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皓亮  靳赫 《青年记者》2010,(16):45-46
1815年创刊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史发展的第一页,而1834年1月发表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上的《新闻纸略论》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拉开了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晚清出现的期刊繁荣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件盛事。自1815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出版了第一份中文的近代化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到1902年梁启超统计全国存佚报刊时已列有124种。辛亥革命后,“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一时报纸期刊风起云涌,蔚为大观,全国报刊达500家之多。跟  相似文献   

3.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下简称《察世俗》)以其为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受到中国报刊史工作者的广泛注意.可是人们对它的了解却少得可怜,迄今所有中文的介绍材料,基本上没有超出《中国报学史》一书所涉及的范围.这就使得有关研究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这个刊物作些比较详细的评价,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对海外报业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已开始重视。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些报纸是国际新闻事业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也是中外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起源对海外华文报业的起源,学者们从不同的概念出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沿用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的材料,认为“海外中文报刊的鼻祖,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是将杂志包括在内的报刊史的角度。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及随后在巴达维亚等地出现的类似出版物,“主要任务是宣传基督教义及介绍欧西新知识。新闻报道还是处在次要地位”,“由刊物内容及出版次数来看,充其量,只能说这是杂志而已”。他们认为“完全具备现代报纸各种特征的刊物,都要等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从新闻史而不是出版史的角度看,这种观点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读《新闻与写怍》1989年8期上刊载蓝鸿文同志文章《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其文说“1815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标志着我国近代报刊的开始”。这引起了我对中国近代报刊起始的思考。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报刊的起始呢?是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态来决定呢?还是以历史上最先找到的某种正式出版报刊来决定呢?这是一个应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7.
《科技编辑研究》2003,15(1):32-32
1.境外传教士所办第一份中文期刊 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连共同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察世俗”可能是英文“Chinese”的译音,“每月”即日刊,“统记传”即杂志的意思;该刊每期五至七页,约2000字,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近现代报刊概况 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于19世纪早期.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东南亚的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它是我国领土上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9.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早期外报侵华史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东西洋考》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它不仅以其为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个刊物在继承《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察世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办报方针,在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策略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与此相联系,报刊业务也出现了一些显著变革.《东西洋考》是时代的产物.它敏锐地反映了外国侵略势力对报刊宣传的新要求,同时也展现了中文外报发展的必然趋向,了解这个刊物,是了解早期在华中文外报发展的一把重要钥匙.出版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期刊编辑工作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阳 《中国编辑》2003,(6):36-40
期刊的发展,在我国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 782~1 834)和米怜等共同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在马六甲创刊,这是近代以来以中国  相似文献   

11.
1815年创刊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史发展的第一页,而1834年1月发表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上的<新闻纸略论>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①拉开了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史料考证方法,对《吴医汇讲》出版形式、内容、编者意图、作用功能再次进行考证。分析1927—2018年有关《吴医汇讲》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研究的主要著作和学术论文,研究18—19世纪东南亚一带华人的数量、生活及文化。认为:中国期刊与中文期刊的概念不能混淆;《吴医汇讲》是由我国古代图书衍化发展而诞生的,是我国期刊的发端;学界普遍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本中文期刊的观点缺乏科学统计;在姚远等的《再论吴医汇讲为中国科技期刊的肇端》一文基础上,发现《吴医汇讲》第11卷可能为单卷发行文字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由中国报业协会和中国期刊协会主编的《中华百年报刊大系》一书,即将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开始,对自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以来的中国华文报刊进行了全面整理,按照一文一品,一图一表的形式,将中国近代、中国当代的几乎所有报刊作了图文展现。全书所收报刊总数超过1.2万种,图集1.5万幅以上,分门别类,详加著录,精编精印,并配有电子光碟。《中华百年报刊大系》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14.
距今约200年前的1815年.受英国伦敦传教会派遣前往中国传教的米怜牧师和马礼逊牧师.为了更有效地传播基督教义.创办了一份中文报刊.名〈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相似文献   

15.
陈江 《出版史料》2001,(1):114-121
我国境内最早出现的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的英文名称是“Chinese Monthly Magazine”,按照现代的译法就是《中国月刊》或《中文月刊》。这份刊物于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8月5日创办于马来亚的马六甲,木板雕印,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的海外华文报刊□王士谷海外华文报刊已经有了180多年的历史。据一项最新的但仍是不完全的统计①,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至1996年,海外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出版过华文报刊,累计总数为3,976种(内日报657种,期报975种,期刊...  相似文献   

17.
从1815年到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除《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等六种中文报刊外,外国侵略者还在中国境内出版了十几种外文报刊。其中,1822年在澳门创刊的葡萄牙文《蜜蜂华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外文报刊,1827年在广州创刊的英文《广州纪录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英文报刊,这些外文报刊大多是商人主办的,大部分是周刊,既登载新闻、行情、船期和广告,也登载介绍中国政治、历史、经济、地理以至军事等  相似文献   

18.
吴静 《图书馆杂志》2008,27(6):95-96
1665年法国出版的《学者杂志》被认为是杂志的始祖,1815年8月15日,创办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则是世界上第一本中文近代刊物,1833年,伦敦会传教土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杂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期刊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文化、政治、科学和社会都得到了相应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早的中文月刊,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主编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1822年在澳门出版的《蜜蜂华报》,葡萄牙文。第一份华侨中文报纸是1854年在美国旧金山出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戈公振在其力作《中国报学史》一书中,曾指明:“米怜创《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其内容有言论,有新闻之记载,是为我国有现代报纸之始。”戈公振的这个观点为后来的新闻史研究者们所接受和沿袭。然而,我在阅读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后,觉得这个观点似乎是难以成立的,它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首先,从大的历史环境中考察。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发端的,这是史学界经过充分研究和严格论证后得出的结论。而《察世俗》创刊于1815年8月5日,把它列为近代化的中文报纸,显然与中国的大的历史环境产生了违悖,《察世俗》提早25年进入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当然,我们不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