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缅甸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国家,在近代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与侵略。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渴望独立的昂山将军(Gen. Aung San)组织缅甸独立义勇军协同日军对英军的战斗,在日军支持下,反对英国殖民政府,宣布缅甸独立。缅甸人民对于同为殖民侵略者的英国和日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欢迎日本的到来,视其为解救缅甸者,另一面则急于将英国赶出缅甸,甚至有"英国人的困难,就是我们的时机。"这样的说法,这两种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缅甸民众反英亲日心态。  相似文献   

2.
珊瑚海之战     
珊瑚海之战郑守兵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成功,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与此同时,日军又在东南亚、西南太平洋发动攻势,连连得手,占领了包括菲律宾、马来亚、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广大区域,在军事上盛极一时。但在1942年4月18...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全境被南中国海分隔为东西两部分。二次大战前受英国统治,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战后英恢复殖民统治,于1948年2月1日组成马来亚联合邦。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在英联邦内独立,1963年9月16日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全国面积329589平方公里,人口1696.8万(1989)。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于1942—1945年两次进入缅甸抗击日本侵略军。中国军队入缅抗日,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早日结束太平洋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仅就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日,作一评述。 日军侵缅,仰光失陷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抢夺法、英、美、荷等国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掠夺这一地区的丰富资源,在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同时还向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大举进攻。1942年初,日本军队的两个师在泰缅边境集结,准备进犯缅甸。英国英缅军司令赫顿匆忙命令史密斯中将率领没有丛林作战经验的印度第17师和一个未经训练的缅甸师防守泰缅边境。1月20日,日军第15军第33、35两个师团从泰  相似文献   

5.
同古(亦译东瓜)是缅甸古都之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泰国、菲律宾、马来亚、香港等地,并积极准备侵占缅甸。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由于在欧战中的失利,远东军事力量薄弱,驻缅英军只有英缅第一师、英印第十七师和英国第七装甲旅,共约3万多人,而且主要是由缅甸人和印度人组成的雇佣军,战斗力比较弱,分别集中在毛淡棉、仰光和曼德勒三处。 1942年1月上旬,日军第十五军(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派第33、55师团从泰南越过泰缅边境,向驻缅英军发动进攻。在日军大举进攻面前,英军接连丧师失地。从1月19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英国以和平方式给予缅甸独立.这决不是英国对其战前殖民统治反省后的明智之举.而是英国政府无法应对缅甸民族主义要求独立的强大攻势.被迫做出的丢卒保车的战略选择。缅甸的独立不是完全按英国战前早已制定好的非殖民化时间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而是缅甸民族主义斗争的结果,但从缅甸独立的方式看,则充分体现了英国在解决殖民地问题上的灵活性和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二战前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战后英国重返东南亚的探讨还远远不够深入。国外学者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带有较大的缺陷,其主流观点也经历了两次偏摆;而中国学者的研究则相当滞后,零星的成果也相当粗糙。英国是主动撤离东南亚,还是被赶出东南亚,成为中外学者争论的焦点。所幸的是,英国政府已相继公布了有关这段历史的大部分档案材料,这使我们研究战后英国在东南亚的非殖民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马来亚现代马来民族形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来民族是现代马来亚的三大民族之一,也是一个很年轻的民族。追本溯源,它属于东南亚马来人的一个分支。但其从古代马来人演变为现代马来民族,既是马来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马来民族的渊源、伊斯兰教的传入、英国的殖民统治以及马来民族主义等在现代马来民族的形成过程中都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2003,(6)
马来西亚全称马来亚联邦,位于东南亚的中心,北接泰国,南临新加坡和印尼,东近菲律宾,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热带国家。她位于赤道以北7度,居东南亚的核心地带。她由马来亚半岛、婆罗洲岛的沙巴与砂越两州合并而戍,她幅员辽阔占地329,758平方公里。首都吉隆坡。气候全年炎热潮湿,不过,在山区名胜的天气则较清爽凉快。温度介于21℃-32℃之间。而面对南海的东马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一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曾称为“南洋”,因其位于我国南面,而远隔重洋之故。这一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除暹罗(今泰国)外,都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即法属越南(今印支半岛的越南、柬埔寨与老挝),英属缅甸、马来亚(包括独立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曾经在缅甸战场和英美盟军合作,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作战。中国官兵历尽艰辛,饱受磨难,在付出重大牺牲之后凯旋归国。近年来,尽管有一些文章对这次作战进行过评述,我们认为仍然有必要进一步研讨缅甸战争的发展规律,总结它的经验教训。 (一) 缅甸是亚洲中南半岛的大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它是同盟国在亚洲大陆的南翼屏障,时有“盾牌”之称。1941年12月,日本在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即以重兵向东南亚各国和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在开战前,日本大本营鉴于陆军兵力的分散和不足,曾对南方军作如下指示:“南方进攻作战期间可相机夺取缅甸的空军基地,作战告一段落之后,如情况允许,再进行缅甸的作战”。到1942年3月,日军相继占领香港、马来亚、新加坡、泰国、印尼和菲律宾  相似文献   

12.
辜鸿铭与中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辜鸿铭其人辜鸿铭(1856——1928年),名汤生,字鸿铭,号汉滨读易者,福建厦门人。父亲是马来亚的华侨,他出生于马来亚的槟榔屿。十岁,赴英国留学,1877年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后往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获工科文凭。辜鸿铭还到法国、意大利、奥国等地游历考察,对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人情风俗有较多的了解。1880年返回槟榔屿,在新加坡殖民政府任职。此后,马建忠往东南亚办外交,结识辜鸿铭,谈及中土文化风情,使辜倾倒,遂弃西装革履,穿长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前,新加坡是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当时仅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小渔村。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高级官员T·斯坦弗拉弗勒斯,为了在英国与远东之间建立一个贸易站,以便与当时荷兰在印尼的荷属东印度公司进行贸易竞争,在新加坡岛南端建立了新加坡市。从此新加坡一直被英国做为远东转口贸易的重要商埠和在东南亚的重要军事基地。1942—1945年,新加坡被日军占领,日军投降后,英国恢复了殖民统治;1963.9.16并入马来西亚,1965.8.9退出马来西亚联邦,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10月加入“英联邦”。  相似文献   

14.
英国诗人奥登对九叶派诗人杜运燮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马来亚》是杜运燮在1940年代创作的一首描写马来亚人民反法西斯、反殖民统治的诗歌,该诗在叙述角度、诗歌结构和语言技巧等方面借鉴了奥登的《西班牙,1937》,客观地呈现了正发生的政治事件,智性地表达了诗人对重大事件的思索和情感,加强了对新诗艺术深度的探索。《马来亚》一诗表达政治和情感的方式,对40年代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化的分期马来西亚的现代化进程正式启动于1957年8月独立后。独立前十年,马来西亚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曾经历过一个“前现代化阶段”。政治上的分裂(马来亚或称西马、沙巴、沙劳越处于分隔状态)和经济上对英国的依附使国家呈  相似文献   

16.
果敢地区曾为中国的领土,果敢族是明末永历帝的官兵后裔。由于果敢地区为民族地区,清朝政府的汉族土司管理模式培育了果敢华人的少数民族认同,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这一认同意识又得到强化。并且,果敢华人最终凭借自身的政治军事力量在缅甸建国的历史机缘中发展成为登上缅甸历史舞台的少数民族身份。果敢族因而也成为东南亚历史上分化形成得最晚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7.
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缅甸,早已开始的民族解放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尤其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占领东南亚地区之后,有了新的发展,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由于战时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复杂,以及缅甸本身的实际条件,使得缅甸民族解放运动在寻求民族独立的方式上走了曲折的道路,并在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独立的基本内涵是不依赖外力,不为外界束缚,是国家作为独立的法律人格所具有的一项基本属性,它主要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三方面,东南亚诸国经历了长期的残民地历程,是当今世界为政治、经济独立而斗争并面对文化独立考验较典型的国家。文章最后还具体以东南亚国家的结盟政策为例作出评析。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战争时期马来亚的迅速沦陷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学界惯于从英国反动殖民统治、执行片面抗战路线等视角分析其沦陷原因,然而这些说法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支持。从战前、战时以及战后初期三个时间段考察马来亚战役的过程不难发现:有利于日本发动进攻的国际环境、一系列军事上的失误以及马来亚战役后期英国的战略权衡是造成马来亚沦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战争初期,英、荷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被摧毁,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也名存实亡,英、法、荷从各自的利益和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战后重返东南亚的殖民计划。在重返东南亚问题上,英、法、荷三方都想维持战前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格局,惟恐一方的殖民地崩溃带来连锁反应,因此,重返东南亚时,三方合作大于冲突。当英、法、荷重返东南亚后,面对日益高涨的民族独立运动,在对待东南亚殖民地的去留问题上,三方冲突大于合作,导致英、法、荷在撤离东南亚的不同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