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从语文教育终极目标的显性呈现方式和隐性呈现方式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知识涉及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三个层面,由此构成语文教学的层次性。其中意义领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成为深度教学的核心和关键。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背景的复杂性,同一文本的人文性可能呈现多向性。因此,开展小学语文深度教学需要审视价值取向,运用主流社会思想引领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便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也自然构成语文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和终极目标。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来,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人文关怀。本文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人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培育学生主体的人文素质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全语文教育以培养“全人”作为终极目标。语文学科承担着育人的重担,促进语文学习与人格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全语文教育实施中,要注重朗读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张丽 《文教资料》2009,(28):73-74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一定要让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的整合正是现代信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对学生的感染是多元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着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对学生的感染是多元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着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孩子的情感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0.
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理念,揭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透过他的语文人格教育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语文教学艺术,引发我们对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价值与实践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中式餐饮空间体现纯正的中国文化氛围,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文章阐述了设计师应在充分掌握餐饮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中国元素的内涵,运用现代的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对中国元素进行组构和变象,取其神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主题餐饮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的论断实际等于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这是他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个科学论断的基本特点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这个科学论断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阳汉画像石与古埃及浮雕壁画表现题材丰富,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独一无二,其中动物的艺术造型与表现手法独特具有个性。通过对动物肖形的文化背景、象征意义以及表现手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二者存在异同的根本原因。并阐述动物形象对现代艺术创作和中国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善恶、是非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思想品德课堂要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感悟和理解社会,促成学生的道德践行,最终实  相似文献   

15.
大学写作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其他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写作教师的教学,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从地方院校大学生写作“先天不足”的具体表现出发,分析了这些“先天不足”对开展大学写作教学的不利影响,并从端正写作态度与养成良好写作习惯、形成健康文风、重树文体意识三个方面提出了“后天弥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20年代,美国电影大量进入中国,主要盛行的有侦探长片、滑稽片和爱情片.美片风行引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关注,但是这种关注呈现出两极化态势.一种是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美国电影,从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给与很高的评价,并视美国电影为教科书.一种是站在民族独立和文化独立的立场上,给与美国电影以冷静的批判,认为美片内容上对社会有危害,并会对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带来双重的侵略.当下,这种两极化观照依然构成中国人对好莱坞电影的基本认知.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代航空器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成立了众多的民航公司。这些民航公司的商标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包含着特定的商业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比较中国和西方的民航商标的差异,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中西方航空标志,从而更加深入地发现其所反映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差异的文化根源,进而对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林 《成才之路》2020,(6):40-41
高中语文知识较为深入复杂,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必要运用多媒体呈现方式创建相应的语文情境。文章分析多媒体呈现方式对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探讨多媒体呈现方式在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时间与空间的观念贯穿于人类认识世界的整个过程,是我国古代宇宙观的重要内容。古代时空图式以时空统一、宇宙万物有机统一、天人合一为基本理念,以象数的形式为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感性呈现。汉代时空图式作为上古时期时空图式的历史资料,是汉代人在科学、哲学与宗教巫术基础之上,以天文历法为构架,以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而形成的以象数、卦气为主要形式的宇宙观图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汉代图书学、易图学、汉画学、谶纬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汉代时空图式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充分体现了"河图洛书"、"式盘和博局图"、"太一九宫图"、"图谶"、汉代博局镜的标志"OTLV"等重要图式,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密切的关系,是进一步认识汉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