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游峰的扫路人》有这样一段话:“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2.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的老人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教学这一课中,我品出了语文课的“语”,语文课的“情”。现摘取两个片段与大家共赏。【片段赏析一】因势利导,品味人物的高大师:扫路人的哪些地方让“我”敬佩?生:(读“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这说明天快黑了,扫路人却要一级一级地扫下900多…  相似文献   

3.
王鹏 《成才之路》2011,(23):91-I0020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自己在游天游峰时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悟老人自信、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呢?一、创设情境,品扫路之难教学中我紧扣"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这句话,通过两次情境的创设,引导学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位教师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的片断:师:无限风光在险峰,饱览了天游峰的险峻之后,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采访那位天游峰的扫路人,随时记下你的采访收获。(学生读书、批注。)师:把你了解到的关于老人的情况交流一下。生1:老人性格开朗,衣着简朴。他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生2:老人很健康,他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他每天扫九百多级台阶,也不嫌累。生3:老人穿着一套褪色的衣服,脚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生4:老人年过古稀,但身体很好。他喝雪花泉的水,吃自己种的菜,过得很快活。生5:老人快乐、自信,对生活充满…  相似文献   

5.
王芳 《中国教师》2010,(12):45-47
<正>不久前,笔者做了一次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本文描写了一位天游峰的扫路老人每天攀登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清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听了两节语文开放课。听罢,脑海里唯有一大片散乱庞杂的知识点,没有一条清清楚楚的主线贯穿其中。先看《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主要教学环节:(1)抓住关键词句,联系生活经验及画面,想象天游峰的高与险。(2)理解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是为反衬出扫路人的自强  相似文献   

7.
【教材解析】《天游峰的扫路人》写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每天在天游峰上来来回回地扫着石阶,把别人看来单调、繁重的工作当做乐事,简单生活,融入自然,是一位真正的自然老人。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天游峰的险以及游人爬天游峰的累和老人面对这一切的坦然的态度进行对比,赞美了老人充满享受的工作态度,又通过我和老人的一番对话,赞颂了老人简单朴素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8.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攀登天游峰下山时邂逅一位年届七旬的扫路人,被他那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感染,与老人相约30年后再去拜访他.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决定把朗读课文、感悟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作为教学重点,设计了三重对话.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那种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上十分传神.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努力践行着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对话--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课上,我没有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拘泥于作者的文路,而是引导学生与课题对话、与天游峰对话、与扫路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从而共同走进文本的深处.  相似文献   

10.
一、回顾复习,进入文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游天游峰认识了一位扫路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本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2)练习感情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朗  相似文献   

11.
【教材解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文章中,作者对这位老人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每天在天游峰上来来回回地扫着石阶,把别人看来单调、繁重的工作当做乐事,简单生活,融人自然,赞颂了老人简单朴素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2.
《预习菜单》不但可以有效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而且给我们教师的第一课时预设提供了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菜单》中出现的“情况反馈”进行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国标苏教版第十二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我就在课前设计了一份《预习菜单》,然后根据学生《预习菜单》的反馈情况及时地调整了我原先的教学预设,让我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学,真正做到了“扎实、朴实、真实”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3.
曹丽 《中小学电教》2010,(10):139-139
<正>教学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通过朗读训练,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段]师:险峻的天游峰上有一位可亲可敬的扫路人,想认识他吗?请大家浏览课文,用“”画出并朗读文中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生轻读、圈画)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在天游峰你所见到的扫路人?生:(1)“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  相似文献   

15.
刘锋 《四川教育》2008,(9):32-33
[案例]孙双金老师《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 生:孙老师好! 师:哦,知道我姓孙,孙悟空的“孙”。谁告诉我孙悟空有什么本事?(生笑)  相似文献   

16.
一、“惑”起“自主”这是我校小学四年级两位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片断: 1.《天游峰的扫路人》  相似文献   

17.
李修成 《师道》2010,(7):63-63
最近我镇举行小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活动,执教了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这节公开课效果还不错,得到了校领导和评委老师的好评,我知道那是领导对我的鼓励。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5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紧扣关键词句,通过语境创设、品读比较等方法感悟老人自信、豁达、乐观的精神及其生活境界。3.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教学过程一、走近天游峰,知其险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游峰扫路人》,读题。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理念】《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散文,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游览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扬了一位扫路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文本以生动的人物言谈举止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揭示人物个性,同时注意运用对比映衬,突出扫路人的老当益壮。这样的文章教什么?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5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紧扣关键词句,通过语境创设、品读比较等方法感悟老人自信、豁达、乐观的精神及其生活境界。3.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教学过程一、走近天游峰,知其险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游峰扫路人》,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