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40年7月17日,英国同日本签订了关于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这是中日战争爆发以来英国对日本所采取的一系列绥靖行动中的最后一次,但却更使日本蔑视英国,加快了南进的步伐。英国封闭滇缅公路的行动,有害于中国的抗战,但丝毫无补于自己在远东的失败,就连苟安一时的作用也未能起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阿部内阁曾发表“不介入”声明,采取观望风向的态度。1939年12月28日,日本外、陆、海三相签署了《对外政策的方针纲要》,正式规定了日本在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修建及运输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缅公路的修建及其开通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意义最重大的建设项目之一。为此,后方人民特别是云南各族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曾对中国抗战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作用,而滇缅公路运营中的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战时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3.
抗战前期,滇缅路无异于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和大动脉。杜聿明认为,1938年春,我国开始修筑滇缅公路。1939年初通车。1940年夏天被短暂封锁,秋季重新开通。  相似文献   

4.
1940年7月,正受到希特勒德国大举进攻威胁的英国,迫于日本的压力,对日屈服,继法国封锁滇越铁路之后.同意封锁滇缅公路三个月,中断了这条对中国抗战至关重要的西南进出口通道。消息传出。中国朝野哗然。对英不满的情绪急剧增长,国民党高层出现了与英断交、转向亲德的呼声.并已开始对德试探性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简论佤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佤族人民积极投身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修筑劳动,组建佤山抗日武装,各部落联防立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目标导学】本专题复习应掌握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罪行及中国军民为反抗列强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分析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原因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  相似文献   

7.
驼峰航线是二战期间滇缅公路被切断后美国援华的唯一通道,驼峰空运关系到中国的持续抗战及抗战胜利的时间问题。在推动驼峰航线的开辟,抵制不利于驼峰航线的言论及想方设法推动驼峰航线的发展等方面,宋子文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专题复习应掌握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罪行及中国军民为反抗列强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分析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原因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1940年,英法联军在欧洲战场被德国打败,为了维护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英国不敢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得罪日本,故对日本封闭滇缅公路的要求采取绥靖政策。面对英国的妥协决定,中国政府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最终英国决定重开滇缅公路。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为打破日本的军事封锁,坚持抗战,加快了西南对外交通的建设步伐。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修建是其代表。滇缅公路竣工后,滇缅铁路的选线方案仍然存在较大分歧。为此,西南联大组织了以张印堂为首的滇西考察团,于1939年—1940年进行了滇缅交通线沿边的地理考察。考察成果《滇西经济地理》内容丰富,论证严谨,深得学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之前,由于英美对日本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对苏联与中国革命的偏见和相互之间的猜忌,无视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英美对日本没有采取强硬的措施,未能组建远东集体安全体系,丧失了阻止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机。这是英美在战略上的短视和对形势的错误估价而做出错误的决断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期间,在祖国的西南边疆,开辟了一条新的国际陆上交通干线--滇缅公路.这条由边疆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陆路通道,曾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对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3.
1948年1月,缅甸脱离英国独立,拉开了英国撤离东南亚的序幕,但英国的殖民撤离并不像其吹嘘的那样,即英国是有步骤、有计划地撤离东南亚。实际上,在英国撤离缅甸后不久,英国在马来亚便挑起一场大规模镇压马共的战争,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面对马共的武装斗争和马来人为主体争取宪政的斗争,英国采用积极务实的政策,选择主动的撤离方式,较成功地解决了马来亚独立问题。  相似文献   

14.
缅甸战役是中美英三国结成军事同盟后第一个共同的军事行动,同时也是二战时期中国军队唯一一次走出国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重大战役。但是由于中美英三国具体利益的不同,这导致了三国在缅甸战役期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本文主要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宋词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36-137
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从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援英,到1945年初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反攻缅甸取得胜利,三年中,中国先后出动了几十万大军入缅抗战。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保卫战、印缅滇西反攻战中重创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力量的薄弱是中国抗战处于防御、退却的被动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中外文资料,尤其是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辑的资料,考察中国空军力量的消长过程,客观评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空战,指出中国空军战胜日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共内战时期,英国对中共的态度大致经历着由反共走向“亲共”的转变历程。英国对中共态度的转变,从宏观上受到二战结束之初美苏冷战背景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内战局势以及中英关系中香港问题的影响。从根本上而言,内战时期英国对中共态度的转变,与此间英国对华政策基本保持一致.在这种表象性的态度转变背后,英国外交政策中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它有着丰富的殖民统治经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缅甸是英国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对缅甸的殖民统治政策表现出了与其他列强不同的一面,同时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英也适时地调整在缅甸的殖民政策。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并在中国西南的滇缅方向制造了一个新的战场,即滇缅战场。滇缅战场既是中国抗战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跨国战场,即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对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局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多年来,由于诸多原因,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重要组成部分的贵州,其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一直被“二战”史学家们所低估和忽视,重新评估贵州在“二战”中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在滇缅战场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贵州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