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容简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那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呢?教育是一门学问,如果家长在不知道“什么是好孩子”之前,便盲目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教育孩子,甚至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就会毁了孩子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2.
卫如 《江西教育》2006,(5):17-18
在当代家庭中,最牵动家长心的问题便是“如何教育好子女”。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家长就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教孩子背故事,学算术;孩子再大一些,家长就把孩子送进经过慎重选择的学前班,让孩子学舞蹈,弹钢琴;上学后,更是为了把孩子送进好一点的学校,  相似文献   

3.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唱响德育教育的“同一首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教育,有意无意的陷入教育误区。譬如好哭好闹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一耍赖,家长就感到束手无策,于是就吓唬孩子:“再哭,再哭喊医生来打针”。孩子知道打针的滋味,不敢再哭闹了。但是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埋下了“怕医生怕打针”的病根。春天来了,学校为了预防传染病,决定对幼儿注射脑膜炎、腮腺炎疫苗。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打针,幼儿园老师鼓励儿童:“打针不疼,比比看谁最勇敢”。孩子有心病,就不相信老师的话,结果医生还没有开始打针,教室就哭成了一片。  相似文献   

4.
王小波 《家庭教育》2007,(4S):10-10
在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的过程中,家长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认为“小时说谎不用管,长大了就好了”。有的孩子喜欢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还谎称是小朋友送的。对于这种“顺手牵羊”的行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充其量只能算是爱占小便宜,没必要小题大做。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马上暴跳如雷,不问青红皂白。严厉斥责,甚至大打出手。其实,孩子说谎可能是因为害怕惩罚,或是为了得到表扬、为了争强好胜、出于想象.或只是为了开玩笑……[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推崇“吃苦教育”.反映了一种教育的无奈和无力。生活本来就有苦有甜.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一点.并从中获得教益和锻炼。那么,为什么有些家长们还要送孩子专门去接受“吃苦教育”呢?这涉及独生子女时代的种种教育误区,值得全社会认真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05,(10):49-50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大人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在成人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理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在一些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实际上,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也不可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8.
逗逗 《陕西教育》2005,(8):26-27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儿童智宝新世纪好妈妈”评选活动中.10位妈妈当选“新世纪好妈妈”.清华大学的陈京琳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子之道,使他的儿子张雨辰.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成了一个网络高手,由此.她获得了“网络妈妈”的称号。现在.许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痴迷于电脑游戏而发愁.那么.陈京琳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相似文献   

9.
徐群  钱俊枝 《教书育人》2001,(15):44-46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乏其数,他们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但苦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是单位、家庭的主体,工作量大、家务活重,因此与孩子交流较少,即使关心,也只停留在孩子考了多少分上。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后,教育的任务就交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了,做家长的只要能保证他吃好、穿好,供他完成学业,就尽到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了。这些认识都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所在。班主任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育》2010,(9):6-7
孩子入幼儿园后.家长们往往如释重负:好了,难题总算交给了老师!好像自己成了教育孩子的局外人.其实.家长不应该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老师.而自己做“甩手大老板”。  相似文献   

11.
陈洪 《宁夏教育》2006,(9):69-69
为孩子乱“撑腰”的现象在不少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别人打你,你也打他”、“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他若打你,我明天就揍他”,等等煽动性的话语,成为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家长疼爱孩子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孩子在被“欺负”,受“委屈”之后,家长总是对孩子灌输“报复”的思想,大讲“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或者亲自找老师和同学的家长理论,甚至直接上阵进行报复,那就不对了。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2.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3.
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对只有充分准备做父母而绝没想到要做“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的入学问题、教育问题和孩子的成长问题会使家长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家长必须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能力来面对现实、面对孩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培养孩子就得走进孩子的心灵……”4月14日.武穴市实验中学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正在隆重举行。来自该市2000多名学生及家长参加了“知心姐姐”朱虹的这场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  相似文献   

16.
“你不可救药.无可挽救了”、“你这孩子就是贪玩.不是读书的料”、“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没有记性.真是木瓜脑袋”、“某某与你同龄样样都行,就你不行”、“像你这样.今后只能上街拉板车混饭吃了”等等.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训斥孩子。  相似文献   

17.
雷敬 《家教指南》2003,(4):59-60
对孩子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外教育”,其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自明。许多成才者在回忆其成长历程时都不无感慨:是严谨而规范的“课内教育”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是丰富而有趣且适合自己的“课外教育”促成了日后事业的成功!然而,生活中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没啥特长,就知道玩。”感觉“课外教育”无从抓起;或者,孩子十分迷恋某项课外活动,家长却不知如何帮忙。看来,在对孩子实施“课外教育”之前,家长应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修养,至少应知晓自己该干点儿啥。———善于“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与爱好往往是通…  相似文献   

18.
日前,据《楚天金报》披露,小学生的“占坑班”让孩子、家长苦不堪言。有的小学生二年级“上了这条船”,三年级就戴上眼镜,六年级四个月内经历七次“奥数”竞赛,身心疲惫。家长抱怨“一个孩子上培训班,全家跟着受累。没有几十万元就没有好的教育”。但花大钱就能买到好的教育吗?  相似文献   

19.
周梅 《上海教育》2013,(25):80-80
2013年初,上海市教委开始在黄浦区、金山区的小学一、二年级进行等第制评价试点,金山小学是其中一所试点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和进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八个“第一”入手,将试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快乐而无压力的起点才能让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第一次家长学校课程。从家长拿到我校录取通知书起,我们的家长学校就启动了新生家长教育课程。在新生家长会上,我们为家长提供的课程有“怎样度过关键的两个月准备期”“一年级学生家长须知”“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心理干预”“好习惯奠定人生好基础”“误区——历届一年级孩子与家长所犯之错”等,这些课程让家长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热点”“兴奋点”是进行教育的好机会,不少家长无视孩子的热点,往往失去很多教育机会。孩子也有热门话题,结合孩子的热门话题和孩子聊天也是教育的好时机,如孩子爱下棋,家长就和他下棋,边下棋边教育他要克服马虎的毛病,一马虎全盘皆输,孩子很自然地就接受了教育。孩子爱看电视,家长就可以结合电视节目的情节教育孩子,影视节目中有很多教育因素,家长要抓住机会和孩子讨论,深化教育。有的孩子爱玩,家长就可以结合玩对孩子进行教育。一个孩子爱玩汽车玩具,家长就和孩子一块玩,孩子高兴极了,这时家长说:“这些汽车太落后。”孩子说:“全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我这都有。”家长说:“那算什么先进哪,现在世界上的汽车事故那么多,要是能造出不出事故的车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