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流行语深刻反映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使用和认可,也得到各学界的广泛关注。汉语流行语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口语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却没有相关的明确论述。本文从汉语流行语的发展、研究现状等展开分析,对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并对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课堂实施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流行语自身特点、留学生需求和汉语教学大纲、汉语教材滞后等来看,对外汉语教学中流行语教学的必要性不容忽视。加强流行语教学的规范性就要首先从数量范围上进行规范,同时,教学中注重流行语使用场合的教授。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会对汉语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与汉语的发展规律并不冲突,它仍然是遵照语言的规律而产生、发展、变化的。首先,网络流行语符合汉语的使用特点;其次,体现了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可变性的特征,符合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同时网络流行语在产生、发展过程中获得了社会大众的集体认同,也会促使其进一步流行。因此,网络流行语并没有污染汉语。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行语日渐成为一种话语时尚。"纠结"这一校园流行语的广泛应用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心态和社会价值观。只有正确对待校园流行语,才能使其朝更加健康、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汉语流行语是当代社会的缩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为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合理的翻译策略颇具科研价值。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类似的因子,不断地经过模仿而传播。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模因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汉语流行语一旦出现,会成为强势模因,人们会大量模仿进而使之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在翻译过程中,汉语流行语模因经过复制传播四个阶段,又有不同的基因传播类型,所以有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流行语的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的,但对流行语概念的认识并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在对流行语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归纳出流行语具有时效性、时尚性、创新性、模因性、草根性和游戏性等特点,并就流行语的流行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校园新词的产生和流行。粉丝、PK等新词随着超级女生的走红迅速在校园流行。五彩缤纷的校园流行语有吸收外来词、新造词、旧词变新词等多种来源和产生的途径。校园流行语不但可以丰富汉语词汇,同时,也是了解青少年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现在,在日本流行语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一种文化,经常能听到流行语。每年年末都会举行流行语颁奖典礼,关于流行语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因为流行语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它不仅代表了年轻人的时尚观,而且体现了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状况。但流行语的使用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应该注意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9.
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交际方式和交际环境的日益更迭,随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而受众的广泛使用,使得这些网络语言迅速走红,成为当下时尚的网络流行语。文章主要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以及对最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深度剖析,从新媒体作用、受众影响以及语境关联的推动三个方面,阐述了“沉默的螺旋”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流行语,并很快进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成为青年学生最喜欢的口头禅.本文通过分析作者从南京市几所大学现场调查收集而来的语料,以汉语语法学、话语分析学、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总结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产生方式及其反映的价值观念.笔者认为社会应该对青年流行语抱着"描述性"的态度,并从中发现问题,做出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俞洁伟  王慧 《考试周刊》2012,(11):18-19
汉语流行语正在渐渐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流行语的日译研究受到重视。作者通过对流行语产生背景和原因,以及日译方法的研究.探讨了如何将现代汉语流行语日译得更加自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在研究汉语流行语的产生、来源和特点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汉语流行语的英译方式。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它时尚、简便、形象、通俗易懂,又代表了个性时尚,创新彰显着当下流行趋势,因而深受年轻网民的喜爱。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它却造成了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同时也影响了汉字规范化的进程。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对传统语言的一种刺激和挑战,也是对其的一种推陈出新。因而,我们要取传统语言精华,去其糟粕,引导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一种时尚语言,以其幽默风趣、简洁明快、形象传神、新颖别致等特征为大学生所喜爱,它在社会语言大环境中蓬勃发展而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代大学校园生活,体现了大学生共同的心理积淀和情感诉求,是校园文化内涵和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的体现,本课题通过研究校园流行语这一语言现象,深入分析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使校园流行语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以2016—2021年的中日十大流行语为语料,对其构词方式、内容取向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基于认知理论对流行语的产生理据进行了说明。结果发现:中日流行语构词法基本相同,都有复合词、派生词、缩略词、借用词、旧词新用这五种形式,但是由于汉语和日语所属不同语系,导致两国上述不同种类的构词在数量上呈现差异。从内容取向来看,汉语中的时政相关类、情感表达类流行语比日语多,日语中的纯粹娱乐类流行语比汉语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流行语相继出现.这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欢愉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现代汉语词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网络流行语以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影响着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17.
高校流行语是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调节情绪的途径。高校流行语的主要特色包括幽默、宣泄情绪、追求时尚、张扬个性,本文也主要从这四个主要特色来对高校流行语进行分析,并且也举出了能够代表本时代的一些高校流行语。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少年流行语特指在中国境内的青少年中使用频率高的词语。经对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对中国青少年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流行语的来源、特点、现状、兴盛的原因等方面。研究成果表现出了研究内容丰富、角度多向、方法多样的特征。对青少年流行语现状应开展持续性的研究,对影响中国青少年流行语健康发展的因素及引导中国青少年流行语健康发展的对策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流行语举隅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创造、起用和吸收等方式产生了许多新词语,使现代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很多成为流行语。流行语较一般的词语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即人们对指称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观念、文化心态、审美取向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社交网站的迅速普及,网络流行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迅速被制造并传播流行起来,也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鲜的话语形式,记载着深刻的社会记忆,也直接反映了当前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趋势。本文借助网络上搜集到的常见流行语来对其构词法展开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构成与传播方式,并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做出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