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青松 《考试周刊》2014,(84):136-136
人造卫星变轨问题是高中阶段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文章从同步卫星的一般发射过程入手,分析卫星转轨过程中的速率变化、能量转化。  相似文献   

2.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颗卫星之所以叫同步卫星,是由于它被发射到轨道上之后,它和地球是同步运转的.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圈所需的时间和地球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相等,即对小时56分4秒.那么,同步卫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同学们不能盲目回答回答之前,我们应当清楚:①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我们选择谁为参照物③参照物选定之后,还要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因此,关于同步卫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应这样回答: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  相似文献   

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在每年高考中多以一道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围绕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卫星运动量的比较、同步卫星、变轨问题、追及问题等命题.这些问题看起来千变万化,但是我们如果仔细揣摩就会发现,其中卫星和中心天体的供需关系、黄金代换的应用等一些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其应用也是丰富的,所以构建模型思想是本文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内容为高考必考点,近几年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题中,频率最高的情况是单选题和多选题各一题,一般情况下每年只考一题选择题,且题型变化不大,无非是变轨运动,同步卫星,或者不同轨道的环绕比较.  相似文献   

5.
郑青霞  潘亚芳 《物理教师》2011,(11):F0003-F0003
本刊在2011年第4期上刊登了《有关地球同步卫星的七个问题》,文章中的第5个问题认为要实现全球通信,至少需发射对称分布的3颗地球同步卫星.笔者认为这个观点不够严格,现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题 选择合适的发射地发射卫星,对提高运载效率、节省燃料等方面都有影响(特剐是对同步卫星的发射).如果在地球表面纬度为φ处发射一颗绕地球表面运行的人造卫星,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相似文献   

7.
陆伟东 《物理教师》2010,31(12):55-55
题目.(第2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8题)选择合适的卫星发射地发射卫星,对提高运载效率、节省燃料等方面都有影响(特别是对同步卫星的发射).如果在地球表面纬度为∞处发射一颗绕地球表面运行的人造卫星,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相似文献   

8.
1.卫星的发射 例1 如图1是“嫦娥二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9.
在地球的赤道上空,发射几颗同步卫星,由它们反射或发射的信号能够辐射全球吗?根据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不难得出答案,只要有三颗同步卫星,并且互成120°角即可.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不妨通过计算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是同步卫星,其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  相似文献   

10.
王凤杰 《物理教师》2006,27(7):2-63
同步卫星的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利用它实现地球上的远距通信,由于人造地球同步卫星具有确定的高度和确定的轨道,因此,定位在不同位置处的同步卫星,它所能覆盖的区域以及信号传输的时间有所不同.通过对下面几个问题的解答,有助于我们对卫星的定点位置与覆盖区域以及信号传输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有更为具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王文亮 《物理教师》2010,31(8):33-34,36
2007年10月24日“嫦娥1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嫦娥2号”探月卫星预计于2010年年底发射升空,嫦娥探月工程将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卫星发射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变轨,与此相关的问题也悄然进入中学课堂.  相似文献   

12.
随时着我国“神舟”号宇宙飞船的五次发射和回收成功,宇宙飞船和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再度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亮点,相信它也将成为高考的热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卫星的变轨问题认识比较模糊,特别是对变轨涉及到的几个速度大小区分不清.本文就如何区分这几个速度大小问题作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和 地球自转具有同周期的卫星,但现行教材中有 关同步卫星知识的介绍涉及不多,学生对它的 认识较为模糊. 一、为什么同步卫星的高度值是唯一的? 它应在什么样的轨道上运动?  相似文献   

14.
徐继芳 《考试周刊》2011,(55):164-164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天体的发射和运转问题得到各地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而卫星在发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变轨也成了考试的热点,在各地的高考试卷、质检考试卷,以及大学考试卷中都已屡见不鲜。但卫星变轨问题对很多学生来说一直是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5.
原题选择合适的卫星发射地发射卫星,对提高运载效率、节省燃料等方面都有影响(特别是对同步卫星的发射).如果在地球表面纬度为庐处发射一颗绕地球表面运行的人造卫星,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w,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卫星质量为m,则至少要给卫星的能量为________.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中,有关卫星介绍仅提到卫星的概念,涉及很少.但在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常常提到一种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以下称为同步卫星),为什么同步卫星只能定点于赤道上空?同步卫星又是怎样发射上天?本文就这些问题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点火后583秒,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km处成功分离.9月26日凌晨4时零5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变轨.变轨成功后,飞船已由沿椭圆轨道运行变为沿圆形轨道运行.9月27日下午,01号航天员翟志刚担任出舱航天员,成为中国太空出舱活动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同步卫星是地球卫星中的一种特殊的卫星,它与地球自转同步,周期为24小时,这一点对于解题来说是一个已知条件.利用同步卫星的特殊性,可以根据其它卫星和它对比来获得一些信息,所以同步卫星是高考常见的题材.本文对2011年高考中的同步卫星问题分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讨论空间机械臂逆动力学路径规划问题.对于给定负载运动始末位置情形,采用无扰曲线变轨法和Pontryagin方法得到载体姿态扰动的优化路径.文中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20.
题目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一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1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