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羽毛球业余训练影响要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羽毛球业余训练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业余体校教练员以省队退役运动员居多,高学历、高职称教练少;训练时间不能保证,队员流失情况严重,训练场地紧张,训练效果差;心理选材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够;业余训练时间较长,心理训练内容不足;教练员工作压力大,奖励机制不健全;业余训练手段的差异性并不大,加强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出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实地调研广东省体校、广州和深圳等12个地级市以及20多个县(区、市)、镇体校,召开了40多场座谈会,访问教练员、业训运动员和管理者等300人次。结果表明,广东省业余训练存在:招生困难,办学形势严峻;竞赛体制不完善;专业与业余训练之间管理脱节;教练员素质不高,训练水平较低等主要问题。广东省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加大业余训练的经费投入、教练员培训与奖励以及竞赛改革等方面力度,加强专业训练与业余训练之间的衔接,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加大业训工作的科技含量等,从而提高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业余体校系统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起着主渠道的作用.在业余体校的工作中,训练是中心,教学是基础,而管理则是重点.但是业余体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历来是一个大难题,笔者在阐述班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14年的班级管理经验对如何做好业余体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东部地区业余体校人才现状与改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南省东部地区6所业余体校进行访问、调查,分析了业余体校及其教练员、运动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业余体校的场地、器材设施基本满足训练的需要;训练经费不足;教练员的人数少,职称低,学历低,科研能力差;运动员的训练补助低,住宿条件差。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业余体校人才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作为培养优秀运动员队伍的主力军,教练员在体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与责任。以教练员服务行为为自变量,探究其对运动员训练投入的影响机理以及感恩的中介效应,通过问卷星线上对319名上海市业余体校运动员随机展开调查。发现:(1)教练员服务行为、感恩、运动员训练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教练员服务行为对运动员训练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感恩在教练员服务行为和运动员训练投入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4)教练员服务行为4个维度(说服引导、利他主义、智慧启迪和民族责任感)对运动员训练投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且相比而言,利他主义更为重要。建议:塑造教练员服务型管理和执教风格,增强运动员训练投入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运动员资料档案,激发教练员利他主义行为倾向;加强运动员感恩素质教育,提升感恩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后备人才业余训练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练员的执教水平,而业余体校系统教练员在执教过程往往缺乏客观手段评价日常训练,因此青少年体校教练员主观执教评价素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安徽省业余体校教练员训练评价素养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为提高业余体校教练员训练评价素养水平,增强指导业余训练水平,进而为新时期教练员队伍执教能力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对吉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对吉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影响吉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直板与横板握拍方式比例不平衡、打法类型的比例不够合理;教练员的状况基本能适应少年乒乓球训练的要求,重点体校好于普通体校;资金投入不足、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不高和教育制度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不协调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现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我国优秀运动队、体育运动学校及业余体校等单位的教练员、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文献资料、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管理工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的类型、形式以及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训练方法陈业展(厦门市体校361012)抓好少年儿童业余运动训练,为国家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好苗子,是每个基层业余体校的首要任务。为切实打好基础,提高成才率,少年儿童业余训练的方法则是每个进行少年儿童训练的教练员必须研究和掌握的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美国、苏联和法国培养后备力量的体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冰雪运动后备力量的培养体制提出了建议。第一,应把体校培养和学校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多渠道的业余训练体制;第二,改革和完善业余体校的训练,充分发挥业余体校和运动学校的作用;第三,优秀教练员到基层,实行从儿童少年选材开始直至训练成材的拓宽培养的途径;第四,明确提出学校业余训练的重点应放在部分体育基础好并具有一定才能的学生身上,以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第五,大学应创办高水平的运动队,并逐步形成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