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万里游天竺谁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英国权威旅游杂志《流浪癖》邀请多名专家选出史上十名最伟大游历者,排名榜首的是发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库克船长、西行天竺取经的唐朝三藏法师玄奘则居第二位。荣登榜首的库克船长是英国探险家。他发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夏威夷群岛,今天新西兰北岛和南岛之间的海峡即被命名为库克海峡。在人类探险历史上,库克是第一位由西向东环绕地球航行的航海家,亦是证实南极大陆存在的第一人。排第二位的玄奘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违反朝廷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规定,于公元627年从凉州出关,只身沿西域前往相隔…  相似文献   

2.
佛教在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极广。佛教初传时,由于佛典多是用古梵文书写,要使它流通中原大地,势必要译成汉语。因此,译经便成为佛教徒的一项严肃而重大的工作。从东汉到唐中叶大约八百年间,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译经家。其中影响最大、译著最多的是姚秦时期的鸠摩罗什,南北朝时期的真谛,以及唐代的玄奘和不空,后人称他们为“四大译经家”。从翻译的数量和质量来看,玄奘居四人之首,但就译经的范围而言,则以鸠摩罗什所译为最广。  相似文献   

3.
《语文知识》1993年9月号《惊人的翻译家玄奘》一文,介绍了玄奘的翻译成就,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为补正该文对法师译经及圆寂地点和时间的疏漏,今就笔者所知玄奘在玉华宫的情况,略述如下。玉华宫是唐太宗的行宫,座落在今陕西省铜川市北40公里处的焦坪地区。那里重峦叠嶂,翠树清泉,环境幽静,是避暑胜地。贞观23年(649年)6月,唐太宗在玉华宫谕旨召见正在长安弘福寺译经的玄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在位间,取得了为后世瞩目的成就,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作为一名统治者,唐太宗是优秀的,然而作为父亲,从贞观朝皇子们的教育成果看,他并不成功。文章以太宗的皇子们为对象,分别对太宗为教育皇子们而设置的机构、配备的师傅、内容、教育的结果和失败的原因等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但由于众皇子情况纷繁复杂,文章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分为三大部分:太宗诸子简介、太宗皇子教育、太宗皇子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5.
玄奘(602—664)系姓陈名祎之法名,俗称唐僧,通称唐三藏法师。他既是我国佛教史上最为著名的大佛学家,同时也是我国译经史上最为杰出的大翻译家。他毕生致力于佛学研究和佛经翻译,作出了登峰造极的非凡业绩。他不但精通佛学、造诣精深、独创学派,而且他汉译佛经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绝无仅有。此外,他在翻译理论的研究上,见地之独到、功勋之显赫,无与伦比。因此,从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角度,探究玄奘这位“中国译经史上的划时代人物”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历史性卓绝贡献,不仅对我国当今的翻译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翻译传统、弘扬译学民族精神,以及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翻译事业也无不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为此,本文拟就玄奘“名垂竹帛,功标青史”的历史性功绩作一探究。 一、译经功勋卓著,“翻译巨星”之最 大凡对我国历史有所领略的人就会不难知道,在我国古代译经史上,特别是在翻译事业空前高度发达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对玄奘、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用的分析,提高分析概括能力;比较玄奘与鉴真的异同,培养初步的比较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玄奘、鉴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对文化传播作出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玄奘西行,吃尽千辛万苦,最终取回真经;鉴真不怕艰险,六次东渡到日本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人与路     
大漠长烟,孤泉冷月,萧萧声,长风千年。我背倚着莫高窟颤抖的身躯,前方,是路,玄奘寂寞半生的信仰之路。敦煌百年耻辱,西行路千年风霜。史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中  相似文献   

8.
人与路     
大漠长烟,孤泉冷月,萧萧声,长风千年。我背倚着莫高窟颤抖的身躯,前方,是路,玄奘寂寞半生的信仰之路。敦煌百年耻辱,西行路千年风霜。史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  相似文献   

9.
人与路     
[真题回放]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大漠长烟,孤泉冷月,萧萧声,长风千年。我背倚着莫高窟颤抖的身躯,前方,是路,玄奘寂寞半生的信仰之路。敦煌百年耻辱,西行路千年风霜。史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在我眼中,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悟空,这个几乎为所有男孩子崇拜的艺术形象,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为天子,地位自然是高高在上,可他们也生活在尘世中。如果做皇帝也是一种职业,那当然应该有工资,不过这工资由谁定,又是由谁来发呢?我们还真得好好探究探究。以北宋为例,自太宗赵光义,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好用”,而且每月如是,相当于月薪。之所以说“几乎每个皇帝都有”,是因为中间出了个宋仁宗,  相似文献   

11.
<金光明最胜王经>是一部对唐以后的佛教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的佛经,在藏经洞和黑水城出土的佛经文献中占相当比例.西夏时期,秉常、仁孝和遵顼皇帝先后对<金光明最胜王经>进行翻译校勘和复译经疏等.蒙元时期,西夏遗民又开始重新雕版,再次刊印此经.可见,此经在西夏信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金光明最胜王经>在西夏的流传除了得到皇室的支持外,还与佛经无所不能的宣说和西夏社会状况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据唐玄奘的译经,详细论述了敦煌石窟壁画中依据玄奘译经绘制的经变画,特别就各时期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变、天请问经变、十一面神咒心经变、不空羂索神咒心经变、十六罗汉像的流行情况作了深入探讨.并通过对昙旷、乘恩、洪NFDF1、法成等高僧的研究,说明唯识学派学术思想在敦煌的传承和影响.并据<大唐西域记>等的记载讨论了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中的瑞像图以及西夏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中的"玄奘取经图".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早期的佛经翻译特点呈现出多层面性。从翻译主体来看,译经者主要是外来僧人或者久住中国的外籍后裔,汉地僧人或居士参加很少,且多从事辅助工作,翻译往往全凭口授;从翻译行为来看,这一时期的译经多属个人行为,没有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从翻译方法来看,汉末基本采用直译法而偏于“质”,三国时期,基本采用删繁就简、尽量适应当地文化的意译而偏于“文”,西晋时期再予纠正而采用直译,译文偏于更高层次的“质”;从译文受到目的语的影响来看,佛经翻译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从译经者的素质来看,他们都是从事佛教工作的专业人士,这保证了译文能最大限度地传译原作的思想;随着译经的不断发展,经师们开始对已有的翻译文本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或“重译”(“校译”)或会译或注译。总的看来,早期的佛经翻译尽管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的翻译理论,但却为以后的佛教翻译在理论上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空前活跃,本课简介了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日本派往唐朝交流学习的遣唐使以及长安城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川教版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页讲到“玄奘西行”时说:“玄奘,通称三藏法师。”注释进一步解释:“‘三藏’指佛教经典的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述说戒律)、论(阐发教义)三个部分。‘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经典的僧人玄奘的尊称。”《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佛教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修订本)也有同样的表述。这样表述容易让人误以为玄奘又名三藏法师,三藏法师就是玄奘。三藏法师专指玄奘。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6.
唐僧师徒西行取经,路过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用人参果招待师徒四人。面对这人参仙果,唐僧不禁想起了太宗皇帝:“当年太宗皇帝封我为‘御弟圣僧’,今遇仙果,岂可不知恩图报,进贡皇兄?”于是,骑上白龙马,亲送仙果。白龙马日夜兼程,向着长安城飞奔……与此同时,孙悟空想起了花果山的众孩儿,猪八戒想起了高老庄的浑家……当唐僧从长安赶回来后,他俩又先后跨上了白龙马,争分夺秒地向花果山和高老庄传递人参果。白龙马一路上登山越水,马不停蹄,总算勉强完成了任务,但已筋疲力尽,气喘吁吁,四蹄像灌了铅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了。告别了镇元大仙,唐僧师…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08,(3):55-55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开讲的《玄奘西游记》,在央视《百家讲坛》创收视新高。本书是在他《百家讲坛》的《玄奘西游记》讲稿基础上加以增补而成的,上下两册30万字。唐朝一代高僧曲折的身世、历经十七寒暑西行取经的经过,以及与印度交流学术、求法辩经的历程,被钱文忠讲得妙趣横生,文采飞扬,这中间还穿插着大唐、印度和西域各国的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8.
关于虞世南与太宗皇帝的事迹,多种文献均作载录.但因文献来源不一、引作有别,加之后人时有敷衍,故使得书史研究莫衷一是.基于此,本文愿以议谏、奉诏承旨、日常交往为线索,试对虞氏与太宗皇帝的事迹略加考索如次.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曾是唐僧玄奘从天竺(古印度)取经归来专门从事译经之处。玄奘作为大慈恩寺第一任方丈,亲处督造了大雁塔,除主持日常寺务外,还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这使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赢得了十分显赫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一、济南———唐代佛教胜地  在佛教史上 ,唐代义净与东晋法显和玄奘并称为“三大求法高僧” ,他又与后秦鸠摩罗什、梁朝真谛和玄奘并称为“四大译经家” ,他的著作更译为法、英、日等国文字。可惜“墙内开花墙外香”,在他的故乡济南却少有人知。济南在唐代出现了义净这一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