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论传统儒学思想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由该民族的传统的思想、文化长期熏陶、培育、凝结而成的,它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和表现。就我们中华民族而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培育的结果,它凝结了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一般言,儒、释、道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但尤以儒家思想文化最能代表和体现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精神之形成,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最大。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概而言之有家国一体等十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的民族思想初探谭秀华,邵春燕正确地解决民族问题,搞好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多民族国家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民族问题直接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兴衰安危。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幅员辽阔的人口众多的大国,民族问题更显得重要。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也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著《论联合政府》发表五十周年;在这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革命实践和思想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共政权建设理论的转变与发展,正是在这一时期实现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客观要求,推动了中共政权建设思想的伟大转变;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丰富了中共政权建设思想的内容,使之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抗战的发动与个共政权建设思想的伟大转变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世界上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  相似文献   

4.
浅析影响民族大学生思想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抛开影响普通大学生和民族大学生思想的共同因素,分析和探讨了影响民族大学生思想的特殊性,从民族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寻找他们思想的深层次根源,从而在影响民族大学生思想特殊性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把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结合起来,以全面促进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民族思想。这些思想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宝贵财富。中庸与辨证的哲学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和合”的思想、开拓创新的思想,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院校在学生来源和民族构成等方面与其他高校不同,这是由其特殊的办学宗旨决定的。民族院校的学生一般来自多个民族,都在40个以上,甚至一个宿舍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民族,可以说民族院校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般来说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在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思维和行为习惯等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这就要求民族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上要不断探求新路径、新办法。文章重点在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加大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力度等方面发掘一系列新对策,以期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创新应体现在民族高等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21世纪的社会变革和教育自身的改革,对民族高校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使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新形势下做好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改进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把握民族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要处理好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浅谈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任何时代,民族精神的培育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我们也应正视当代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境与矛盾。本文论述并探索了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青少年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等有效途径之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集聚民族精神有力工具。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的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从社会家长、学生、教师甚至政治教师对思想政治课都存在看法。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有些材料滞后,造成当代学生所不能体会难以理解加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平时没有兴趣,临考突击,及格就行的思想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0.
论金庸小说的民族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族意识”是考察金庸小说的一个重要角度,金庸小说描写和展现了民族斗争画卷、民族正义斗争、反对民族霸权、塑造民族英雄、汉族化反省以及反战和平的大同理想等。金庸小说在民族问题上所达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都是罕有匹敌的。  相似文献   

11.
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孙中山与陈独秀对国共合作认识的出发点不同:孙中山试图通过国共合作要共产党人服庸其三民主义,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希望借国共合作壮大自己的力量;对国共合作前途的认识也不同:孙中山是要建立以三民主义为基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则根据马克恿列宁主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在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上,孙中山要中共完全服从国民党的领导,而陈独秀则强调共产党的独立性。歧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两党的理论基础差异、现实政治需要不同,以及共产国际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迹是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关键。在这一事件中,张学良以他特殊的地位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人物。本文试图对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的思想转变,特别是他发动西安事为和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巨大贡献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了不同的对华政策。先后采取了“避免介入”、“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扶蒋反共”政策。“避免介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怂恿了日本的侵略行为;“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政策增强了中国的抗战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大大增强了国民党政府对美国的依赖;“扶蒋反共”政策为战后中国政治留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团结带领全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芷江有幸成为日本投降的接受地。今天,国共两党围绕芷江受降而产生的历史情结、相互认同、民族精神、和平诉求,是推动国共两党交流的强大力量。我们要顺势而为,加强国共两党交流,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俄面对内忧外患的处境,采取了积极的对华外交政策。苏俄对华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个由联合吴佩孚到联合孙中山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使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成为加强苏俄同孙中山联盟的决定环节。经过多方努力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建立,然而由于苏俄对中国革命的实情不了解,过分重视国民党而轻视共产党,因而注定了国共合作破裂的结局。通过分析苏俄对华政策的转变,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6.
全面抗战初期,基于维护其远东安全、避免东西两面被夹击的国家利益的需要,苏联在处理与中共的关系上,一方面从道义和舆论上大力支持中共,另一方面,却拒绝在军事物质上援助中共,而且,片面地要求中共“团结”、“服从”国民党,甚至要求中共在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以保持中国抗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由此而发动的"大革命"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重新分化和组合,对国共两党的重塑和关系变迁,对中国近代史的走向和发展进程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对这段历史的考察,得出了国共两党力量的对比使中共失去了争夺领导权的实体正义性(即不可能出现中共有领导权这个结果),党内合作的方式则使中共失去了争夺领导权的程序正义性(即中共争夺领导权没有合理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抗战后期,国民党对中共实力认识不清,使联合政府的政治取向难以纳入国民党蒋介石的视野;谈判桌上的"以强欺弱",使其丧失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把国内政治问题的解决寄托在对美苏矛盾的利用上,使其丧失了驾驭联合政府政治局势的可能性;对民主党派策略的失误,使其丧失了民心.这四方面的历史性错误使得国民党蒋介石无法把握时代脉搏、驾驭时代潮流,让"联合政府"的可行性选择瞬间化作了一片幻影.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陈独秀所负责任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为,苏联根据自身利益制定的“党内合作”政策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共产国际与中共领导与服从的组织关系使中共失去了领导国民革命的自主权力;国共力量对比悬殊使得革命失败不可避免;陈独秀自身性格亦与“右倾机会主义”定性相左。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是否应该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上,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存在严重分歧。马林提出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方案,得到布哈林的支持,并以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形式确定;在西湖会议上,陈独秀等人以服从共产国际纪律原因,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一度支持了马林的党内联合的主张;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认为马林提出加入国民党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