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世纪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理念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刘军 《编辑学报》2001,13(2):63-6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编辑观必然要受到现代编辑理念的冲击,阐述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期刊编辑在思想观念,编辑手段,出版方式等3个方面的创新意识和操作策略,论述了编辑创新理对办好科技期刊,推动知识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编辑手段的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平心 《编辑之友》1999,(4):8-10
编辑出版工作主要由编辑主体、编辑对象和编辑手段三部分组成,这就和组成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一样,其中编辑手段主要是指编辑方式和编辑工具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手段的现代化是编辑出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没有编辑手段的现代化,编辑出版工作的现代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生产工具永远都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我们永远都不能轻视生产工具和技术革命对人类文明的作用和影响,蒸汽机的发明曾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同样,电脑的发明必将导致人类信息产业和新闻出版业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编辑活动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是编辑行为活动的主体,其行为状态既决定了编辑工作过程的运动状态,也影响着媒介发展的生命力.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没有创新的工作也是没有希望的事业.置身在科学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编辑主体来讲,创新应该是现代编辑主体的工作理念,也是一个传媒发展的灵魂,而这灵魂需要编辑主体通过辛苦的劳动去培养和塑造,编辑所从事的传媒质量如何就集中地反映在编辑主体在媒介建设的创新思维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主体的实践活动与知识创新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编辑实践中美的建构邱建国【齐齐哈尔】编辑实践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化科学成果只有通过编辑活动的中介,才能最终进入流通传播渠道,从而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从美学角度论,编辑实践同人类的一切活动一样,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来运行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报纸功能日益复合化,编辑在各类信息的加工处理中起着核心的整合作用。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对现有资源进行二度整合,其中包括稿件的选择、标题的制作、版面的分割等。在这里,编辑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笔者认为,就编辑本身来说,还是应确立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本地新闻,编辑则处于非常明显的主体地位,起着组织策划、编辑制作、后续反馈等作用。一、编辑主体地位实现过程中的五个互动编辑要实现其主体地位,心中必须有全盘。要自觉地培养和运用一种既包括宏观思维,又包括微观思维的综观思维形式。要达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美国出版界,图书的编辑方式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在大出版社中,组稿编辑(acquisition editor)忙于开发适销对路的选题,寻找畅销书作者以及选购书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需要耐心细致的文稿审读加工工作,出版社也要求文稿经纪人提供经营深加工,最好是可直接投入生产的书稿,为解决出书越来越多而社内编辑精简的矛盾,自由编辑现象应运而生,一支数量庞大的自由编辑大军,很好地解决了书稿编辑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正在和将要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出版业刚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正处在机制转换时期,对于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编辑的角色和作用,编辑界存在着一些困惑,突出表现为放松甚至放弃编辑主体的创造性作用,没有了自己的个性、理念,没有了自己明确的生存发展思路,而只是一味地迎合市场,在市场上处于盲目的感性状态。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编辑的主体意识和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编辑的创造力,建立现代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作为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编辑所起的作用日益彰显。编辑工作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和职业特点,而编辑主体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编辑工作的价值和质量。可以说,编辑主体的发展是编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当前,在编辑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一种片面强化编辑客体、编辑过程的倾向,从而忽视了编辑主体的能动作用,忽视了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笔者认为,正是由于编辑主体意识的淡化,导致了“编辑误区”的产生。“编辑误区”的主要表现所谓“编辑误区”,是指有违编辑活动自身的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9.
任火 《中国编辑》2006,(4):33-35
这是一个从蒙眬走向清晰、从离散走向凝聚的命题,这是一个从一维走向多维、从起点走向终点的命题。在这里,我们将做一次由学术本体向生命本体的转换,做一次由个体生存状态向群体生存状态的价值追寻。在这里,我们将以生活的眼光审视编辑活动,观察编辑群落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透视编辑群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结构,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自己。这将使我们的命题具有新的高度和终极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编辑情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牟进 《编辑之友》1999,(5):52-53
编辑情感是编辑学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形成的编辑活动的关系上是认知和情感的关系。认知伴随着情感,情感升华着认知。所以,列宁曾精辟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lO月版,第255页)。审视编辑和编辑活动,首先应深刻认识编辑情感问题。进而秉要执本、  相似文献   

11.
情感与编辑敬业的自觉性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肖力华 《编辑学报》2003,15(2):87-89
情感在人的心理和实践活动中具有开端和动力的作用。编辑主体在从事编辑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一定的情感,这种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对编辑职业认知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编辑一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培养编辑主体健康、积极、稳定的情感,对提高编辑主体敬业的自觉性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变革与编辑的转型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29  
钟天明 《编辑学报》2001,13(2):91-93
论述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及其生存空间的变革,为适应这种变革,科技期刊编辑应尽快转型,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型,知识结构的转型,编辑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型,以及编辑社会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媒体融合不仅引发编辑出版流程再造,而且导致编辑力的构成和特征发生很大变化.融合传播环境下,编辑策划力的集成性,资源整合力的跨界性,加工力的多态性和传播力的发散性,都进一步突显.编辑力构成和特征的演变,实质上反映的是媒体与编辑的关系,以及编辑参与媒介生产和传播过程的地位、作用和方式的动态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刘行敏  李鑫 《编辑学报》1999,11(4):195-197
论述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作用 ,即对知识的传播作用、鉴审作用、增值作用、培养创新意识作用和扶植科技人才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林森 《视听界》2002,(2):23-23
提起新闻敏感,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仅仅把它和新闻记者联系起来。事实上,广播电视编辑有没有新闻敏感,是和新闻记者同等重要的,有时甚至超过了后者。记者常常在事先想点子,即靠自己的新闻敏感去捕捉、采写新闻。编辑则常常在事后想点子,即靠自己的新闻敏感去鉴别、挖掘新闻。他们常常面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加入WTO及新的著作权法的出台,出版业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在不断改善的法律环境下,如何避免侵犯他人著作权、如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问题。本文从编辑职务行为的角度来探讨图书编辑活动与著作权侵权之间的关系。一、编辑行为的属性与责任划分编辑作为图书出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担负着对所编图书审读把关的职责。如果编辑尽心尽职尽责,既把住了关,又避免了在工作中发生侵权现象,则不会出现著作权侵权问题。倘若编辑没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出版纪律,没有认真把关,甚至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则侵权是不可…  相似文献   

18.
编辑主体情感与编辑文本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定层面上来看,审读活动是编辑主体的情感活动过程。没有情感就没有编辑对职业岗位的价值及理想的追求,就没有对真理、真知及科学精神的热诚,就没有对人类进步文明的期盼和对传承、创新人类精神文化的追寻。编辑的情感特质渗透与显现于编辑的审读动机、审读心境、审读人格中,并对审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虹 《编辑之友》1997,(1):14-17
如果把出版业比作一个系统工程.总编辑就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对总编辑而言,每个编辑都是实施这个系统工程的执行者或叫作操作员。而就每项工程而言,编辑又是其项目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可见,职业特性决定了编辑实践之际的主体地位,编辑的主体地位进而要求编辑应培养并强化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青 《编辑学报》1994,6(1):1-3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