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奇"在中国古代原本指一种流行于明清的戏曲文类,胡应麟在小说分类时使用了这个名称,主要是就一种题材而言,而非小说的文类概念.鲁迅在胡应麟和盐谷温的基础上,创造了"传奇"或传奇小说的概念,使之成为小说的一个文体和文类概念.民国时期的学者逐渐接受了鲁迅的"传奇"概念,而1950年以后的三十年中,由于鲁迅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几种小说史、文学史将其小说史观和传奇术语推广而成为常识.在现代学术史上,古代固有的小说的概念被扭曲,"传奇"的概念被建构,现在到了反思这些概念以及鲁迅建立的中国小说史观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传奇”一词在古代既指由唐代诞生的标志中国古代小说走向文体独立的成熟文言小说,又指明清由南戏发展来的戏剧。在戏剧学上,对“传奇”的理解基本不存疑议:然而小说学上“传奇”之使用有着复杂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能指与所指并不相同,因而造成了小说学上对传奇体小说认识的见仁见智。本文即对“传奇”在小说学史上的发展进行了清理与辨析,解构出各个历史时期“传奇”小说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小说史略》各修订本中,鲁迅对唐代小说的认识经历了“唐传奇体记传”、“唐传奇体记传”与“唐之传奇文”杂糅、“唐之传奇文”文类定名等三种变化情形,是对传统学术与西方文艺理论、史志目录思维与建构小说史体系之目的意图双重把握的不同认识阶段的表现。而前两种认识情形并不具备文体分类意义。后一种认识虽具备文体分类意义,却是在极力推崇西方文艺理论且试图消除传统学术之情况下形成的,存有以材料套框架、以理论隶文献等缺陷,非根植于唐人小说之实情。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对当代语境下的革命英雄传奇小说进行分析,并和其所在的特定历史语境进行比较,强调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季时局震荡,颖悟之士每借小说以增进匡革社会的意识,故而小说之地位大振。稍后,凭借学人的努力,小说研究与政治主盟的主导倾向转而为对小说本体的究讨。自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问世后,“英雄传奇”这一学理类型,由先前的萌动之象一跃而至于诞生。研究史表明:长篇通俗小说的分类纠葛,乃是研究中出现纷争局面的一个起点。从研究进程以及英雄传奇小说自身的特点来说,我们还是宜将“英雄传奇”作为一个学理类型,并将它和历史演义、神魔、世情等小说类型处于同一层级。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研究中存在的队伍建设、研究结构、观念方法等问题,均不容忽视。该论题的究讨,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入。  相似文献   

6.
唐宋元传奇观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奇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唐代开始,不同时代的小说作者与小说理论家,对传奇这一文言小说体裁均发表过不同的见解.本文详细论述了由唐到元传奇观念的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发展史上,人们往往以"唐传奇"称谓唐人小说.实际上,传奇小说的创作兴盛于唐,而"传奇"小说概念命名始于南宋,这是小说史上值得思考的一个学术问题.本文以传奇小说的衍变作为考察对象,阐述了传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唐人杂传体--宋人丽情小说--南宋末期传奇命名及其衍变,传奇小说的概念命名、文体题材特征逐渐明确,其文体类型也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中人神之恋题材故事结局的道教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作用,特别是小说中引入人神之恋题材更是令人拍案称奇,给小说凭添了几分新意,使小说创作有一大的拓展和进步.本文在此认识上对唐传奇中人神之恋题材故事结局进行了道教之阐释.  相似文献   

9.
韩国传奇小说的发展在是中国小说发展的影响下进行的.<金鳌新话>被称为韩国最初传奇小说集,深受明初瞿佑<剪灯新话>的影响.而<金鳌新话>对后世韩国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文言小说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和演变,至唐代产生了传奇小说,从而使文言小说发生了质的飞跃和根本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一)小说观念和创作宗旨的更新:(二)描写对象和题材内容的转变;(三)小说艺术的继承、拓展与突破。这些飞跃和变化说明,以传奇为代表的唐代文言小说已基本上具备了现代文体意义的小说特征,文言小说在唐代进入了成熟和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据此也说明,前人对唐代传奇小说的高度评价是中肯的。  相似文献   

11.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徒生的悲剧性童话作品,倾注着创作主体温暖、诗情和爱的感情激流,这使安徒生的作品在悲剧的叙事中显出特殊的韵味和美学风范。文章从作者对悲剧的温情叙述和对死亡的诗化描述两方面对安徒生童话的悲剧之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日常交谈和文学作品中一重普遍的现象。传统上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本身是作为添加在语言之上的装饰而存在的,因此隐喻在修辞学中的功能要服从于修辞的总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不但有修辞功能,还具有语言学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本文拟以张爱玲《传奇》中出现的隐喻为例,从隐喻功能的角度对其加以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13.
梅尔维尔发表于19世纪50年代的短篇作品十分讲求叙事的艺术性。以《广场故事集》的标题故事为例,该故事的表层文本表现的是叙述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导致的失望情绪。但分析显示,故事的叙述速度渲染了叙述人在仙境之旅之前、途中和之后的心境变化过程;典故和意象等心理指涉的不断重复揭示了叙述人接近事实真相时失望情绪的不断强化;语言的节奏变化作为达到情感形式的有效媒介参与了意义的生产过程,与叙述速度和意象重复一起,建构了故事的潜文本意义: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不可缺少适当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童话作文是顺应小学生心理特点的重要写作手段。在童话创作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不同年段设立不同的创作目标,并依据欣赏童话、品读童话、创编童话三个环节,运用相应的方式帮助学生创作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15.
列斯科夫的讲述体小说的文体具有非常显著的独特性,其中来自人民中的故事讲述人超越作者——叙述者主导叙事,成为小说话语的主体和客体,从而改变了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内在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的中国原创童话不仅数量上呈现出兴盛局面,而且在童话美学品质与创作风格上也进入了超越和多元的阶段.本文从长篇童话著作、中短篇童话集和单篇创作几部分入手,对2004年童话创作做出全景式的解读和分析,认为其总体上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幻想激情以及祛除浮躁的写作姿态和深度努力.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详细总结了童话创作在这一年的总体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18.
童话(英文)     
A crow and a fox Once upon a time, a crow and her children lived at the top of a tree and a fox lived in the hole under the tree. One day the crow found a piece of meat. Holding it in her mouth, she flied back home. As the hungry fox saw this, he  相似文献   

19.
数列趣谈     
本文指出了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实例阐述了等比数列有变化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徐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生成并流传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其种类丰富多彩。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切入,以徐州民间故事中的神话故事和精怪传说为解读文本,探求徐州民间故事丰富性中的统一性——民间观念的趋向。由此折射出民间故事生成、传播和常胜不衰的大众心理机制,彰显出徐州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