同,质量差异也非常明显,这就是新闻人常说的选取新闻角度不同的结果。新闻角度就是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我国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为挖矿,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  相似文献   

5.
正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取向或侧重点,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新闻学大辞典》注义: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选择一个好的新闻报道角度能化腐朽为神奇,为新闻报道增添色彩,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反之,新闻角度选择不当,却会  相似文献   

6.
报道视角的偏失对媒体亲和力的损害 新闻报道在进行主题的表达时,首先要选择好一个新闻的报道视角.新闻视角是记者报道新闻的价值观定位的出发点,记者要从不同的方向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使之更好地将真正的新闻价值显示出来,当记者剖析新闻事实、寻找或提炼主题时,不仅要研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深刻意义,而且要寻求表现这种意义的最佳角度和基调.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典型报道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立典型报道的平民视角。一、典型报道突破和创新的必由之路新闻视角是指记者把握、选择新闻角度的着眼点。在新闻采写实践中,同样的新闻事实,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写出的作品会大相径庭,表现出的新闻价值也是高低悬殊。可见,新闻视角是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结论和评价应在报道事实的过程中自然流露”,“报道事实时应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客观公正”等项原则,是新闻规律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从业人员,谁若是跟这些原则较劲,谁就会受到新闻规律程度不等的惩罚;谁能够严格按这些原则行事,那他就不仅能把本身便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的事实写成枪眼的新闻报道,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好评,甚至有可能将本身仅有一般新闻价值、容易被多数记者所忽略的新闻事实,也写成具有较高质量、产生较好社会效果的新闻作品。在这次奥运报道中,上述两种情况在各种媒…  相似文献   

9.
刘寒娥 《新闻实践》2005,(12):34-35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媒体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所谓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这种报道方式用平凡的题材提炼深刻的主题,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情味的因素,情理交融,揭示人性的闪光点,激活人类的情感,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 那么,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故事化方法,体现新闻传媒的人文关怀呢? 用形象的事实说话,突出情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及时地予以报道,这是新闻报道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不是所有题材的新闻报道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就告知给受众呢?这样做是不是都可以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呢?换句话说,是不是抢先报道就一定比压后报道的效果好呢?在新闻采编中,如何把握抢先与压后?这里,我们首先有必要搞清有关新闻价值的几个问题。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价值观应当是记者判断事实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事实能够成为新闻,要看它是否具有以下因素: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震动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  相似文献   

11.
甘社会 《新闻世界》2009,(12):38-39
我们常说,新闻是一种写作。是写作。就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评价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低.在事实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语言表达的“精准”程度显得十分重要。记者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能不能变成“新闻报道”,能不能变成“新闻精品”,关键要看有没有厚实的写作功夫,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对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的记者采访,写出的新闻报道其新闻价值却大有差异。可见,一篇新闻报道新闻价值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报道客体固有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记者主体素质的高低。在通常情况下,新闻事实并非都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常常表现为“显性”与“隐性”两种形式。显性的事实材料一般透明度高,记者在采访中容易把握住它的实质性内涵。而那些隐性事实材料往往比较错综复杂,其本质特点并不是一眼就看得清的。对于这些需要在较大范围加以分析比较,在较深层次上加以开掘提炼的事实材料,记者能不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肯下苦功夫,对于新闻报道的成败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1987年,一场洪水使兰新铁路哈密路段遭到破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新闻报道角度呢?《简明新闻学》中是这样解释的: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即从哪里入手来表述新闻事实,也可以说,新闻角度就是新闻采写的突破口或切入点。知名记者艾丰把选取新闻角度比喻为“探矿”。指出“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报道,找准新闻报道角度呢?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活动都会产生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记者采访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些活动各个层面进行观察与研究,发现不同事实的新闻价值。为了便于让记者熟悉采访领域的活动特点.一般地市级电视台都会按照不同领域对记者进行分线采访的安排,即有的负责时政报道、有的负责农业报道、有的负责工交报道、有的负责文化新闻和社会新闻报道。我曾经在七台;  相似文献   

15.
作为法制类专业性报纸,山东法制报的政经新闻报道,对新闻事实要多一层把关和提升.一个新闻事件,不仅要从其新闻方面考虑,还应对其进行“二次筛选加工”——法律价值的选取.这就要求记者在众多信息中进行筛选加工处理,通过新闻价值和法律价值双重筛选的新闻报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法制特色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报道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受新闻媒体所在国家政策、法令、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到记者立场、观点、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的影响。记者在报道中选择怎样的事实,从哪个角度反映事实,都会渗透着记者的主观倾向。对同一新闻事实,不同国家、不同党派的新闻媒介,虽然都从新闻价值的角度进行报道,但却出现各不相同甚至观点完全相反的新闻报道,这就是新闻的倾向性。所谓“纯客观”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王秋馥  李铭 《新闻传播》2006,(12):60-61
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事物。一是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在选择新闻事实和表述时遵循真实性原则,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来表现,任何杜撰和虚构的做法都是有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的。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流的报道形式之一的深度报道,也理所当然要遵循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深度报道包括通过记者的采访和调查将隐蔽的事实暴露在受众面前的调查性报道和用夹叙夹议手法着重阐述新闻背后的新闻的解释性报道。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为受众提供事实的报道,而新闻采访中情境的不确定性和时间的局限性使记者的新闻选择与价值判断成为一种特殊的决策。本文试图探索影响新闻记者新闻选择和价值判断基本过程的社会心理因素,以改进我们对新闻决策过程的理解,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问题意识也可称作质疑精神,它要求记者围绕新闻事实不断发问。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长于疑,善于问,是记者提升新闻采写水平不可或缺的素质要求。那么在新闻报道中问题意识究竟该怎么运用呢?用于挖掘新闻价值,丰富报道的信息量。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同记者有可能对同一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有不同程度的展现。运用问题意识有助于充分挖掘新闻价值,可提问如下:这一新闻事实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引人关注之处?为什么会这样?其意义是什么?请看下面这则报道:我国将出现…  相似文献   

20.
所谓时政新闻,是侧重于从时政角度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目前,这类新闻报道因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限制了记者的创造性的发挥,报道手法比较单一、刻板。如何使时政新闻报道令人耳目一新,这就需要记者有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善于在时政新闻中捕捉亮点,使新闻报道更加深刻生动。软化时政新闻时政新闻理念创新就是要打破“框框”,使时政新闻回归其作为新闻的本质,不能将时政新闻等同于党政机关的公文。时政新闻因受内容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会议报道程序化,工作报道程序化,不考虑受众需要,只在乎领导的感受,针对这些现象,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