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但由于受到自身素质、意识等主观因素和制度、组织、国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政治参与权益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在政治参与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阻碍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本文通过剖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各种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民主的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主要原因,探寻合理规范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由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的路径,这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事关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文章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的农民工进行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政治参与面临制度建设不完善、政治参与渠道受限和政治效能感偏低的制约,因而需要从加强制度供给,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完善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等方面入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主体后,他们的公平意识、维权意识乃至政治民主意识都在提高,如何才能有效实现和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权利,是全社会和政府面临的一项急迫任务.本文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其顺利融入城市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受传统政治文化、政治体制、经济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其政治参与意识还处于比较淡薄的状态。要真正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意识,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农民工的公民文化教育、提高政治主体意识和培育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6.
方小斌  刘菊 《成人教育》2011,31(7):28-29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社会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有着强烈的市民化意愿。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人文素质偏低甚或缺失,不能切合现代城市市民素质的要求,他们在现代城市遭遇物质与精神生活双重窘迫,成为城市"边缘人"。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人文素质现状,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人文素质后补教育,合政府、社会、企业、个体多方举措之效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人文综合素质,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现代城市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物质基础薄弱、制度保障不力、政治文化落后、社会认同感不强等因素影响,其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非制度化参与。为破解这种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困境,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促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活动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不断深入及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扩大的趋势,认为这主要是受物质基础薄弱、制度保障不利、自身素质偏低、利益诉求渠道缺失等因素影响。为解决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带来的弊端,提出了制度化政治参与模式的选择路径。从参与动机、参与效果、参与过程、参与结果等方面分析和探寻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新模式。这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是因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诸多特征,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希望成为城市的正式成员,但社会却还没有做好接受他们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主要在于社会的不公正、相对剥夺感的产生以及社会性歧视等。预防和控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应在充分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社会地位、犯罪原因的基础上,从铲除诱发其犯罪的根源和土壤着手。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形成怨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怨恨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分层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社会下层;从社会身份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边缘人";从社会交往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初级交往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怨恨感的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伤害农民工自我心灵,阻碍社会进步;引起农民工思想混乱,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此提出化解农民工怨恨感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主要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工具性量表,对163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心理资本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处于中高水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学历对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自我效能、韧性和希望三个维度的影响显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工资对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和乐观等维度影响显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对支持利用度"对其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管理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它是社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内涌现出了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较低,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现就西北部(山西省某县)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基于社会管理创新视角,提出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了城镇化的大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但如果他们融入不了城镇,又退不回农村,城市融入生态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城市融入"是一种空间意义上的"融入",而道德融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层面的"融入",是对城市道德属性的选择性适应。从心理行为逻辑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好象生活在"污名化"且不受防护的孤岛上,在道德心理上处于"孤岛化"的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明显底层心理。这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污名化"过程相当普遍地存在,严重影响其道德融入。重构新生代农民工道德融入的社会秩序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日益滋生和蔓延,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有可能激发社会冲突和矛盾。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消解和转化他们的社会剥夺感,在宏观上应给予制度层面的支持和重视思想层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观上则注重从城市、社会、政府、企业和居民着手,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准入和人文关怀。在微观上则应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为其创造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刘斯漾 《成人教育》2013,(10):32-34
文章从个人、企业和社会三个维度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需求进行了分析,论证了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性。接着重点探讨了在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性形塑了这一群体在政治上的特殊性,即身份认同感模糊,成为政治边缘人。这种"政治性贫困"主要源于农民工群体对政治问题认识有限,更多的是外部环境——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如何提高新生代农民政治效能感,提升其政治参与水平,首先要明确其影响因素,并针对现存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生代”农民工既无法回归农村政治生活又不能融入城市政治生活。成为事实上的“政治边缘人”。而 “新生代”农民工的这种“政治性贫困”主要源于目前的城乡二元体制。扫清“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二元户籍等制度性障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化程度、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渠道、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技能,以其政治影响力积极影响政府(或单位)的决策,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共享均等化的城市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其城市融入梦想。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治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由于制度、组织、经济以及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处于边缘化困境.因此,应通过发展经济,制度创新,加强立法,组织工会和提高素质等措施,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与平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进行研究。从他们婚恋现状出发,依据调查数据资料,归纳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特点,并总结其择偶时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要做出一定努力外,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大众也应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敏 《零陵学院学报》2014,(1):75-76,82
农民工出现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见证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要转型,展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社会现象。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的进步,出生于80年代后的农民工群体成了当今社会农民工的新生代代表。文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情况,包括模式和路径,结合农民工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他们选择各种创业模式的特性,从结论中探索他们解决创业模式和路径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