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浪潮席卷全球,国内高校MOOC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作为我国高校MOOC平台本土化的典型代表,受到了学习者的广泛关注.作者通过对“学堂在线”平台中四门MOOC课程的学习,以库伯体验学习理论为视角,基于课程的授课团队、学习者和学习同伴、以及教学内容等三个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MOOC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高MOOC课程质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MOOC(慕课)在全球掀起了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热潮。目前,网络开放课程已经迎来了MOOC3.0时代。文章通过分析各大MOOC平台的优势与缺陷,为MOOC3.0时代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和策略制定提供了思路。同时,指出高职院校应该借鉴国际顶尖MOOC平台的建设经验,结合中国特色建设高职院校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刘丹  黄冠 《教育技术导刊》2015,14(2):161-162
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开放教育领域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具有免费开放、大规模、社会性、自组织等特点,推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到了迅猛发展。论述了MOOC和混合学习模式的发展历程,分析了MOOC特性,对利用MOOC平台开展《大数据与信息传播》课程混合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慕课"的兴起,倒推我国教育模式的改革,并将在线网络教育推向了最高峰。首先阐述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教学模式的特点,介绍了我校汽车涂装技术课程基础,进行了基于MOOC示范项目的情境设计,构建适用于MOOC的知识碎片化的任务单元教学内容,从而建设开放性平台,最后总结了《汽车涂装技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6,(5):98-101
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冲击着全球的高等教育,在各个MOOC平台上,计算机课程的资源最丰富。以MOOC课程教学模式为背景,依托国内、国外的MOOC平台,在学校内部构建信息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是当下较现实的做法。信息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包括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三大模块。三大模块是一个整体,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是围绕"学习效果最优化"的中心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在线教学模式以极快的速度席卷全球.从合作大学、课程数量、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评估、学习成果等角度对全球MOOC的三大平台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MOOC的普遍特征,并论述了MOOC在我军官兵终身职业教育发展实践中的可行性,探讨了借鉴MOOC理念模式,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开展远程教育实践的优势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好书推荐     
《基础教育课程》2014,(11):78-78
正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作者:李曼丽等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2月推荐语: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论及网络和移动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形式。本书聚焦于MOOC的基本特征、MOOC背后的教育理论基础与课程设计理念、MOOC的制作与教学过程等,为教师教学、教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MOOC平台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兴起为传统大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等四个国内主要的MOOC类平台,并初步分析了MOOC对高等教育的可能影响和MOOC在高教应用中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MOOC作为新的开放资源模式和在线教学模式,其迅猛发展的态势引发了全球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作为从事多年开放教育的一线教育实践者,笔者在Udemy平台上创建了自己的课程,体验了大规模在线教育教学模式,并对MOOC课程教学设计要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职学生主体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数据,了解高职学生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学习现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平台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及教学模式,给传统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震动。本文对MOOC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特征、发展所面临的的挑战等方面展开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开放教育领域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具有免费开放、大规模、社会性、自组织等特点,在2008年推出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代表了开放课程发展的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十门MOOC课程的调查和分析,介绍了MOOC课程模式的发展过程,剖析了其运行模式和技术特点,讨论了其优劣势和适用范围,以期能够将该模式介绍给国内开放教育的研究者和先行者.  相似文献   

13.
近日,清华大学打造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MOOC,中文简称“慕课”)“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正式开放,这是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7门课已陆续上线。未来,该平台仍将不断上线国内外名校课程,在“网上学堂”,学习者可以修习多所名校的学分,高中生也可以借此先修大学学分。“学堂在线”由清华大学的技术团队历时四个月研发而成,它采用了一部分edX的开放源代码,与edX功能类似,支持在线播放课程视频、网上讨论、在线答疑等,是全球首个中文版MOOC平台,主要面向全球华人以及希望以中文为载体学习的人们。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的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远程教育发展步入了新的征程。作为中国远程教育领域的先驱,开放大学亟需探索吸收新型多媒体教学理念及手段。新兴出现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开辟了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的新的发展思路,其多元化的学习支持,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全球共享,新颖的翻转课堂模式及独立运营的MOOC平台体系都值得开放大学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15.
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的发布,对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以MOOC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以"爱课程"网为主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及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中国在线开放课程正朝着建设与应用同步,开放与专有兼顾,公益与市场结合,引进与输出并重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在全球兴起,以其使用方便、覆盖人群广泛、能实现自主学习、学习资源丰富、费用低廉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成为当今远程学习的一大热点。介绍了MOOC目前的发展情况及其功能特色,并从平台功能和特点两方面分析比较其与当前流行公开课的差异。总结分析了其在教育应用中的成功与不足,可为用户对平台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MOOC在国内以及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所有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也为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试验场所。当前高等院校纷纷投入MOOC行列一方面是为了使高等教育能够惠及更多的学习者和扩大机构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在于推进院校内部的教学改革以及探索新的运作机制。MOOC潮流的涌现使得高等教育变得更加开放,一些新的特性也在高等教育领域随之出现,其中包括开放的课程、开放的学习、开放的评价以及开放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为全世界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在线课程的低完成率给学习者带来巨大的困扰,了解学习的困难和提供学习支持对学习者极其重要。以Coursera平台上在线课程《红楼梦》的学习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论坛数据分析,结果显示MOOC学习困难集中在内容理解难度大,时间投入多、自我管理欠缺、互评标准把握不准和平台操作等方面,学习者希望从推送相关资料、增加视频交流、提供随时笔记、反馈个性化学习体验等方面得到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19.
MOOC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具有"‘大规模’、‘免费开放’、‘在线共享"等显性特点,同时具有传统课堂教学和一般网络课程不具备的特征。MOOC主要由5个元素组成,即教师、学习者、主题、学习材料和情境。分析MOOC的国内外发展特点、组成要素和发展现状,有助于我们回应实践中的诸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大学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摇篮,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正面对大规模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的巨大冲击。截至2013年5月21日,在被誉为"MOOC"平台三驾马车之一的edX平台上线课程的亚洲高等院校已发展到包括北大、清华、港大等在内的6所知名学府[1]。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通常翻译为"慕课",它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融合,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开放式在线学习方式。MOOC这个术语于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University of Pr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