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分层现象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欢 《体育科学》2012,(2):28-38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女性对体育以及休闲运动的参与出现了分层现象,如何进行体育运动成为衡量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标准之一。本研究以社会分层理论和体育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以质性研究的范式为基础,采用深度访问的研究方法讨论了白领阶层、蓝领阶层和失业群体三个不同群体女性的体育行为及观念。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阶层的中国女性的体育经验是如何与她们的经济地位、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以及社会文化意识相互作用、相互牵制并导致体育参与分层现象的。通过研究认为,不同群体妇女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和制约不同,她们并不能完全地、平等地获取城市体育发展的成果。一方面,女性参与体育的障碍已经减弱;另一方面,女性参与体育在制度上和文化意识上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影响了女性体育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她们对体育参与真正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层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学校健康体育的发展也随之体现出资源分配与师资力量等影响因素的普遍差异。基于这一学校体育发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尝试引入社会分层理论与非均衡发展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学校健康体育发展的现状,从办学主体、城乡差别、重点层次和区域位置四个维度出发,提出构建"上流阶层学校自治型发展、中流阶层学校内外共生型发展、贫困阶层学校政府扶持型发展"的学校健康体育非均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1996-2015年有关女性体育锻炼行为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梳理了当前研究成果中所涉及的相关影响因素,以行为的社会生态模型为指导,从个体内在因素、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三个维度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从时间冲突、精力冲突、角色形象冲突三方面探讨了影响女性体育锻炼行为的深层原因。研究认为:女性的体育锻炼行为是受到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要提高女性的体育参与,应该同时从这两方面进行干预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河北省部分城市女性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女性总体生命质量一般,其中生理维度最差;城市女性的体育时间投入、精力投入(行为习惯和行为控制感)、情感投入(行为意向和情感体验)与其生命质量显著相关,但情感体验对生命质量影响不显著;体育消费投入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层次差异较大。应重视对城市女性相关体育知识的宣传,使其转变思想观念,激发锻炼热情,提升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粤西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参与人群为研究对象,以转型期中我国社会所呈现的动态多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为视角,通过对粤西地区不同社会阶层对体育参与特征的大样本调查分析,考察了粤西地区不同社会阶层对体育参与特征的多样化态势及多维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更多的是选择一些高消费的单人或双人形式的项目如保龄球、高尔夫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压放松,保持形体匀称,达到心情愉悦;办事人员、工人和其他阶层选择的更多是低消费或免费的健身走跑类或球类。其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和娱乐消遣。在时间上,随着社会阶层的提高而上升;在体育锻炼场所上,随着阶层的提高,在公共体育场所和健身馆呈上升趋势,经济水平仍是影响不同阶层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没时间、没兴趣、惰性这三个影响因素仍是困扰社会各阶层参与体育活动的巨大阻碍。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体育的社会分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不同阶层体育活动者的年龄、性别和数量的现状,不同阶层体育活动者的活动时间、项目和场地的选择,不同阶层体育活动者的活动动机和态度,不同阶层体育活动者的消费等4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体育的社会分层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其中的研究不足,并提出了未来运用社会分层理论研究社会体育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体育休闲的本质是通过体育文化途径消除体力的疲劳,获得精神的慰籍。依据休闲限制的相关理论,调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休闲方式,了解以体育作为休闲方式的主要障碍。依照Craw ford和Godbey提出的休闲限制阶层模型,调查了600名不同年龄、学历和收入的城市女性。结果表明,青春期后期、成人中期和成人后期都认为自身因素是体育休闲的主要限制,成人早期将时间、经济等视为主要影响因素,人际障碍对女性体育休闲负面影响不大。除了三类限制因素之外,在一致性方面文化因素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中国女性的知识、信仰、道德习俗等文化基因乃是导致其不愿意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深层次了解我国青少年女性体育参与率降低的原因,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分别从个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政策障碍因素四个维度设计问卷,对我国11个城市的800名14~17岁青少年女性展开调查,揭示影响我国青少年女性体育参与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发现:14~17岁青少年女性能感知个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政策障碍因素的影响。体育参与障碍因素对不经常参与运动的青少年女性影响较大,其中个人障碍因素对不经常参与运动的青少年女性影响较大,社会环境障碍因素对经常参与运动的女性影响较大;个人障碍因素中的生理期影响、运动中在意个人形象、没有时间、缺乏运动知识和技能,人际关系障碍因素中运动中缺少朋友陪伴、缺乏女性体育榜样、社会环境障碍因素中的自然环境、社会体育氛围,政策障碍因素中缺乏女性体育组织、参与时缺少适合女性使用的体育设施等都影响着青少年女性的体育参与。对策:宏观上使用智慧化场馆管理照顾不同时间女性的运动需求,通过社会媒体和体育名人增加女性体育报道,改变女性在体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等;微观上组织家庭体育活动或学校团体运动,邀请体育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为青少年女性树立运动榜样等。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女性参与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抽取727名长春市女性作为样本单位,采用文献法、问卷法、相关测量、统计控制与因果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论:长春市女性参与体育的大众化程度很低;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女性在直接和间接参与体育的两个层次上存在显著差异;体育情感、体育价值观念和闲暇时间是影响女性直接和间接参与体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秦勇  张秋 《体育与科学》2012,33(3):86-89,85
目前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但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相关理论对我国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环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层面影响最高,在文化层面,体育文化素养、体育文化环境、体育文化精神是影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指标。微观因素包括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人口流动,"相对贫困"与社会贫富差距,社会冲突与城乡差异三个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维度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1.
性别问题是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女性体育研究为推动性别平等做出了重要贡献。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西方体育社会学中有关女性体育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认为:西方女性体育研究伴随着女性解放的进程而较早起步,并具有研究阶段划分明晰、理论基础丰实的特点,其女性文本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参与体育的历程、参与的平等机制、性别意识形态的建构、身体文化和性别权力、体育传媒对性别气质的塑造、体育与性倾向的关系以及对男性主导体育模式的抵抗等七个维度。西方女性体育丰富而全面的研究将为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与有益的分析框架,以期促进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层视野下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各阶层居民体育锻炼参与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随着阶层上升而上升的趋势;2)对体育锻炼的身心健康期待是各阶层居民的共同因素;3)各阶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并随着阶层上升影响因素越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中间阶层体育休闲满意度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任何休闲活动而言,一个人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满意度会对他继续参与此项活动的倾向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推动中间阶层体育休闲的发展,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得出:我国城市中间阶层的体育休闲满意度较高,有62.7%的人对目前的体育休闲生活"很满意""较满意"。为了更为具体地把握以及更有效地提高中间阶层的体育休闲满意度,研究从8个层面来观察我国城市中间阶层的体育休闲满意度,分别为身体层面、放松层面、心理层面、认知层面、社会互动层面、环境层面、功利性层面,自我表达层面。我国城市中间阶层在这8个层面的得分均超过3分,得分最高的是身体层面,为4.12分,得分最低的是自我表达层面,为3.28分,得分超过4分的有两个层面,为身体层面和放松层面,得分超过3.5分(但低于4分)的有4个层面,分别为心理层面、认知层面、社会互动层面、环境层面,功利性层面和自我表达层面的得分超过3分,低于3.5分。可见,我国城市中间阶层的体育休闲满意度既有令人欣喜的层面,亦有一些层面的满意度还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科学》2014,(5):109-113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的范式,通过对B市L社区女性居民体育参与的调查分析,讨论城市女性居民对体育权利的认知。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城市女性对于体育权利的认知是模糊的;不同年龄、阶层的女性对体育权利的认知存在差异,在体育权利的实现上已退休的女性居民要明显好于正处于工作期的女性居民;女性居民对体育权利认知的背后蕴含着性别角色和社会文化期许;研究进一步认为城市女性居民体育权利认知是传统社会观念笼罩下的理想世界,原因在于:法律上对体育权利界定的模糊导致公民体育权利的整体认知不明晰,在权利享有上存在性别差异;法律、制度和观念是制约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障碍;"有钱有闲"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的基础。将体育权利提高到和生命权、健康权等同的位置,积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保护公民的体育权利,大力提高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科学》2014,(3):116-120
本文以我国普通高校不同年龄段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等,对各年龄阶段女性的体育参与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女性体育参与的特点,同时找出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高校女性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通高校女性群体体育参与的态度积极、动机明确、形式多样、项目广泛、场地集中,但总体参与率不高,且呈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影响普通高校女性体育参与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包括工作学习、没有伙伴、没有毅力、家务繁重、缺乏指导、没有锻炼习惯、场地设施、参与氛围、知识储备、项目内容、兴趣多少、身体状况等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中的社会分层:现象、机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大松 《体育科学》2012,32(5):24-33
从结构的视角出发对体育锻炼中分层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利用CHNS2006数据实证了体育锻炼的分层机制。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总体而言,我国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中存在着显著的社会分层现象;2)体育锻炼分层形成既有个体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3)体育锻炼行为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在年龄和婚姻状态上也存在差异;4)年龄与体育锻炼之间呈现U型关系,已婚群体的体育锻炼显著地比未婚群体降低,说明了中国中青年的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受到了"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双重挤压;5)通过对城乡模型的比较,发现农村与城市存在不同的分层机制。并指出农村群众体育的矛盾不仅有体育资源严重短缺,还存在体育资源被少数阶层所垄断以及由此产生的体育锻炼的不公平问题。社会分层将是现在乃至未来认识和分析体育社会不平等结构的重要视角,其中的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0,对50 余节体育课观察记录资料和61 名教育专家、体育教研员和体育教师的访谈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构 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和课堂环境 三大维度,每个维度下又包含若干子维度,其中学生行为维度包含运动参与、目标达成和动态因素三个子维度;教师行为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呈现、 教学管理、组织调控、语言提示、评价反馈、指导帮助、课堂关注和动态因素9 个子维度;而在课堂环境维度中则包含场地器材、课堂安全、师生互动、 课堂气氛、人文环境和动态因素6 个子维度。同时,这三个维度中都包含了“动态因素”这一子维度,而且其内容不固定,充分说明了体育课堂教学具 有及时性和动态性,即课堂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CGSS2005、CGSS2015两期截面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居民体育参与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5-2015年间,居民体育参与率显著提高,体育参与的群体异质性与阶层分化现象日益凸显;(2)传统社会分层变量对体育参与的影响呈现多样化特征:随着时间推移,个人受教育程度对体育参与的促进作用递增,职业分层的影响依旧显著,而收入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不断减弱;(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力在不断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家庭教育资本的作用不断增强。因此,要关注体育参与群体异质性扩大化倾向。建议通过优化政策,降低结构性因素导致的体育参与不均衡问题,提高弱势群体的体育参与率。  相似文献   

19.
依据青少年体育暴力的相关理论,在系统分析青少年体育暴力问题基础上,提出影响青少年体育暴力的主客观因素:个性特征、认知偏差、情绪效应和个性弱化是影响青少年体育暴力的的主观因素;情境因素(项目特点、竞争与攻击、比分差距、比赛结果和比赛规则)和社会因素(榜样作用、家庭引导、媒体感染、相关人员和机构影响)是影响青少年体育暴力的客观因素。采用质性研究对青少年体育暴力的测量维度进行初步建构。青少年体育暴力由青少年体育暴力认知观念、青少年体育暴力情绪和青少年体育暴力行为三个维度构成,其中,青少年体育暴力认知观念维度包括面子主义、猜疑、敌意、不服、报复心理和怨恨6个观测指标;青少年体育暴力情绪维度包括易怒、冲动和缺乏自制3个观测指标;青少年体育暴力行为维度包括言语暴力和身体暴力2个观测指标。在确定了青少年体育暴力测量维度后,阐述了《青少年体育暴力量表》的编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留东 《体育科学》2011,31(6):50-58
主要运用社会分层理论,以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社会统计为主要方法,通过对浙江省专业运动员的调查,统计浙江专业运动员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阶层来源的分布结构,并通过和浙江省社会阶层结构的比较,分析各阶层参加竞技体育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来自城市家庭的专业运动员比例远大于农村,在来自城市家庭的专业运动员中,女性的比例略高于男性,而在来自农村家庭的专业运动员中,男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不同项目类别的专业运动员,来自城市与农村的比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浙江省专业运动员最多的是来源于个体工商户阶层,与浙江省社会阶层结构相比,专业运动员相对更多地是来自于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主阶层;社会上层主要参与的是小球、游泳与大球类项目,而社会底层主要参与的是田径与重竞技类项目;浙江省专业运动员父母的学历背景普遍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